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娜
(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 國際交流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責任編輯 強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隨著教育的個性化和第二語言研究重點從教學客體向主體的轉移,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受到空前的關注[1],[2]。特別是近年來,出國留學成為一種趨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習風格作為學習者的個體差異之一,也成為外語教學研究的熱點課題。
筆者曾在諾丁漢大學攻讀研究生課程,導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提問題,課間謝絕答疑。這與我們國內(nèi)一貫的教學風格不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的經(jīng)歷和求學期間對中國國內(nèi)大學生(以下簡稱“國內(nèi)學生”)、英國學生以及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以下簡稱“留學生”)就學習風格進行的問卷調查,研究了不同文化對學習風格的影響,探討了國內(nèi)學生和英國學生學習風格的差異,以及留學生對英國教學理念的適應情況,以此來探索國內(nèi)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能否借鑒優(yōu)勢,扭轉現(xiàn)行課堂教學的被動局面。
100名英國學生,100名國內(nèi)學生,100 名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yè)(國際貿(mào)易、國際金融、國際傳播、投資與分析等)。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它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調查者的個人基本信息(專業(yè)、年齡、性別、教育基礎);第二部分是問卷的主要部分,包括6個項目,調查4個方面的學習風格,反映方式為5個等級:1=強烈反對,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強烈同意,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1~5的等級。筆者在進行問卷調查前向學生闡明填表的具體要求,并申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學習風格無好壞優(yōu)劣之分。問卷填寫約用半小時,當場回收。
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分別統(tǒng)計出3組學生的學習風格類型,并計算出學生學習風格類型的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的計算采用了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包SPSS。
就學習風格的四個方面,筆者分別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在四個方面,國內(nèi)學生和英國學生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而留學生的學習風格則更接近于英國學生。
本調查從兩個不同的側面考察了學生在認知方式方面的學習風格:橫向角度(細節(jié)與整體)以及縱向角度(一元與多元)。國內(nèi)學生傾向于場依賴型認知方式,英國學生傾向于場獨立型,留學生則介于兩者之間。在調查中,留學生反映英國教師在課堂上很少寫板書,由于受中國傳統(tǒng)教學風格的影響,留學之初很多學生對此并不適應。但他們表示,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能適應此類教學風格,其認知方式逐漸轉變?yōu)閳霆毩⑿汀?/p>
調查表明,國內(nèi)學生和英國學生的交流方式區(qū)別較大[3]。英國學生絕大多數(shù)傾向于面對面的直接交流(94%),而國內(nèi)學生則傾向于其他間接的交流方式(58%)。在這方面,留學生表現(xiàn)出與英國學生一致的傾向(80%)。相關性分析也證實了這樣的結論,留學生與英國學生的相關性系數(shù)高達0.97。筆者在諾丁漢大學的求學經(jīng)歷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不同的教學風格導致的交流方式的差異。在英國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完全平等,教學氣氛輕松活躍。學生可以隨時打斷教師,暢所欲言,甚至有時候可以為了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在對留學生的調查中,他們也表述了與筆者類似的觀點。
在相關方式中,筆者主要從審慎/沖動型(Reflective/Impulsive Learning)角度,調查分析了國內(nèi)學生與英國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以及留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情況。
過半數(shù)的國內(nèi)學生(54%)傾向于審慎型,而78%的英國學生表現(xiàn)為沖動型。在此方面,留學生的傾向性與國內(nèi)學生一致,并沒有向英國學生的學習風格發(fā)生轉變。相關性分析也從統(tǒng)計學角度證明了這一點。國內(nèi)學生傾向于深思熟慮,行動前大多做好了充分準備。而英國學生則不一樣,他們更傾向于表現(xiàn)自我,對問題能迅速做出反應,并大膽地表達出來,盡管有時候這種迅速的反應經(jīng)不起進一步的推敲。至于留學生保守的學習風格的形成,與其自幼接受并已根深蒂固的教導有關。他們小時候就被長輩再三教導要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等等。進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后,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可能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英國學生(84%)表示自己學習的動力來自個人,而多數(shù)國內(nèi)學生則表示學習動力來自家庭(72%)。相關性分析表明,留學生與英國學生的學習動機存在著正相關,而且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證明留學生已經(jīng)轉變了學習動機,更傾向于內(nèi)在動機。
調查結果顯示,國內(nèi)學生和英國學生在學習風格的很多方面都存在著負相關。英國學生有強烈的獨立探究的精神和競爭意識;而國內(nèi)學生以教師為中心,強調合作精神。英國學生在課堂中有問必提,是沖動型的學習者;而國內(nèi)學生喜歡事后討論,是審慎型的學習者。此外,國內(nèi)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多表現(xiàn)為外在因素,其學習更多是為了家庭;英國學生更注重自身的追求,其學習動機屬于內(nèi)在動機。而根據(jù)留學生的問卷,筆者推論出,留學生改變了原來的部分學習風格,卻保留了另一些。總體上講,留學生及國內(nèi)學生的英語學習風格主要受到當?shù)匚幕挠绊憽?/p>
從本質上講,不同的學習風格并沒有高下優(yōu)劣之分,只反映了對學習方式的不同偏好。如果過分強調某些方面,則會導致另一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團隊合作與集體主義能集思廣益,彌補個人能力的不足,但過分強調則會導致個人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缺失。適當?shù)亩Y儀有助于完善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但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則會擴大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綜觀英國學生的學習風格,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三點啟示。
第一,轉變教師角色。教師應該適當轉變自己的角色,放棄高高在上的權威形象,建立起師生平等的理念,提倡互動互學,教學相長。
第二,轉變教學理念。提倡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第三,轉變教學方法。教師應適當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的主動性與獨立性。
從本調查研究中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受到不同文化和教學風格的影響,學生的學習風格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學習風格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并非不可改變。所調查的留學生剛赴英不久,但是都已經(jīng)對英國的教學風格有了一定的適應性。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地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因材施教,并適當彌補其學習風格的不足。同時,教師應適當轉變自身角色,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習的指揮者轉變?yōu)橐龑д撸寣W生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讓其能“在樂中學,在學中樂”[4]。
[1]Hofstede,G.Culture,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 Related Value[M].London:Sage,2001.
[2]Samovar,L.A.&Porter,R.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2001.
[3]胡小平.論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交流[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4]宋西妮.學習風格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內(nèi)江科技,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