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斌
情竇初開的德彪西的第一個對象應(yīng)該是馮·梅克夫人的女兒索妮婭,那時德彪西十九歲,還是巴黎音樂學院的學生。關(guān)于梅克夫人的情況就不用細述了,凡了解柴科夫斯基生平的讀者都不會陌生,而梅克夫人與德彪西結(jié)識則是在1880年,當時梅克夫人家正需要一位家庭音樂教師和鋼琴三重奏小組的成員。在德彪西的主課老師馬蒙泰爾的推薦下,德彪西來到了梅克夫人家,成為了這個大家庭的臨時一員。他跟著梅克夫人家先后到尼斯、日內(nèi)瓦、那不勒斯、佛羅倫薩等地游歷。
梅克夫人對德彪西的評價很不錯,1882年8月28日梅克夫人在給柴科夫斯基的一封信里談到了德彪西(第一次到莫斯科):“昨天我親愛的德彪西到了……他一來家中就充滿了歡樂,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巴黎人,機智詼諧,能夠惟妙惟肖地模仿古諾、托馬以及其他好笑的事情?!?/p>
初到俄羅斯的1881年7月,德彪西來到了梅克夫人在莫斯科郊外五十公里遠的別墅,此后兩年的暑假他都是在那里度過的。索妮婭是梅克夫人一大群子女中的一個,當時十四歲,在她眼中年輕的德彪西是“一個騷動不安、開朗活潑、單薄的小個子法國人,他總能讓我們嚴肅沉悶的家變得歡快起來”。德彪西是索妮婭的鋼琴老師,他們是否戀愛過目前缺乏直接的證據(jù),但德彪西肯定曾對索妮婭傾心不已,后來也是由于無法表達這份愛意(他們的社會地位相差很多),終致德彪西在1882年的旅行后就永遠結(jié)束了這份兼職。
索妮婭只能說是德彪西情感生活中青澀的回憶,真正在德彪西的情感世界中承擔了重要角色的是三個女人,即青年時代的杜龐,后來與他結(jié)婚的第一位妻子莉莉以及后來再婚并為他生下女兒的艾瑪。三人的性格迥異,杜龐天真、莉莉激情、艾瑪寧靜,這也恰好是德彪西精神世界發(fā)展的歷程,當?shù)卤胛鞯呐畠盒阈愠錾臅r候作曲家才真正找到了心靈的寄托與慰籍。
我們都知道德彪西成名很晚,直到三十歲才以《牧神午后》廣為人知而躋身名家行列。在那些窮困潦倒、從半夜到清晨六點都泡在小酒館的歲月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放縱自己情感與精力的德彪西。青年時代也許沒有金錢,卻有旺盛與廉價的情緒,從這層意義上說,青年德彪西是個地道的波希米亞人,這種波希米亞情結(jié)始終涌動在他的性格成長之中。在德彪西看來,與加布里埃爾·杜龐(Gabrielle Dupont)同居的十年是自己愛情生涯最純潔與甜蜜的時期,他是個窮困潦倒的作曲家,靠杜龐洗衣服賺錢度日。杜龐被德彪西親昵地稱為“綠眼睛的嘉比”,她是個十分善良、勤勞的女孩(是裁縫的女兒),即使是在德彪西最困難的日子里,她仍然無怨無悔地照料他,后來德彪西將未完成的歌劇《羅德里戈與契明》題獻給了杜龐。
但是,與杜龐的感情在1899年灰飛煙滅,因為德彪西結(jié)識了美麗的羅薩麗·泰克瑟(Rosalie Texier)小姐,小名叫莉莉(Lilly)。這位法國中部出生的女孩一頭金發(fā),長得窈窕動人,還是一位很時髦的女裝設(shè)計師。德彪西不惜為她放棄了與自己已有十年情誼的杜龐,為此杜龐曾以自殺相威脅,但德彪西依然不為所動,最后杜龐只能黯然離去。1899年10月19日德彪西與莉莉結(jié)婚。德彪西不無幽默地在一封信中這樣描述自己的首次正式婚姻:“莉莉·泰克瑟小姐終于要把她那不協(xié)調(diào)的名字改為莉莉·德彪西了。這么念起來聲音多么和諧……她不愛音樂,只是偶爾高興唱一曲她自己喜愛的歌謠?!崩蚶蚴且晃婚_朗、率直的女主人,對人親切,很得德彪西朋友們的喜愛與擁戴。有人認為,《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中梅利桑德的形象就是德彪西依照自己妻子的原型設(shè)計的。此后,作曲家進入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沉浸在激情中的德彪西完成了他最偉大的一系列作品——《牧神午后》、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等。
然而,德彪西沒有能夠從一而終,僅僅四年之后,他便有了新歡——艾瑪。艾瑪·穆瓦斯和德彪西同年,有著猶太血統(tǒng)的她在十七歲時嫁給了同樣也是猶太人的巴黎銀行家西格蒙德·巴達,并生育了兩個孩子。與莉莉相比,艾瑪是一個成熟得多的女人,她的社交經(jīng)驗豐富,還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歌唱家。作曲家福雷曾經(jīng)是她的仰慕者抑或是情人,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來到德彪西身邊。
德彪西結(jié)識艾瑪?shù)臅r候,她還是有夫之婦——巴達夫人。她的丈夫算得上是業(yè)余作曲家,還曾經(jīng)在音樂學院學習過一陣,后來轉(zhuǎn)而從事金融業(yè)。夫婦倆育有一對兒女(保羅和海倫),德彪西就是通過保羅與艾瑪結(jié)識的。某日,德彪西正準備同保羅一起出門散步,走到門口遇到了巴達夫人,夫人邀請德彪西乘坐她的馬車到目的地去,原本打算散步的德彪西答應(yīng)了夫人的盛情邀請,從此他們開始了交往。由于艾瑪是不錯的歌唱家,于是德彪西經(jīng)常邀請她演唱自己的歌曲新作,有時作曲家本人擔任鋼琴伴奏。巴黎沙龍的花邊新聞是傳播速度最快的,為此,福雷還同德彪西鬧得很不愉快。
1904年7月15日,德彪西趁莉莉去探望父親的機會,像個不羈的波希米亞人似地離開了自己的家,偷偷和艾瑪去澤西島。8月11日,德彪西從另一個海濱城市蒂普耶給莉莉?qū)懶?,表示?shù)年婚姻結(jié)束,不過他并沒有提及原因,尤其是沒有提到巴達夫人。隨后,莉莉和德彪西的朋友們都竭力試圖挽回這段婚姻,然而,德彪西卻鐵石心腸。1904年10月14日,在他們結(jié)婚五周年紀念日的前五天,絕望的莉莉開槍自殺(地點竟然在協(xié)和廣場),就像她的前任杜龐做過的那樣,子彈沒有穿過心臟,那顆子彈一直留在她的脊柱附近直到去世,她活了下來。事情發(fā)生之后德彪西曾經(jīng)去探望過莉莉,然而百般勸阻也無法使他改變心意,他毅然決然地要離開莉莉。巴黎雖然觀念開放,但這次朋友們卻都站在了莉莉一邊,他們都和德彪西保持距離,疏遠了關(guān)系。
至于德彪西為何與莉莉分手,原因恐怕和孩子有關(guān),莉莉似乎不能生養(yǎng),而德彪西卻很喜歡孩子,他的朋友路易·拉戎曾經(jīng)回憶道:“公寓的大門打開了,面前站著個青年女子(指莉莉),蒼白而瘦弱,看上去非常羞怯,對我的造訪顯得很焦慮……德彪西一直抱怨沒有孩子,我勸他別泄氣?!贝送猓褪堑卤胛鞯慕?jīng)濟狀況惡化,而巴達夫人很富有。
巴達先生整整和艾瑪拖延了八個月時間用于解決離婚事宜,最后由于巴達先生本人急于和另一位漂亮的女演員結(jié)婚,離婚的事情才得以順利解決。1905年5月,艾瑪正式離婚,協(xié)議規(guī)定她每年可以從前夫那里得到五萬法郎的津貼,是一筆相當可觀的財產(chǎn),這也就難怪有人猜測德彪西是為了錢與艾瑪結(jié)婚的了。
1905年7月,德彪西和艾瑪決定前往英國躲避一下輿論壓力(當時德彪西還沒有離婚),7月24日他們抵達伊斯特本,8月2日,德彪西收到消息,莉莉同意離婚,條件是德彪西要提供她生活保障。感覺一身輕松的德彪西在8月30日離開伊斯特本居住的格蘭德旅館時,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大?!?,后來這座酒店始終以此為榮。在短暫地造訪倫敦之后,德彪西和艾瑪回到巴黎,住進了布洛涅森林大街80號(今福煦大街)的寓所,10月30日,他們的女兒降生了。
與艾瑪結(jié)婚后,德彪西的情感世界已經(jīng)平靜了許多。他晚年的好幾部作品都是題獻給艾瑪?shù)?,如《游樂圖》《法蘭西歌曲三首》《意象集》中“春天的輪舞”一首,還有最后創(chuàng)作三首器樂奏鳴曲等等,都是德彪西創(chuàng)作中的精華。1905年10月,德彪西終于得到上帝賜予他的珍貴禮物,他的女兒出世了。為了表示夫婦的恩愛,孩子取名為克勞德·艾瑪·德彪西,各取了父母的名。不過在這個可憐女孩短暫的一生中,我們更為熟知的是她的另一個名字——秀秀(Chou Chou)。秀秀的出生使德彪西初次領(lǐng)略了天倫之樂的美妙,這時,德彪西的精神世界發(fā)生了微妙的轉(zhuǎn)變,一個革命、激進的改革者變得內(nèi)斂、深刻了,他用最簡潔的筆法創(chuàng)作了《兒童樂園》,可能他那《二十四首鋼琴前奏曲》的全部魅力還抵不上這六首簡短的小品。《兒童樂園》是德彪西獻給女兒四歲生日的禮物,1913年,德彪西還為女兒寫過一部兒童芭蕾舞劇《玩具盒》。然而,秀秀命運多舛,于1919年患白喉去世,僅比她的父親多活了一年,年僅十四歲。
1918年,德彪西在被疾病榨到油盡燈枯之后撒手人寰,死時近乎孑然一身,他只給艾瑪留下了不值錢的名望。一年后秀秀夭折,艾瑪在兩年中經(jīng)受了家庭變故的重大打擊,但她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于1934年去世,最后長眠在丈夫和女兒的身旁。莉莉比艾瑪早些時候去世,沒能活過六十歲,晚景凄涼,杜龐更是不知所終。
一生中,德彪西究竟最愛哪個女人,看來只有上帝和他自己才會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