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州
河南清豐縣人民醫(yī)院骨科 清豐 457300
踝關節(jié)由于擔負著人體日常的跳躍與行走動作,故易受損傷,可跟據韌帶是否斷裂與骨折處是否發(fā)生移位來判斷損傷的嚴重程度[1]。如骨折并不嚴重,也未發(fā)性易位,常采用保守治療方案[2]。如損傷較為嚴重,應采取手術治療。2008-01—2009-12,我們對86例踝關節(jié)骨折后有易位現象或者出現韌帶斷裂患者,分別用手術與保守兩種治療方案治療,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齡15~8歲,平均(35.75±1.92)歲。按踝關節(jié) Denis分型標準,A型38例(右側20例,左側18例);B型20例(右側12例,左側8例);C型28例(右側14例,左側14例)?;颊叩男詣e、年齡,骨折分型與損傷原因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保守治療:在踝關節(jié)骨折移位處,照受傷力的反向推壓移位的骨骼[3],使之歸位。如造成外翻骨折,則用雙手擠壓并向內翻轉,恢復原狀保持中立位直角狀態(tài),使用“U”型石膏鑄模固定1.5~2個月。
1.2.2 手術治療:先判斷骨折準確部位,然后手術解剖暴露骨折區(qū)域,清理軟骨與骨碎片后,在骨折處采用鋼絲行“8”穿針固定,并加壓包扎?;蛘呒逾伆迮c螺絲進行內固定,原則上固定物需堅強。如韌帶有斷裂,則在斷裂處進行縫合修復。
1.3 效果評定 隨訪24個月,對患者進行Muzur(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系統)評分,分值高的恢復情況較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且進行t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組的患者Muzur分值較保守組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隨訪結束后Muzur評情況比較 (±s)
表1 2組患者隨訪結束后Muzur評情況比較 (±s)
?
踝關節(jié)是下肢支撐處較為重要與靈活的關節(jié),受傷骨折后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對行走造成嚴重的影響[4]。特別是骨折有移位者,進行手術完全復位骨折是必要的。本組資料顯示,隨訪24個月后,各種分型的損傷患者,手術組的恢復情況較保守組較好(P<0.05),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保守治療效果較低的原因可能為:(1)患者踝關節(jié)骨折較為嚴重、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己受到影響,用推壓手法雖能將骨折移位處進行復位處理,但韌帶的斷裂處愈合形成瘢痕的牢固性不強有關。(2)3個月后隨訪,CR成像顯示,部分患者愈合部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再次移位現象,可能由于石膏固定的早期,固定不足造成,說明外固定不能完全牢固固定。(3)擠壓后的踝穴或寬或窄,也易導致關節(jié)炎。而手術治療的優(yōu)勢就比較明顯,可以將斷裂的韌帶縫合修復,讓其恢復較高的強度,清理斷裂處的碎片,較好防止了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
[1]吳偉,王業(yè)華.136例踝關節(jié)外傷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效果比較及分析[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06,26(4):337-339.
[2]李斌,徐本明,竇健,等.106例踝關節(jié)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方法的比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2,15(9):1 015-1 016.
[3]張嵩圖,林藝容,陳聯源.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踝關節(jié)骨折脫位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0,23(10):760-761.
[4]李也白,李曉陽,李悅.Pilon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方法的比較[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1,17(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