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德
(南京曉莊學院,江蘇南京211171)
從人類造物的歷史而言,造物行為產(chǎn)生的基礎是人造物所具有的功能性,在此之上,逐漸拓展至設計物的審美性、倫理性及易用性,現(xiàn)今則開始注重設計中的情感性,滿足情感訴求、拓展心靈空間已成為人類造物活動的新方向。情感因素是賦予設計物使用價值之外的更高層次的價值,在基本使用價值需求已經(jīng)得到普遍滿足的今天,人們對飽含情感的設計物具有更大的需求,這是基于情感訴求的設計廣泛興起并備受關注的基礎。根據(jù)價值的正負變化方向的不同,情感有正、負向之分,正向情感是人對正向價值的增加或負向價值的減少所產(chǎn)生的情感,例如愉快、感激、放松等;負向情感則反之,有痛苦、仇恨、疲勞等。正向情感對學習、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具有積極意義,基于情感訴求的設計多以促使人們產(chǎn)生正向情感為目的,使用戶在購買或使用產(chǎn)品后獲得的積極、正面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包括安全感、愉悅感、有趣感、興奮感、溫暖感、自豪感、自信感等,最終獲得情感的滿足。
在日用陶瓷行業(yè)競爭加劇、產(chǎn)品同質化程度的今天,在保證功能前提下,企業(yè)若能將情感訴求引入陶瓷產(chǎn)品設計之中,借此突出產(chǎn)品的趣味性和親和力,有利于促使用戶產(chǎn)生情感共鳴并得到正向情感體驗,最終實現(xiàn)銷售業(yè)績的提升。從某種程度上說,因為陶瓷材質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及可塑性、釉色和釉彩的豐富表現(xiàn)力,使得日用陶瓷在情感表達方面具有相當?shù)膬?yōu)勢。總體而言,日用陶瓷的情感表達主要從造型、釉彩及裝飾三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
圖1 幽靈擁抱調料罐Fig.1 "Hug"salt&pepper shakers
圖2 失重咖啡杯Fig.2 Zero gravity coffee cups
日用陶瓷造型的決定因素是功能,功能是日用陶瓷造型的目的,日用陶瓷的功能通過造型來實現(xiàn),因而其造型設計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占據(jù)主導地位?;谇楦性V求的日用陶瓷設計同樣遵循這一原則,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設計者通過自身對日用陶瓷形態(tài)的理解和認識,挖掘、創(chuàng)造出具有感情特質的造型因素,并通過產(chǎn)品傳達給使用者,使之感受到設計者為之帶來的正向情感,并獲得情感滿足。
圖3 彩色餐盤Fig.3 Colorful tableware
圖4 救命碗Fig.4 "Help me"bow l
圖5 胡子馬克杯Fig.5 Moustache mugs
情感設計者關注肢體語言、表情、符號等一切傳情達意的元素,并通過日用陶瓷造型表達出來。例如人類的形體語言“擁抱”可以承載著多樣正向情感:愛、感激、安慰等等,據(jù)此,美國設計者阿爾伯托·曼迪利亞(A lberto Mantilla)設計了幽靈擁抱調味罐(圖1),他“安排”兩個造型簡單、具有扭轉動態(tài)的黑白幽靈親密、自然的依偎擁抱,用造型營造了一種甜美的意境,人們可以很明確從設計者的調味罐中感受到設計者意圖傳遞的溫暖,獲得情感慰藉。
中國上海的自由設計者徐五四所設計的失重咖啡杯(圖2),在靜置狀態(tài)下,可以呈現(xiàn)出傾斜的“失重”狀態(tài)。杯體造型類似飛行艙,在傾倒的一邊刻意削出陡峭的平面,用來加強傾斜的視覺效果,同時也使純白的杯面擁有更加豐富的光影變化。杯體上的物理受力分析圖則表明了杯子在失重情況下保持平衡的原因:“愛的合力是失重的原因,可以抵抗重力和阻力”。整體造型穩(wěn)重而不乏靈氣,以科技時代的幽默和浪漫表達了設計者對”愛“力量的贊美。
色彩在審美及傳情達意方面的效果相當突出。美國心理學家、藝術理論家魯?shù)婪颉ぐ⒍骱D氛J為色彩的這一效果勝過形狀:”說到表情作用,色彩卻又勝過形狀一籌,那落日的余暉以及地中海的碧藍色彩所傳達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確定的形狀也望塵莫及的”[1],這一特色被設計者在陶瓷設計中實施用以表達心緒,幫助人們產(chǎn)生正向情感,得以吸取情感力量。冷調的色彩使人感受到安寧、樸素、清新;而暖調的色彩則使人體會到活力、生動、熱情(圖3);同類色彩的搭配帶來和諧、安靜,而對比色則與激烈、動感聯(lián)系在一起。在審美方面,陶瓷裝飾色彩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隨著審美時尚變化而變化,中國宋代由于宋徽宗趙佶信奉道教,而道教崇尚青色,宋徽宗便舍定窯器不用,而使用汝官窯青瓷[2]。
在歐美國家,人們通常將日用陶瓷產(chǎn)品視為整體家居環(huán)境的組成部分,從色彩上整體把握并進行設計、展示,家居環(huán)境中一切由陶瓷材質構成的器物都被認為可以設計為統(tǒng)一風格,從餐具、茶咖具、陳設用瓷、浴室盥洗用瓷甚至庭院中的花盆均如此。在諸如Sturtonsand Tappers、Pottery Barn這樣的家居專賣店中,設計師每季都推出主打色系,并將之設定到花盆、花瓶、餐具、肥皂碟、桌布甚至寢具、窗簾等家居產(chǎn)品之上,使居室內呈現(xiàn)出和諧的色調配置。一般春季以各種明度、純度不同的青綠色為主,帶給用戶以生機盎然的活力,而秋冬季則以暖色調給人以明快溫暖的感受。反觀中國日用陶瓷的色彩應用方式就有所欠缺,色彩多為表現(xiàn)物的本質特性出現(xiàn),比如紅色的玫瑰、綠色的草等等,極少以色彩明度、純度等特質來表現(xiàn)情感,更少以色彩搭配形成日用陶瓷套系來適應人們情感需求。
基于材質的特性,與其他類型產(chǎn)品設計相比,日用陶瓷的裝飾手法非常多樣化——雕、剔、刻、畫、塑,工業(yè)化之后最為裝飾手法的非貼花圖形莫屬,這也成為設計者表現(xiàn)情感的尋常方式。例如在由線所構成的圖形,不同的線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直線給人簡潔,挺拔感,曲線給人柔和、流暢、飽滿之感。在更多情況下,設計者根據(jù)需要綜合利用不同的線形來設計圖形、傳遞情感。與過往常見的圖形集中在花卉、幾何領域、專注表現(xiàn)圖形的形式美感不同,基于情感訴求的日用瓷設計者通過器型特征,著力表現(xiàn)一些小幽默趣味,讓使用者能在使用的過程中感受到新鮮感與樂趣,進而可以展現(xiàn)給旁觀者使用的過程,得到自身操作者與旁觀者雙重滿意的評價。
如圖4所示的碗名為“救命”,碗的內壁繪著數(shù)位懸掛在碗口沿上的人,他們沿口沿排列成一圈,仿佛正在向岸邊的人大聲呼喊“救命”。這時,碗的口沿成為碗中人世界與使用者世界的交集,碗中人和使用者中似乎有了互動,使用者不再僅僅是碗的使用者,還是這幕情景劇的參與者。
英國設計者彼得·布魯格爾(Peter Bruegger)設計的這套名為“胡子”的馬克杯(圖5)更是直接將飲用者納入表演范疇。這套馬克杯共六款,在白色骨瓷杯上飾有造型各異、充滿個性的黑色胡子,每種胡子圖形都代表著不同國家、不同風俗。單看杯子本身,并不會有太多感受,一旦使用這個杯子喝咖啡就會了解設計者的用杯子與用戶溝通的用意——從正面角度看起來,正在飲用的用戶仿佛“長出”胡子,這就進入了設計者所編排的情景劇中了,無比新鮮有趣。
情感是人類主體對于客觀事物的價值關系或利益關系的一種主觀反映,能使人迅速判斷以減少思考的復雜程度,在價值均衡的情況下,情感甚至是決定判斷的最重要因素,從而加速決策的進程。此時,設計物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客觀物質形態(tài),而設計者是與用戶情感交流的媒介物。大力倡導情感化設計的美國西北大學計算機和心理學教授唐納德·諾曼(Donald Norman)在其著作《情感化設計》中提出理想的產(chǎn)品是“吸引人的,令人快樂和有趣的,有效的、可理解的和價格適當”[3],將是否能幫助人們產(chǎn)生正向情感視為“好的設計”的標準之一。無論從造型、色彩或是裝飾角度而言,情感因素對于日用陶瓷設計的影響都相當明顯,在深度挖掘人的內在需求后所做出的改進,改變了市場中“技術決定設計”的局面,無疑能大幅提升品牌和產(chǎn)品的附加值,并體現(xiàn)出設計者對人類的終極關懷,從而擁有廣泛的發(fā)展空間。
1(美)唐納德·諾曼著.付秋芳,程進三譯.情感化設計.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2(美)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455
3許文駿,王萍,汝官窯青瓷釉工藝研究.中國陶瓷.2007,43(8):73
4美)唐納德·諾曼著,付秋芳程進三譯.情感化設計.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