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旭紅,陳向華,葉 挺
(東陽市橫店集團醫(yī)院,浙江東陽 322118)
清潔灌腸即通過反復多次大量不保留灌腸以達到清潔腸道的目的[1],灌腸操作不當,可發(fā)生直腸黏膜損傷、腸穿孔等并發(fā)癥。結腸鏡檢查前需行清法灌腸,以保持腸道清結,便于檢查。2006年12月至2011年10月,筆者在結腸鏡檢查中發(fā)現灌腸后致直腸黏膜損傷27例,現將損傷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報告如下。
本組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齡49~71歲,平均年齡58歲;結腸占位性病變伴不全腸梗阻5例,貧血原因待查7例,潰瘍性結腸炎2例,便秘13例;27例均有清潔灌腸指征[2],均采用一次性C2型灌腸袋行清潔灌腸,灌腸次數3~7次。灌腸后即刻患者主訴有不同程度肛門疼痛及便血癥狀;結腸鏡檢查時,進鏡距肛門7~15cm處見黏膜破損或少量滲血。
2.1 患者因素 因反復多次灌腸,灌腸液及導管的刺激,易引起直腸黏膜水腫;便秘者腸道長期積滯干結大便,壓迫腸壁引起腸黏膜充血水腫,灌腸時易引起腸黏膜損傷;灌腸時患者情緒緊張、憋氣,腹內壓增加,肛管進入后頭端直抵直腸前壁,會造成直腸黏膜損傷。本組長期便秘13例;27例灌腸次數≥3次。
2.2 灌腸器具因素 一次性灌腸袋肛管粗短、質地較硬,灌注過程不易控制灌腸液流速,對腸壁刺激大;氣溫較低時,一次性肛管柔軟性降低,肛管頭端開口邊緣過硬、不光滑,肛管頭端抵在直腸黏膜上時,黏膜突入肛管孔內,造成直腸黏膜撕裂傷;經常使用開塞露且無效的患者,肛門水腫明顯,使用一次性肛管時易損傷直腸黏膜。本組均采用一次性灌腸袋灌腸。
2.3 護理人員因素 部分護理人員認為灌腸是簡單的護理操作,思想上不重視,對患者宣教不到位、人文關懷缺乏,導致患者有羞恥心,配合度不夠;灌腸操作時,在患者肛門口未完全放松情況下將一次性肛管強行插入,直腸肌本能性收縮,加上腹內壓作用,肛管頭端緊貼直腸前壁黏膜,可引起腸黏膜損傷;部分年輕護理人員經驗不足,在插入肛管不暢時強行插入,由于直腸肌收縮,一次性肛管頭端在外力作用下直接插入直腸黏膜層,導致直腸黏膜損傷。
3.1 提高護理人員對灌腸操作的風險意識 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業(yè)務知識,用形像生動的腸鏡下圖片講解灌腸可引起直腸黏膜損傷,提高護理人員的認知及風險意識,規(guī)范操作,注重人文關懷于操作始終。
3.2 加強對患者的宣教 灌腸操作前耐心向患者講解灌腸目的、方法、灌腸過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項及插管過程中有可能出現不適感,提高患者的認知,減輕或消除緊張、恐懼情緒,囑有便秘史患者灌腸后排便要緩慢,避免干燥大便對腸管的機械性損傷。
3.3 認真做好灌腸用物準備 灌腸前檢查肛管是否光滑、肛管頭端開口邊緣是否柔軟,不符合要求必須更換;灌腸液溫度要適宜,一般39~41°C;氣溫較低時灌腸前將肛管置于灌腸液內使其變軟并起到一定的潤滑作用,也可直接用熱水浸泡使其變軟;對于需反復多次灌腸、黏膜水腫易損傷的患者,選用一次性12號吸痰管與一次性輸液器連接灌腸[3],因吸痰管細長、質地軟硬合適,不易損傷腸黏膜。
3.4 提高灌腸質量 灌腸質量主要取決于灌腸方法。清潔灌腸的體位、肛管插入深度、技巧及灌腸的壓力對灌腸效果有直接影響[4]。插管前用帶指套的食指蘸潤滑油先作肛門指檢,并輕輕按摩肛門及肛周,使肛門括約肌有個適應過程,并檢查肛管是否通暢,以防液體不暢時判斷失誤處理不當;采用改良式灌腸法[5]:患者取頭低足高左側臥位,肛管潤滑排氣后經肛門緩緩插入直腸20~22cm,插管動作輕柔,灌入灌腸液后如有便意,減慢灌入速度或暫停片刻,囑患者深呼吸、放松;插管時如遇到阻力,不可強行進入,可拔出肛管少許,灌入少量灌腸液,輕輕轉動肛管,避免肛管頭部與腸黏膜直接接觸而損傷腸黏膜;灌腸畢告知患者保留5~10min再排便。
灌腸后直腸黏膜損傷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灌腸器具及護理人員因素。重視護理人員的素質培養(yǎng),提高責任心;操作前重視對肛管的選擇、肛門潤滑;規(guī)范灌腸操作,操作中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并給予恰當有效的處理對策,以避免腸黏膜損傷。
[1]劉法麗,孫玉紅.清潔灌腸的護理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72.
[2]蔡文智,智發(fā)朝.消化內鏡護理及技術[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225~226
[3]鄭秀云,王菊玲.改良保留灌腸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觀察[J].護理與康復,2008,7(2):86-87.
[4]郭小葉,白曉靜,李潔瓊.全膀胱切除術前腸道準備的護理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7,22(2):80-81.
[5]寧秀娟,張玉琴.改良式清潔灌腸在結腸鏡檢查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5):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