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平
在臨床上,當患者的拇指組織缺損后是否能夠獲得及時正確的急診處理,這直接關系到患者手部術后功能恢復的好壞。在本文中,我們將選取我院在2008年5月~2011年12月所實施的利用示指背側蒂島狀皮瓣對15例拇指組織缺損進行修復手術,其均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文中收集2008年5月~2011年12月間我院急診科所實施的利用示指背側蒂島狀皮瓣對15例拇指組織缺損進行修復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0例,女5例,患者的年齡區(qū)間為18~51歲。病例中拇指組織缺損的原因:3例為擠壓傷,12例為220V~380V的電擊傷。病例拇指組織缺損部位:6例為指掌側近節(jié),9例為指背側遠節(jié)。肌腱壞死、變性部位:4例拇長屈肌腱,11例拇長伸肌腱。拇指指骨外露部位:5例為近節(jié)指骨近端掌側;10例近節(jié)指骨遠端。本文選取的病例其拇指的組織組織缺損面積為:1.0cm×2.5cm~2.5cm×3.5cm。
1.2 手術方法 本文患者的麻醉均采用臂叢神經(jīng)阻滯麻醉技術,行扎氣囊止血帶止血。術前醫(yī)護人員需先徹底清洗創(chuàng)面,同時測量拇指的缺損面的面積,之后根據(jù)前面測量的拇指缺損面積的大小來設計示指近節(jié)背側島狀皮瓣。背側島狀皮瓣設計的軸點需要以患者拇長伸肌腱尺的側緣與其第2掌骨橈側緣的相交處為準,其軸線需以第1掌背動脈走行為準[1]。近端皮瓣可以在其第2掌的骨背橈側直至其鼻煙窩遠側約1.5cm處,而遠端皮瓣不能超過示指近側指間的關節(jié),其兩側則可以達到指側的正中位置。行手術時需按照之前設計好的在其第2掌的骨橈背側行“S”形切開患處皮膚,剝離(需保護好皮下筋膜),然后沿著之前設計的軸線(需保留約1.0cm的寬度),其中需將背側靜脈、第1掌背動脈以及橈神經(jīng)淺支等均包括在內,從深筋膜深面進行全層的切取,而在此過程中需保留腱周組織,同時還需要注意不能將皮膚與皮下筋膜組織分離開。在將皮瓣通過皮下隧道引向受區(qū)是需從遠至近而掀起(在此過程中皮下隧道需盡量寬松,這樣可以讓島狀皮瓣能夠較順利的通過達到受區(qū))。
本文中有11例患者為合并伸拇長肌腱缺損,因而需采取示指固有伸肌腱轉位來重建伸拇長肌腱的方法。而另外有9例患者的拇指創(chuàng)面是完全位于其第1掌的遠節(jié)處,因而其皮下隧道就比較緊,所以在手術過程中需切開隧道的緊張部位,然后再將皮瓣的近側以楔形皮蒂的方式直接插入并縫合,這樣可以使所有蒂部都能處于無扭轉、無受壓、無張力的位置。患處的供區(qū)創(chuàng)面需利用自前臂切取全厚皮片進行移植和打包植皮方法進行處理。
本文中的15例患者術后均通過了4個月至1.5年的隨訪。所有患者受區(qū)皮瓣均有較好的彈性且色澤紅潤,術后拇指外形較美觀,在隨訪病例中均有痛、溫覺?;颊咧斡笃淠粗傅耐庹埂⒛笪找约皩φ频然局w功能均有顯著的恢復,尤其是經(jīng)皮瓣供區(qū)經(jīng)游離植皮后其膚色以及肢體功能均恢復正常。術后患者的供瓣區(qū)移植皮膚的成活較好,其膚色與周圍沒有明顯區(qū)別。患者的指間關節(jié)、示指指掌關節(jié)的屈曲功能活動均恢復正常。
在臨床上拇指組織缺損,其雖然損傷的面積不是很大,但是對患處肢體功能以及美觀將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由于其損傷面較小,臨床處理較為困難,因而我們采用了示指背側島狀皮瓣移植方法進行處理,這樣不僅可有效修復創(chuàng)面,還可讓患處恢復原來的美觀膚色,更重要的是還能重建患處的感覺功能。采用此方法還可同時進行示指固有伸肌腱的移位與重建伸拇長肌腱的缺損部分,其對供區(qū)的功能均不會產(chǎn)生任何影響。
臨床應用示指背側島狀皮瓣對拇指組織缺損進行修復具有如下優(yōu)點:(1)由于處理中使用的皮瓣均為鄰近取材,因而簡化了手術操作步驟,進而使得手術創(chuàng)傷面較小;(2)行手部皮瓣,其具有持物穩(wěn)定、感覺靈敏以及耐磨等特點,這種特點其他部位都是無法滿足的[2];(3)由于患處含有許多知名的血管神經(jīng),采用皮瓣方法可較好恢復患處的感覺功能以及保證血運,供瓣區(qū)越是靠近其旋轉較越是容易,且在修復之后拇指的外形恢復良好,不會對供區(qū)的功能產(chǎn)生任何影響;(4)由于示指背側島狀皮瓣的皮膚較薄,因而使得皮瓣的組織結構與拇指的組織結構十分接近,所以其質地較柔軟,且其膚色與拇指的色澤、質地都十分近似;(5)因為人的掌背動脈在手背走行血供較為恒定且其位置較淺,因而可以通過皮下隧道和臨近轉移等手術方法對部分小面積的拇指組織缺損部位實施修復處理。
行示指背側島狀皮瓣手術的注意事項:(1)由于第1掌的背動脈比較細,而且其與橈神經(jīng)淺支、掌背靜脈的走向是一樣的,但是其并沒有合成束,因而在游離時最好是將血管周圍的組織一起剝離,這樣便于形成血管神經(jīng)束,以利于保護血管神經(jīng);(2)在切取過程中,血管蒂需要由近游離向軸點的稍遠處,這樣了讓血管蒂變得更長,以利于進行皮瓣轉位[3-4];(3)在手術中皮下隧道需要盡量寬松,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蒂部扭轉或受壓(在操作過程中需輕巧,最大限度的保護好血管,這樣才能確保手術的成功)。
[1]韋加寧.手外科手術圖譜[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12.
[2]李宏生,李宇,紀影暢,等.指掌側固有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缺損[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5,11(5):277.
[3]花家香,涂其全,馮森平,等.示指背側島狀皮瓣修復拇指皮膚缺損[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9,10(9):49-50.
[4]蔣濤,彭加英,徐建華.非主干血管蒂皮瓣修復小腿、踝足部軟組織缺損[J].當代醫(yī)學,2009,15(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