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春雨,張 虹,殷亞杰,郎亞軍
(大慶師范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專業(yè)選修課是指與專業(yè)相關的一類選修課的統(tǒng)稱,一般由學校根據(jù)本校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和興趣確定。專業(yè)選修課已成為高校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yè)選修課的開設,不僅鞏固了必修課所學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全面了解了本專業(yè)相關研究領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本文以微生物工程課程為例,針對專業(yè)選修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加以討論,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改革建議。
專業(yè)選修課的學時一般較少,而相應教材的內容一般較多。任課教師為了體現(xiàn)課程的整體性,安排的教學內容偏多,所以絕大多數(shù)選修課的教學和必修課一樣,仍是采用“教師中心論”的形式。教師用“注入式”、“填鴨式”教學,把學生置于消極被動的地位。學生只是機械地記筆記,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極少,致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多年來,學生一直未能真正認識到選修課的重要性,普遍認為專業(yè)選修課沒有必修課重要,選擇選修課只是單純?yōu)榱诵逎M學分。專業(yè)選修課必須在修完專業(yè)基礎課之后,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才能開設。如微生物工程是在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化工原理等一些基礎課學完之后才開設的一門專業(yè)選修課,多安排在大三下半學期或大四的上學期。在這段時間,學生因考研或就業(yè)壓力較大,對選修課投入不足。他們常常是“ 出工不出力”,“ 人在曹營心在漢”,急功近利,完全是為學分而來,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另外,逃課或曠課現(xiàn)象普遍,極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秩序。
專業(yè)選修課與專業(yè)必修課相比,由于學時的限制,一般很少開實踐課。但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如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fā)酵工程等課程,涉及目前研究的熱點問題較多,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才能驗證,單憑理論課講授很難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越來越明顯地暴露一個問題:大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在逐漸下降,尤其是高職高專的學生。專業(yè)選修課由于時間的限制,學時較少,有些知識點是需要學生自我學習完成的,所以更強調學生的自學性,但大多數(shù)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畢竟選修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短暫的,而學習是長期的,如何去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專業(yè)選修課的任務之一。
專業(yè)選修課的考核方式比較多樣,但大體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形式。如微生物工程,在生物科學專業(yè)作為一門考查課。成績考核分為期末成績(占70%)和平時成績(占30%)兩部分。期末考試一般采取開卷形式,學生只是對筆記和課本進行機械的抄寫,根本達不到考核的效果,致使不少學生養(yǎng)成了“平時不用功,復習搞突擊”的不良學習習慣。對于平時成績,其中重要的一項是學生的出勤情況。對學生出勤情況進行檢查,雖然浪費時間但又迫不得已,這種做法對教學質量并無多大幫助。這樣的考核方法不能準確地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
2.1.1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1)提問式。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利用幾分鐘的時間針對上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可以督促學生在課下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2)啟發(fā)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就重點和難點內容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在課堂中尋求答案,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授泡沫對發(fā)酵的影響及其控制的內容中,講課前會提出如下問題:“在整個發(fā)酵過程中,泡沫是如何產生的?大量泡沫的產生對發(fā)酵產生哪些危害?如何對泡沫進行消除和防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啟發(fā)、誘導學生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運用啟發(fā)式教學使課堂教學從傳統(tǒng)的單向傳授變?yōu)殡p邊互動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
3)研討式。選修課學時較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教師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在課堂上教給學生。對于一些易掌握的知識點,可以以習題或論文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查閱文獻、整理資料做成PPT,每次課利用5~10分鐘安排1~2名同學在課堂上講解,講解后其余學生可以提問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最后由老師點評并補充。這種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使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可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便于教師對平時成績的合理把握。
2.1.2 采取總結歸納的教學方式
因為選修課課時相對較少,學習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掌握課程的系統(tǒng)結構,主要內容,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所以可考慮采取總結歸納的教學方式。選修課講授時間有限,而內容多、雜、亂,學生學起來沒有條理,所以教師應把整個課程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如劃分出條理清晰的模塊,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2]。
2.2.1 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
實現(xiàn)教育教學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一項重要手段[3]。多媒體已經成為現(xiàn)代化教學必不可少的方式,在選修課的教學中也顯得相當重要。和傳統(tǒng)板書教學相比,多媒體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學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這對學生理解和吸收教學內容有相當大的幫助。如微生物工程課程,通過收集和借鑒了華南理工大學和四川理工學院等高校微生物工程精品課程的資料,充實和更新了微生物工程的教學內容;通過播放小型發(fā)酵設備,啤酒自動灌裝線等視頻,使所講內容更生動、形象。為了進一步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效果,指導教師親自深入一線車間參觀學習,收集了大量生產圖片,錄制了許多生產線上的視頻。通過這些視頻的播放,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提高了教學效果。
2.2.2 聘請企業(yè)技術人員來學校講課
隨著各高校產學研合作的不斷加強,高校應該聘請企業(yè)一線技術人員深入課堂講學,進一步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學校通過從企業(yè)聘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定期來學校給學生講課,開展科研工作,將生產實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入到教學內容。如微生物工程課程,可以聘請大慶博潤生物科技公司發(fā)酵車間的技術人員講授乙醇發(fā)酵這一部分內容,重點講授乙醇發(fā)酵的整個技術流程及注意事項。使教學內容不僅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而且緊扣教學大綱,以點帶面折射了微生物工程原理與應用的重點內容。
微生物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需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而本課程作為生物科學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選修課,學生實踐知識和經驗缺乏。為使學生獲得課程教學理論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需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4]。為此,我們組織學生參觀一些工廠,如我院安排學生到大慶展華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和大慶志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實習基地進行參觀。參觀時可由車間技術人員現(xiàn)場指導;參觀后,教師對參觀的內容進行綜述性講授,真正把課堂所學知識與生產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
近年來,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已逐漸成為國內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選修課課時少,基本上都是教師在講授,一節(jié)課講得滿滿當當,還是怕有的知識講不到,學生一直在聽,這樣的方法使學生形成一種依賴性,自我學習能力低下。大學生的知識主要是教材,而面對當今高度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與知識的實效性更加明顯。在某階段內所學習的有限知識不能滿足長久的需求,因而需要培養(yǎng)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不斷地汲取新知識,改善知識結構有積極作用[5]。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每次課留出10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或同學之間合作學習,增強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技能。同時,還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知識內容,讓大家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網絡資源,查找相關內容,豐富知識結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的能力和網上自主學習的能力,讓書本知識與網絡資源有效銜接。
專業(yè)選修課課程考核形式應多樣且內容靈活。教師要確保教學質量,一定要注重考核的質量。就微生物工程課程的考核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其一,基本知識考核(占50%),用閉卷筆試的方式;其二,應用能力的考核(占30%),用實踐動手操作和論文寫作的方式;其三,平時成績的考核(占20%),平時成績可根據(jù)出勤率、課堂上的小測驗或提問和討論發(fā)言、平時作業(yè)情況等評定。將這三方面綜合起來進行考核,能較全面地考核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各個專業(yè)課程體系中選修課所占比例的不斷增大,專業(yè)選修課的教學已成為本科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高選修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已引起廣泛關注。本文以微生物工程課程為例,討論了專業(yè)選修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希望通過專業(yè)選修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使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教學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真正發(fā)揮專業(yè)選修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瓊.關于加強高校專業(yè)選修課教學的思考[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3(5):128-129.
[2] 王嵐,劉贊英,張艷紅,等.構建以研究為本的本科研究性教學模式[J].江蘇高教,2007(4):72-74.
[3] 程焉平,倪福太.植物學課程整體教學改革與實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29-31.
[4] 馮飛,張雅君,曾幕衡.《微生物工程》課程教學探索與改革[J].微生物學通報,2009,36(6):910-913.
[5] 楊青珍,王鋒.生物科學專業(yè)選修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運城學院學報,2009,27(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