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芳,任向陽
從體育鍛煉與人格特征的相關性論高校體育改革
楊曉芳,任向陽
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狀況與大學生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發(fā)現不同體育運動偏好的大學生其人格特征差異不顯著,體育鍛煉與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呈正相關。因此,在高校體育改革中如何去引領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對于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有著重要意義,將是衡量高校體育改革成敗的重要標準之一。
體育鍛煉;人格特征;高校體育改革
我國第一部大型心理學詞典——《心理學大詞典》中稱“人格,也可稱個性。指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人格結構是多層次、多側面的,由復雜的心理特征的獨特結合構成的整體。這些層次有:第一,完成某種活動的潛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即氣質;第三,完成活動任務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動傾向方面的特征,如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比烁癫皇窍忍炀陀械?,它是在一定的遺傳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的。人格發(fā)展就是指在共性的基礎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別性表現出來,從而使每個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個過程既包括了良好個性的形成也包括了不良個性品質的矯正與克服[1]。健康人格是一種在結構上和動力上向崇高人性發(fā)展的特征,它表現出人格的完整性、統(tǒng)一性、穩(wěn)定性等特點,是人格特征的完美結合,是人格所應達到的最高境界。體育鍛煉可以優(yōu)化個體的人格特征[2]。人格特征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檢測指標,內向而不穩(wěn)定性格的大學生更易發(fā)生心理健康問題,運動鍛煉可以改變學生的個性特征[3]。為了了解大學生體育鍛煉狀況與大學生人格特征的關系,探究影響大學生人格發(fā)展的相關因素,掌握其內在規(guī)律,本人做了一項研究,結果發(fā)現不同體育運動偏好大學生的人格特征不存在顯著性差異[4]。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與大學生的人格特征發(fā)展正相關,并且這種正相關與學生選擇不同運動類型差異不大。因此,我們在不斷深化高校體育改革的過程中,引領大學生積極主動參加體育鍛煉,對于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有著重要意義。以下是鄙人根據體育鍛煉與人格特征的相關性,闡述對高校體育改革的幾點看法。
興趣,是人對外界環(huán)境一定的現象與事物在認識或實踐中產生的心理傾向,它表現出具體的積極情緒,導致行為上愛好某項活動,從而養(yǎng)成行為習慣。在體育教學中選擇學生喜歡的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的體育活動內容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就顯得十分重要。同時,通過廣泛的體育文化宣傳和舉辦豐富多彩的體育比賽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激發(fā)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實踐證明,比賽對于推動學生參與某項體育活動具有極其顯著的激勵作用。而對于比賽的組織形式要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可以在課內,也可以在課外。
學校應該科學合理的開展各種課外體育活動,力求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如成立各種單項運動俱樂部、開設健身房、課余訓練隊等。隨著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的鍛煉和學習,在不斷提高運動能力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不斷獲得成就感等良好的心理體驗,從而強化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運動鍛煉的熱情和行為,最終在體育鍛煉中實現人格特征的優(yōu)化。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提高體育運動能力應該是引領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切入點,這也是不斷深化高校體育改革的著力點。
高校體育教學中,應該適當增加理論課程教學時數,同時要重視理論教學的廣泛性和實用性,如運動保健、運動處方、醫(yī)務監(jiān)督、體育養(yǎng)生、體育療法、體育觀賞,這些理論知識對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講,一方面可以科學的指導自己或他人的運動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提高學生在體育中發(fā)現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梢婓w育教學中適當安排理論教學內容是完全必要的。在安排高校體育教學的實踐課內容時,應該選擇生活中便于實施的終身體育項目,以便于學生畢業(yè)后能夠因地制宜地長期進行鍛煉。增加休閑和娛樂性體育內容,努力為學生拓寬鍛煉途徑,豐富社會知識,增強對大自然的適應能力。還要將競技運動教材化巧妙運用于體育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應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在掌握學生不同個性之后,因材施教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活動方式。學生在做練習時,對不同技術基礎、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練習方法和手段。對已掌握了本次課教學目標的學生,允許他們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項目練習。既實現了課程總目標,又兼顧了個性目標的實現;既注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愛上體育課,體育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喜歡體育運動,才有可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值得強調的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決不能弱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否則,體育課將會失去應有的學科性,最終變成學生的“自由活動課”。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和教學評價,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guī)律的聯系著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5]。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許多新興的運動項目逐漸走進大學體育課堂,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越發(fā)顯現出來。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
2002年8月,教育部正式頒布實施《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競爭力為核心。經過許多學者的辛苦摸索和大膽創(chuàng)新,許多新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充分表明既符合《綱要》精神,又順應當代大學生需求?!疤骄啃裕瑽attle化”教學模式、“三自主”教學模式、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等等,這些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在一定范圍內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隨著未來體育教學目標的多元化趨勢,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作用都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永恒不變的,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往往需要優(yōu)化組合多種教學模式[6],從而讓體育教學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體育意識的形成,提高學生體育能力。
課外體育對于促進學生實現體育參與意義重大,學校體育工作必須抓好課外體育活動。通過良好的組織和管理積極為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平臺。積極開發(fā)出新的組織形式,定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尤其要進行小型多樣的集體性的體育競賽活動,成立學生喜歡的體育俱樂部,吸引更多的學生走上運動場,參加自己所喜愛的體育娛樂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這樣可以促進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和體育能力的提升。
通過體育教學往往能讓大多數大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對培養(yǎng)其終身體育意識較為有利,但有體育意識并不等于一定產生體育行為,現實生活中知道體育鍛煉的價值卻因為一些原因而很少進行體育鍛煉的人還是很多的。受體育課時數的限制,只想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就能實現體育的各種功能將是有限的也是難以實現的。比如通過一周一次的體育課去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是不符合運動訓練學規(guī)律的。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體育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徑,其開展程度對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對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實現人格特征優(yōu)化也是極其關鍵的。因此,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高校體育改革成功的必要條件。
體育評價體系應該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對教師體育教學工作評價,以激勵和改進教師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對學生體育成績考核評價,以激勵和改進學生的學習。評價體系改革必須從這兩方面入手。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在課程改革中起著導向與監(jiān)控的作用,將直接影響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一套科學的體育成績考核評價體系,有利于產生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和鍛煉熱情,形成良性循環(huán)[1]。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倡導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等質性的評價方法,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學生成績考核評價體系對于學生學習和參與體育活動也發(fā)揮著導向與監(jiān)控的作用,將直接影響著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梢?,建立科學的新體育評價體系將有力的推進高校體育改革的進程。
在長期積極的體育鍛煉中才能完善學生的人格特征,才能實現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但是,隨著高校體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太多新的教學思想被提出,太多的功能被提出。學校的體育功能似乎太多了、太強大了,高校為了體現其創(chuàng)新點,盡可能多地在教學中接納這些東西,擔負了太多的重任,造成體育教學主題分散、華而不實,體育的教學規(guī)律被淡化[6]。其實體育的功能就固化在體育鍛煉中或體育參與里,體育鍛煉對人的教育功能是潛移默化的,所以高校體育改革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如何成功引領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為立足點,合理把握體育學科規(guī)律。只有這樣,高校體育改革才會與時俱進,從而更好的推動高校體育的發(fā)展。
[1]林彥蕓.大學體育與大學生個性發(fā)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9).
[2]袁玉濤,劉春明.體育運動對大學生人格發(fā)展影響的實驗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4(4).
[3]王樹明,張 靜,左從現.大學生身心健康與體育鍛煉的相關研究[J].體育科學,2003(3).
[4]楊曉芳,王 永,任向陽.大學生體育鍛煉狀況與其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0(5).
[5]王 林,潘紹偉,金 玉,等.高校體育新課程教學模式初探[J].體育學刊,2004(11).
[6]魏 勇.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
PE Reform in College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s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YANG Xiaofang,REN Xiangyang
The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of the physical exercises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made,which shows that there a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different sports preference of college students,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s and healthy personality are positive.Therefore,in PE reform of college,how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physical exercises is quite significant for shaping healthy personality,and it also will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standards in measuring whether the PE reform in college is successful or not.
physical exercises;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PE reform in colleges
G807.4
A
1003-983X(2012)04-0461-02
2012-05-18
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人才基金項目(2010SQRW165).
楊曉芳(1975-),女,安徽涇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研究.
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安徽亳州236800
Basic Course Teaching Group,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ozhou Anhui,23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