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璐
(黑龍江科技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7)
大學生就業(yè)問題不僅牽動普通百姓的心,還關乎社會安定與和諧。對于大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問題,各高校都在進行積極探索。大學生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應用寫作課程作為這個系統(tǒng)工程的組成部分,由于其兼具工具性和基礎性、人文性和職業(yè)性等特點,已成為對大學生的職業(yè)素質教育進行完善、有效提高就業(y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早在1981年,教育家葉圣陶就曾經說過:“大學畢業(yè)生不一定要能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能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焙茱@然,“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不是文學寫作,而是應用文寫作。應用文就是這樣一種具有直接功用性的文章,它是辦理事務、解決實際問題的實用文章。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現代社會中,應用文寫作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主要交流方式、管理手段和思維載體,應用文寫作能力已經同謀生、職薪、生活水準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職場、人生競爭的一種重要能力。目前,學術界也早已公認應用寫作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化、思想素質的重要課程,應用寫作具有實用性,任何工作都離不開它。應用寫作能力也是當下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選用人才的必考科目,多項資料表明,“應用寫作能力差”已經成了某些學生就業(yè)的絆腳石。由此可見,各類應用文書撰寫能力的高低,已成為判斷一個大學生職業(yè)素質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
1998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國家技能振興戰(zhàn)略》。在《國家技能振興戰(zhàn)略》中將職業(yè)技能培訓劃分為專業(yè)特定技能、行業(yè)通用技能和職業(yè)核心技能三個層次。面對競爭日趨白熱化、崗位日新月異、職業(yè)風險加大的現實狀況,各高校不僅對于學生將來從事專業(yè)、行業(yè)要進行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傳授,還要提高他們專業(yè)之外的就業(yè)競爭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力,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核心能力”。而這個“職業(yè)核心能力”是跨職業(yè)的、是從事任何職業(yè)都必需的。
所謂的“職業(yè)核心能力”,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國家技能振興戰(zhàn)略》中被概括為“8項核心能力”,即: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學習、數字應用、信息處理、創(chuàng)新革新、外語應用等8項能力。而其中的與人交流、信息處理和與人合作等能力的培養(yǎng),在應用寫作課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應用。
應用寫作與人們的工作、生活有密切聯系,它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嚴格的規(guī)范性、嚴肅的法紀性等特點。目前各高校所開設的應用寫作課程,是一門具有鮮明人文內涵的課程,它是應各類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處理公務和私務而生,是為各類職場工作中通過書面表達形式來處理各種工作事務的手段和工具??梢哉f,應用寫作這門課程對于學習任何專業(yè)、將來從事任何職業(yè)的學生來說都具有實踐意義。
應用寫作隸屬于寫作學的領域,不同于其他范疇的寫作,在于它的寫作水平的高低能夠會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獲取第一手材料,是應用寫作的首要工作,在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提煉、醞釀、構思,最終形成的文章不僅僅是一個語言的載體,更是作者的思想、理念、知識、思維、語言等諸多因素融合、作用的結果。所以,作為應用寫作來說,它要求作者必須要具備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一定的專業(yè)基礎和良好的語言表現力。應用文文種繁雜,應用廣泛,而且不同的文種都有不同的用語和體裁,這不僅僅是對大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檢驗,更是對其綜合素質的測試。所以應用寫作的教學絕不能僅僅局限于寫作學范疇的教學,而是應該立足于對學生多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
“寫作是為了有效的交流?!彼^“有效”,就是能實現寫作目的、能解決問題,而應用寫作對于此“有效力”的體現更為明顯。直接作用于社會實踐,這就是應用寫作的最有效價值,否則,應用寫作也就失去存在意義。如何更好地實現有效性,這就需要寫作主體——大學生設計好寫作方法、手段和措施,尋求新的思路和方法,體現出創(chuàng)新意識,以達到預先制定的寫作目的。而在這個寫作的思維過程中,就是一個要求大學生根據事物的本質思考,把握事物的精髓,并結合特定的閱讀對象去寫作,即通過建立一種與他人溝通的強烈意識,不斷調整自己的寫作思路,完成寫作目的。
應用寫作是基于大量信息基礎上的有效表達手段之一。很多大學生熱衷的美國的TOEFL、GRE或LSAT等考試方式,其實重點就是考查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在大量閱讀中吸收信息并有效表達的能力。當代大學生要迎接的是信息時代的挑戰(zhàn),需要在大量信息的基礎上,對其做出合理的判斷,并有效地表述自己。而作為應用寫作課程,它就是要求學生要有效、迅速地獲得材料,在對材料進行一定的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再加工和整理數據,得到事實的真相,揭示事物的本質,最終達到寫作的目的。
此外,在高校的應用寫作課程中,還具體介紹相應的科研學術文體的寫作,對于大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將會有所促進。
應用寫作課程在培養(yǎng)大學生就業(yè)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研究探討如何使其在培養(yǎng)大學生就業(yè)能力方面更充分地發(fā)揮得天獨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目前,在許多高校都開設了應用寫作課程,但教學方式大多仍舊是課堂講授的方式,為數不多的學生訓練又往往缺少針對性,教學效果不甚明顯。因此,對于應用寫作的教學,各高校必須打破現有的教學模式,突破理論多于實踐、講授多于訓練的傳統(tǒng)教學思路。長期以來,在很多高校,人們習慣于將應用寫作課程當作一種技能技巧訓練。其實,應用寫作課程,既具有寫作學的一般規(guī)律,又有著自己的規(guī)律,如嚴謹的寫作方法、嚴格的寫作程序和嚴密的邏輯思維等。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的文化、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在應用寫作的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鍛煉。
應用寫作課程要以就業(yè)和應用為導向,明確教學內容,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應用寫作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就業(yè)能力隨之提升。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以訓練為主,學生學習的重點不在于是否掌握了各個應用文種的理論知識,而重點在于考查學生運用某個應用文種完成某項具體工作的情況。也就是結合具體的應用文體的教學,設計出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按照規(guī)定完成任務為主,教師的輔導為輔。這樣,就將教學和訓練得到了很好的結合,既使學生掌握了具體文種的寫作,又在模擬的職場情境中得到了鍛煉。要使教師從課堂的“主演”變?yōu)橛柧毜摹皩а荨?,學生由“觀眾”變成“主角”。例如,在學習“求職信”的寫作時,就可以設定職場招聘的情境,讓學生提前進行一次求職的嘗試,并基于自己的實際情況拿出一份真實的求職信;就學生將來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社會實踐調查,在基本了解調查報告寫法和要求的基礎上,讓學生真正去進行一個小調查,最后形成一份真實、充分的調查報告。通過類似這樣的一些實踐教學方法,既可以使學生迅速掌握相應文種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更使學生得到了實踐鍛煉。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yè)和將來可能從事工作的不同需求,進行適當的專業(yè)方面的針對性應用寫作訓練。
應用文是在社會交往中充當協(xié)調、溝通的重要工具,它存在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幫助人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實際而具體的問題。作為這樣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關起門來讓學生空學理論的老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生到相應的具有實踐條件的地方進行實踐鍛煉,甚至可以進行頂崗實習。這樣的教學性實踐,不但會使學生的應用寫作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實踐,也將使他們在這個實習、頂崗的過程中與上級領導及社會各界溝通協(xié)調的能力得到鍛煉,對盡快就業(yè)、盡快適應崗位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是20世紀80年代的暢銷書。在書中,著名的美國社會預測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提出:由工業(yè)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應該記住的,其中之一件就是“在這文字密集社會里,我們比以往更需要具備基本的讀寫技巧”。
近幾年來,關于對高校大學生的寫作教育,也有了“以素質求發(fā)展”“學習通過寫作”等大寫作教育觀點的提出。專家、學者們的大寫作教育觀點提出的目的,就是力圖通過應用寫作等寫作學的教育,充分發(fā)揮對大學生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整合功能,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從當前的就業(yè)需求和大學生的實際就業(yè)能力來看,各高校應將應用寫作課程納入高校學生綜合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體系中,來真正發(fā)揮其在學生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
[1] 羅傳清.應用寫作與大學生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J].出國與就業(yè),2011(24):11-12.
[2] 威廉·W·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1.
[3] 約翰·奈斯比特.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