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斌
近年,手部創(chuàng)傷逐漸增多,指伸肌腱止點斷裂損傷屬常見的手部創(chuàng)傷,如果處理不當,不僅可導致手指畸形,更影響手指功能及美觀度[1]。我院骨科手指伸肌腱止點斷裂患者應用微形可吸收錨釘法,取得良好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骨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的手指伸肌腱止點斷裂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患者年齡21~51歲,平均年齡(28±7)歲;右手30例,左手6例;X線片顯示中指末節(jié)損傷19例,食指末節(jié)損傷11例,小指末節(jié)損傷6例;傷后至手術時間為5 h~7 d,平均3.8 d。所有損傷均為閉合性新鮮損傷。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17)與治療組(n=19),2組一般資料有均衡性。
1.2 手術方法 治療組采用微型可吸收錨釘修復法。首先對患者采用臂叢麻醉或手指根麻醉;在手指末節(jié)背側做V-Y形或S形切口,使肌腱斷裂部暴露出來,在肌腱近端做銳性游離,保護指間關節(jié)囊、支持韌帶斜束纖維、甲基質等;使止點處骨面成糙面,用專用鉆頭沿末節(jié)指骨鉆骨隧道約;腱性組織如果殘留較多,可直接使用專用鉆頭在遠節(jié)指骨的基底背偶伸指肌腱附著處鉆孔;用專用手柄將錨釘植入骨隧道中,拉緊遠端縫線,使錨釘在隧道內固定;使用雙針縫合線將伸指肌腱用編織縫合法固定肌腱原遠端于原位止點;如撕脫性骨折較小,可使用縫線橫穿止點往固定,如骨折片咬大,則可用細針頭在骨片上鉆孔再行縫合捆綁固定。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抽絲鋼針法。在肌腱止點處按坎貝爾手術學法制造糙面,使用手外鋼絲自指骨末節(jié)靠近基底部掌背側貫穿,使肌腱上點在基底部固定,最后用紐扣固定于末節(jié)指腹部。2組在術后均須對患指處用石膏或鋁板于近側指間關節(jié)屈曲遠指間關節(jié)過伸位固定,屈曲遠指間關節(jié)過伸位3~4周,合并骨折者固定5~6周。待石膏拆除后逐步開始進行保護性的功能鍛煉,再逐漸加強指間關節(jié)主被動鍛煉。3~6個月后觀察2組恢復情況,綜合評定兩組的臨床療效。
1.3 療效判定標準 恢復程度評價:采用Dargan功能評定法對術后患指功能恢復程度進行評價,指手指最大伸直位時掌指關節(jié)、遠指間關節(jié)、近指間關節(jié)伸直受限角度總和及手指屈曲位時指端與掌橫紋間的距離。伸直為0°,屈指過掌橫紋為優(yōu);伸直≤15°,屈指指端達掌橫紋處為良;伸指受限角度為-16°~45°,屈指指端距掌橫紋2 cm以上為可;伸指受限角度>-45°,屈指指端距掌橫紋>2 cm為差。性價比評價:對2組平均手術時長、住院時長、住院費用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3~6個月后,治療組:優(yōu)11例,良7例,可1例,優(yōu)良率為94.7%;對照組:優(yōu)3例,良9例,可7例,優(yōu)良率70.6%。2組優(yōu)良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對2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長、平均住院費用及并發(fā)癥情況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治療組平均手術時長與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縮短(P<0.05),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較對照組小(P<0.05),但平均手術費用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2組平均手術時長、住院時長、平均住院費用比較
手伸肌腱止點由于位地手指末節(jié)指骨的基底部,附著點小,易受暴力后損傷、斷裂,有時會帶有撕脫骨折塊,使止點斷裂直接縫合相對困難,常用的修復方法有抽出鋼絲法[2]。但由于傳統(tǒng)的抽出鋼絲法外固定較易松動,固定時間較長,伸肌腱愈合后,強度明顯減小,易導致手術失敗甚至斷裂處不愈合,且出現(xiàn)指腹壓瘡、感染等并發(fā)癥的風險也較高,為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及生活、工作上的不便。
近年來,隨著骨錨技術的研究與不斷發(fā)現(xiàn),應用微型可吸收錨釘修復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踝關節(jié)韌帶、肌腱等骨科方面的臨床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并開始受到骨科專家越來越廣泛的重視[3]。本組通過微型可吸收錨釘對手指伸肌腱止點斷裂的修復手術,與傳經抽出鋼絲法進行療效及性價比方面的對比發(fā)現(xiàn),微型可吸收錨釘有如下優(yōu)點[4]:(1)手術操作相對簡單,手術時長明顯縮短,平均住院時間縮短;(2)肌腱恢復效果明顯,肌腱與骨質接觸緊密,修復度高,避免了傳統(tǒng)抽出鋼絲法中鋼絲滑脫、切割等問題;(3)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極大地減少,減輕了患者的痛苦;(4)術后關節(jié)固定時間縮短,術手患指康復程度較好,患者早期功能鍛煉開始時間較對照組提前許多??傊啾扔趥鹘y(tǒng)方法,微型可吸收錨釘修復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得到了肯定。
在操作微型可吸收錨釘修復術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患者為閉合性損傷,背側皮膚無明顯挫傷;患指伸肌腱止點撒脫損傷末節(jié)無骨折或小片撕脫骨折未累折關節(jié)的;患者受傷時間在4周以內者可進行微型可吸收錨釘修復術。(2)患者骨質疏松、張力過大、開放傷污染較重、免疫力低下、受傷時間4周以上的,不適宜采用這種方法。
本組研究與傳統(tǒng)抽出鋼絲法對比發(fā)現(xiàn),微型可吸收錨釘修復法的平均手術費用較高,在臨床推廣上有一定難度。相信隨著骨錨技術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新技術的應用,這種技術會得到臨床應用上的普及。
1 廖承杰,丁思悅,張善勇,等.微型可吸收錨釘修復新鮮手指伸肌腱止點斷裂的臨床體會.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47.
2 宮福良,姜長明,李杰,等.微型骨錨和抽出鋼絲法治療伸肌腱止點斷裂的對比研究.實用手外科雜志,2008,22:95-97.
3 張厚啟,陳敬,邵捷帆,等.應用微型骨錨釘治療指肌腱止點斷裂體會11 例.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27-28.
4 王欣,陳宏王,曉峰,等.應用微型骨錨重建指伸肌腱終腱止點.中華手外科雜志,2005,21:36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