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慶麗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一種可導致中小動靜脈閉塞的慢性非化膿性炎癥,尤以下肢多見。我院自2000年以來,為20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進行了靜脈動脈化手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我們在患者住院期間采用了整體化護理模式,本文將我們的護理體會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20例,均為男性,年齡38~52歲,平均年齡34歲。病程最長5年2個月,最短1年5個月,平均3年4個月。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多普勒超聲顯像及動脈造影確診為三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1.2 方法及結果 20例患者均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游離患者患側或健側的大隱靜脈,倒轉,接在患肢阻塞部位10cm以上的股動脈與踝部的大隱靜脈之間,保證肢體大隱靜脈供血形成,改善肢體遠端的血供,防止肢體缺血壞死,效果滿意。
整體化護理模式是由原來的生物醫(yī)學模式轉向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1],對于大隱靜脈動脈化手術治療患者,我們從單純的軀體生理護理轉向患者的心理護理,通過對患者的全方位的綜合護理取得良好效果。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針對患者病史較長,因長期治療效果不佳,情緒低落,焦慮,恐懼,甚至不愿配合治療,耐心細致的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并勸其家屬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方式,方法,交待手術的注意事項。增加巡視病房的次數,與患者交流注意用良好的語言,輕松的態(tài)度。并通過手術康復的患者現身說法,只有積極配合手術治療,才是治愈本病的唯一辦法,穩(wěn)定患者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讓患者能夠配合手術順利進行。
2.1.2 改變不良嗜好:戒煙:有資料報道吸煙,寒冷,潮濕,營養(yǎng)不良和性激素異常一直被認為是本病的主要發(fā)病因素,而吸煙與發(fā)病的關系尤為密切[2],向患者講解吸煙的害處,尤其是對本病的影響,要求患者戒煙。
2.1.3 做好患肢的局部護理:每日要對患肢用溫水清洗,保持清潔,避免患肢受涼,防潮,局部溫度不宜過高或過低,室溫以20℃為宜。為防止術后感染,術日前患肢常規(guī)備皮。
2.1.4 飲食要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患肢疼痛科給予止痛藥鎮(zhèn)痛,夜間睡眠較差者,可給予鎮(zhèn)靜藥物,對癥處理,盡量解除患者的痛苦。
2.2 術后護理
2.2.1 生命體征監(jiān)測:對術后的患者常規(guī)進行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注意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
2.2.2 觀察傷口敷料的滲血情況:如滲血較多應查找原因,更換敷料并加壓包扎。
2.2.3 觀察術肢足背動脈的搏動情況:觀察術肢的皮膚溫度及顏色的變化,注意有無蒼白,冰涼,或青紫現象。
2.2.4 預防感染,觀察患者體溫的變化: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3~7 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d,連續(xù)用7 d。
2.2.5 抬高患肢有利于靜脈回流:可在床上做一些簡單的運動,足背做屈伸運動,旋內,旋外,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患肢的血液供應。
2.2.6 對于患肢術后疼痛常規(guī)使用術后鎮(zhèn)痛泵。
2.2.7 飲食護理:給予患者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促進傷口的愈合。通過我們全方位的耐心,細致的護理,20例患者全部康復出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手術治療的成功,我們整體化護理是功不可沒的,這種方式值得推廣,讓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
1 葛慧坤主編.護理心理學.第1版.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148-149,207-208.
2 李二虎,趙英主編.外科學.第1版.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8.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