慶海濤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偵查系,江蘇 南京210046)
CQT測試法在投毒案件中的運用
慶海濤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偵查系,江蘇 南京210046)
CQT測試法,即準繩問題測試法,是刑事案件中應用的方法之一。介紹CQT測試法的基本原理及投毒案的基本特點,并結(jié)合實踐成功協(xié)破了一起過失投毒案件。
CQT;準繩問題;投毒案件
測謊(lie detection),或稱多導心理生理測試,是對謊言的鑒別活動。在各類刑事或民事案件中運用它,可協(xié)助了解被測試人的心理狀況,從而判斷其是否和案件有關。測試中,測謊員向被測試人員進行一定刺激,誘發(fā)被試人員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反應,導致其生理活動的變化。測謊儀記錄被試人員的生理反應,再進行分析,確定測謊數(shù)據(jù)的相關價值。CQT測試法,即準繩問題測試(Controlquestiontest或comparison question test),1947 年由美國里德(Reid)首創(chuàng),是測謊的重要方法之一。
CQT測試法把問題按照其與本案相關程度分類,即相關問題、無關問題、對照問題。相關問題(Relevant Question),是指那些明確涉及案情的問題,也就是測試所要甄別的問題,是測試中的核心;對照準繩(ControlQuestion)問題,是事先估計到測試對象會說謊,或很可能說謊而采用與正在測試的主題類似的問題,以便和相關問題進行比較;無關問題(Irrelevant Question),是與案情無關的問題,被測人回答時,不會有什么負擔,也不會引起太大的情緒反應。
準繩問題是用來激發(fā)被測“欺騙/說謊”的心理反應,并以此反應作為一種標準,這種標準的反應幅度與真實犯罪問題的反應幅度進行比較,并作出判斷。Reid深入界定了對照問題并開始使用,即通過測前談話與被測者討論這些問題的方式進行。Reid認為對照(準繩)問題的反應幅度與真實犯罪問題的反應幅度進行比較,經(jīng)過多輪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確定或排除嫌疑人。
投毒案是作案人故意投放毒物,以造成被害對象傷亡,具有較大的隱蔽性和破壞性,是嚴重危害社會、侵犯公民人身權(quán)利和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案件,一般具有幾個特點:
作案人有接觸和獲取毒物的條件。作案人使用某種毒物進行投毒,必須對這種毒物的性質(zhì)、用量有一定的了解,既能取得毒物,又會使用毒物。
投毒殺人現(xiàn)場暴露明顯,案件一旦發(fā)生,很快就會被家人或群眾發(fā)現(xiàn),并緊急救治。由于搶救的人員多不懂現(xiàn)場保護,加上作案人在投放毒物時多有偽裝,現(xiàn)場極易遭到變動和破壞,大大增加了現(xiàn)場勘查取證的難度。
作案人通過多種手段進行作案,常趁被害對象失去警惕、無防備或不在現(xiàn)場的情況下進行。采用的投毒手段根據(jù)被害對象生活規(guī)律、居住條件等情況進行選擇,具有較強的隱蔽性,現(xiàn)場較少留下證據(jù)。常見投毒手段主要是通過食物投毒,或通過呼吸道讓被害對象吸入,或借打針、擦藥之機把毒物直接注入被害對象體內(nèi),有的利用放射性物質(zhì)、有毒動植物等制造被害對象中毒等。
投毒案件中,作案人和被害對象一般會有一定社會交往,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投毒動機多因個人矛盾、感情糾葛、鄰里糾紛等引起,少數(shù)作案人因心理畸變,報復社會所致,且作案人具有一定的投毒機會和條件。
日常生活中毒物較多,醫(yī)用藥品、化工類原料、農(nóng)用滅蟲劑、滅鼠藥等都可以被作案人利用。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條件,作案人所用的毒物都有各自的特點。由于投毒案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毒物擴散面較大,有時投毒案件造成的傷亡、損失和影響較大。如江蘇省南京市湯山特大投毒案造成200多人中毒,38人死亡。湖南省常德投毒案造成199人中毒,給個人和社會造成巨大傷害。
如河南省1998~2000年間的60起投毒案中,投毒者有68位,其中女性就有45位。她們多為不幸婚戀的受害者,在受到家庭暴力,或丈夫移情別戀,或本人通奸反目,或鄰里發(fā)生糾紛,其個人利益或情感受到傷害時,勢單力薄,靠體力往往很難達到其報復目的,常利用毒物的隱蔽性和毒害性來達到報復他人的目的。
適時使用準繩問題測試法,能縮小偵查范圍、提供偵查方向,提高辦案效率。
如某建設公司46名職工在食堂吃完早飯后感到不適,出現(xiàn)惡心、嘔吐、嘴唇發(fā)紺等癥狀。經(jīng)醫(yī)院醫(yī)生檢查,46名職工被診斷為亞硝酸鹽中毒。
經(jīng)公安局偵查部門排查,確定該公司內(nèi)部兩可疑人:張某,33歲,公司司機,平時與領導、職工經(jīng)常發(fā)生口角;周某,40歲,食堂廚師,平時為人較好,承包食堂后收入不錯。初步審查后,決定使用心理測試技術(shù)。
對張某用準繩測試法,準繩問題為:C1“你以前說過比較大的謊嗎?”C2“你以前有過報復其他人的想法嗎?”C3“你以前做過見不得人的事嗎?”相關問題為:R1“你知道是誰在廚房下的毒嗎?”R2“廚房的毒是你下的嗎?”R3“是你在廚房下的毒嗎?”在相關問題上被測人偶爾有反應,但反應低于準繩問題。測試過程中,張某對測試很不配合,有故意對抗的嫌疑。最終測試結(jié)論為張某傾向無辜。
對周某進行測試,準繩問題為:C1“你以前說過比較大的謊嗎?”C2“你以前占過便宜嗎?”C3“你以前做過見不得人的事嗎?”相關問題為:R1“你知道是誰干的這件事嗎?”R2“是你干的這件事嗎?”R3“這事是你干的嗎?”另外,根據(jù)專案組的意見,若是周某造成中毒事故,其過失造成的可能性較大,據(jù)此編制了CQT2,相關問題改為:R1“是你不小心放錯配料了嗎?”R2“配料被你放錯了嗎?”R3“是你放錯配料了嗎?”在兩組測試中,對相關問題測試周某反應強烈且明顯強于準繩問題測試,周某在相關問題上說謊概率較大。
測試后,專案組對二人進行了嚴格的審訊,排除了張某故意投毒的嫌疑。周某則承認了其做早餐時,在糯米粉湯中過失投放了亞硝酸鹽。至此,中毒事件原因查明。
在辦理投毒案中,適時成功運用CQT測試法,得到如下啟示:
在投毒案偵查前期,限于偵查手段、現(xiàn)場證據(jù)及對案件認知的限制,辦案人員對嫌疑對象做CQT測試,可確定該對象是作案人還是無辜者。如張某和周某均有嫌疑,均無證據(jù)確認和排除,二人均極力辯解,否認犯罪,其供述也一時難以查證,為此,使用準繩問題測試法,結(jié)果協(xié)助排除了無辜對象,認定了作案人。
測謊是高科技手段,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將測謊儀用于投毒案測試,測謊員通過反復說明和強調(diào)測謊儀的科學性、客觀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并利用以前成功的測試結(jié)果激勵對象,使被測對象認識到測謊儀靈敏,不容欺騙,擔心自己說謊,可能被當場識破,從而加重心理壓力。在投毒案測謊實踐中,不少被測對象在測試過程中或測試后不久就交代了作案事實。另外,在測謊認定作案人后,緊接著進行突審,往往較容易快速突破作案人。如上述投毒案,測謊后緊接著進行突審,當晚周某就交待了過失投毒事實。
投毒案較隱蔽,用準繩問題測試法可以快速查明案件信息,提供偵查方向,節(jié)省大量警力物力,有效降低辦案成本。上述投毒案中,在測謊認定投毒嫌疑人后,外圍上百名排查人員全部撤回,降低了辦案成本。
準繩問題測試法,可印證、支持、加固投毒案現(xiàn)有證據(jù)體系的可信度和證明力,使審訊人員突破作案人的信心更加堅定。還可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搜索測試,找出同案犯、贓物的大致去向等,為破案提供線索,縮小偵查范圍。
[1]付有志.破解測謊的密碼[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1).
[2]慶海濤,湯茂定.測謊結(jié)論在民事借貸糾紛案件中的證據(jù)力[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9(1).
[3]何家弘.測謊結(jié)論與證據(jù)的“有限采用規(guī)則”[J].中國法學,2002(2).
[4]賀曉彬.測謊鑒定在法庭上的證據(jù)作用[J].中國司法鑒定,2002(2).
D631
A
1673―2391(2012)04―0185―02
2012—02—29
慶海濤,男,江蘇南京人,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偵查系。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一般科技項目資金資助(項目編號:YB0802)。
【責任編校:李 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