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是古人祭祀社神的節(jié)日,在春分前后。社神,即土地神,相傳為古代共工氏之子,名曰后土,掌土地與農業(yè)之事。其俗起于先秦。社日這天,鄉(xiāng)鄰們在土地廟集會,準備酒肉祭神,然后宴飲。唐人王駕詩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社日》),即是此種風俗的寫照。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賜福、五谷豐登;秋社酬神,報告社神豐收喜訊,答謝社神。宋以后有官社、民社之分。民社為二月初二,俗稱土地公公生日,官社日期不變,其祭祀為國家祀典,在社稷壇舉行。春社習俗以飲酒、分肉、賽會、婦女停針線為主要內容。秋社則逐漸衰微,與中元節(jié)(農歷七月十五)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