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雁
家有初中畢業(yè)生,今年暑假我的手機都快被短信和電話給擠爆了。信息和電話的內容大致都是說,您的孩子今年中考了,我們這里有暑期的培優(yōu)班銜接班等等,并一再強調有很多孩子都已參加,如果您的孩子不參加就有可能跟不上。其實我已經為這事糾結九年了。去培優(yōu)吧,我心里本就不贊同,我不想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不去吧,又怕自己的孩子不培優(yōu)而別的孩子在培優(yōu),因此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曾經和很多家長聊過這個問題,大家都是這樣的心理才送孩子去培優(yōu)的,有的孩子甚至從來就沒有周末休息時間。前幾天回了趟家鄉(xiāng),正趕上高考結束,又到了擺酒請客的旺季,弟弟又在為送禮金的事情煩惱。據說一到春節(jié)和暑假,他們夫妻倆一個月的收入遠遠不能填補這個空缺,可是人情往來,大家都在這么做,不請不送都不行……檢視一下我們的生活,這種身不由己的事情實在太多了!這是一種強迫癥,典型的“社會強迫癥”。
也許自人類文明社會形成,人們就開始患上了社會強迫癥。正如霍布斯在《利維坦》中的描述,他把國家政府機器比喻成一個巨大的怪獸,一旦將權力吞噬就再也不肯歸還。從此,人類反受由人類理性所創(chuàng)造的機器的控制,這是一種國家管理的強迫癥。這種病癥的跡象在現代社會表現得越來越明顯,逐漸蔓延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人們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心底并不情愿做的事。在說過做過之后,性格平和的,通常是一臉的無奈與委屈,性格急躁的甚至轉身就罵娘??偠灾?,社會環(huán)境好像一部巨大的輪機,身在其中的人們已經身不由己,被拖著拽著推著,繼續(xù)著蹣跚的腳步。
這是一個嚴肅沉重的話題,從每一個個體的人來說,涉及到人生活的意義,是堅持自我還是隨波逐流,是追求自由還是甘受束縛。其實患上“社會強迫癥”的人都清楚,沒有人是心甘情愿被強迫的,只是很多時候他們會瞻前顧后,左思右想,就是沒有勇氣去反抗這種強迫。倘若我們想清楚了,癥結是可以解開的。環(huán)境的改變是最根本的解決之法,這依賴于社會管理者和我們每個人的努力。但環(huán)境不是通過管理者的努力一下子可以改變的,我們是活在當下既定的環(huán)境中,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自己的辨識,分清楚哪些是正當的合理的,是我們愿意去做的,哪些是不合理我們不愿意去做的,做出正確的取舍,我們就不會飽受生活中“社會強迫癥”的困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