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琰 李江輝 謝寶義 高力強
(1.石家莊鐵道大學圖書館,河北 石家莊 050043;2.河北社會主義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1)
信息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資源,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發(fā)展和科技變革的動力。工程碩士作為中國研究生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是面向企業(yè)、面向工程實際,所以更應該培養(yǎng)應用型、開發(fā)型、復合型人才,使其具備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鑒別信息真?zhèn)?,?chuàng)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然而,在我國,工程碩士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是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國工程碩士培養(yǎng)中值得思考與研究的新課題。
從內容上看,課程的實用性、前沿性不強,課程設置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形式上看,由于工程碩士是一種在職教育,因此在課程安排上,除在學校本部教學點上課外,同時更多會在校外教學點(或基地)集中授課,從而往往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從教材上看,其在前沿性、實用性方面尚有欠缺,甚至部分教材內容較陳舊,針對性差。
由于工程碩士在生源的年齡、職業(yè)背景、工作年限以及大學階段受信息素質教育情況等不盡相同,信息素質現(xiàn)狀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性。[1]有的在大學階段學習過《科技文獻檢索》等相關課程;有的接受過信息素質的相關內容培訓;有的僅會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資料;而有些年齡較大的在職工程碩士甚至對信息素質相關內容一無所知??傮w來看,工程碩士對信息的敏感意識普遍不強,信息素質能力參差不齊。
工程碩士與工程領域任職資格聯(lián)系緊密,職業(yè)需求的目標性強,對學科專業(yè)知識的需求明確。同樣,工程碩士的信息素質教育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學科專業(yè)性,他們對本工程領域的信息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需求傾向。這在年齡偏大、已具有豐富的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實驗經驗的在職工程碩士身上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工程碩士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其掌握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在某一工程領域或工程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實施等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就連學位論文都要有工程技術背景。因此,基于工程實踐的應用性是工程碩士信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解決工程實踐難題就是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這個工程中,占有信息并將其融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方面可以通過與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同行交流,獲得同行專家的經驗、理論指導等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正式途徑獲取信息,尤其是獲取規(guī)范標準、專利文獻、科技報告等,通過吸收消化將其變?yōu)樽约旱闹R,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的目的??梢?,工程碩士所需信息源不僅僅是圖書館購買的各類文獻,他們需要的信息類型和獲取信息的途徑要廣泛得多。
工程碩士生要兼顧工作、家庭及學習,負擔很重,時間不夠用,這個矛盾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是個突出的問題。特別是表現(xiàn)在學位論文環(huán)節(jié)。學位論文是指完成一定學位必須撰寫的論文,其對格式等方面有嚴格的要求,是研究生教學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可以說是研究生本人帶有總結性的學習成果,也是研究生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然而,在現(xiàn)實的工程碩士學習中,學位論文環(huán)節(jié)的矛盾特別明顯。我們從上海交通大學夏天娟的論文《工程碩士培養(yǎng)質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2]中可以看到畢業(yè)論文教學環(huán)節(jié)工程碩士的現(xiàn)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認為“困難”和“有點困難”的超過一半,認為“較容易”和“很容易”的共約占40%。工程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要與自己的工作實際相結合,同時要求學位論文要有一定的理論高度和創(chuàng)新性。如何把握工程碩士論文的理論性、創(chuàng)新性及實用性,是導師、學生及管理部門普遍感覺到困難的問題。
反映學校導師對論文指導“有作用”和“很有作用”的人數(shù)約占90%,遠高于企業(yè)導師。在雙導師制中,學校導師和企業(yè)導師是有明確分工的,學校導師對學生的學位論文負主要責任。但是由于工程碩士生是在職攻讀學位,學校導師與其聯(lián)系和交流的時間有限。
學位論文成果在企業(yè)“已應用”和“正準備應用”的分別為51.7%和5.6%,共占近60%;而“由于計劃改變,單位近期不一定用”的約占30.9%;“其他”為11.8%。企業(yè)為工程碩士生學位論文研究提供實驗支持,同時學位論文成果應用與企業(yè)生產實際相結合,這對工程碩士生和企業(yè)是雙贏的結果。
學位論文寫作在工程碩士培養(yǎng)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46.4%的調查對象認為完成學位論文對工作能力提升“有幫助”,認為“很有幫助”的占17.5%,可見絕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學位論文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為了使信息素質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做到保證學生學業(yè)的完成,同時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我們提出了基于學位論文的工程碩士信息素養(yǎng)教育運行機制,其貫穿于工程碩士教育的整個過程。
3.1.1 教學內容
信息素養(yǎng)教育要培養(yǎng)工程碩士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在教學課程設置上,一方面應當考慮到工程碩士的生源變化,其在知識結構、素質能力等方面都有較大不同。比如早期的工程碩士生要求在計算機應用方面開設課程,如今的學生在本科時已掌握了這些知識和技能,不再需要此類課程。另一方面,雖然基礎理論不會變,但在信息爆炸的網絡環(huán)境下,隨著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實用新技術的不斷涌現(xiàn),教師應當跟進這些新變化,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必須是高度濃縮的精華,是對信息素質教育具有指導性、總結性作用的難點和重點。
3.1.2 人員結構和教材
圖書館應該請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授課,同時他們還應協(xié)助校內導師共同指導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為工程碩士提供參考文獻來源,指導他們熟悉各種資源,最終使學生能夠熟練獲取和提煉符合需要的信息。對于教材建設,在國家主管部門的倡導和支持下,各工程碩士專業(yè)領域都在積極進行,很多培養(yǎng)院校也很重視工程碩士的教材改革。另外,研究生的教學也不可以只局限于教材本身,還應鼓勵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補充一些講義,及時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參考資料。
3.2.1 建立學生交流平臺
工程碩士生是在職讀書,在校時間很少,又來自不同的工作單位,學生與老師之間、同學之間面對面交流時間少。利用網絡建立溝通交流平臺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可以開發(fā)針對不動層次、不同學習階段的信息素質教育課件,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信息素養(yǎng)及專題講座,使之成為大家互動交流、相互學習、自主學習的平臺。為此,本館自主研發(fā)了網上“自導式”信息用戶系統(tǒng)、文獻檢索課“自導式”教學系統(tǒng),提供針對不同用戶的自助式學習系統(tǒng),方便了廣大師生。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孤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自主學習,由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2.2 利用學科導航模塊列舉信息源
在圖書館網站的顯著位置設置學科導航模塊列舉信息源。列舉信息源要做到求全、求專、求精的高度統(tǒng)一,不能拘泥于圖書館已有的或僅僅是著名的數(shù)據庫、網站等,要杜絕孤立地講解具體數(shù)據庫的使用、具體文獻類型的特點等做法,應對各類資源進行分析、比較,按照評價標準作出客觀、科學的評價,總結使用各類資源時要注意的問題;重視總結如何選擇信息源,針對不同的問題,懂得從哪里獲得最佳信息,強調信息吸收利用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比較信息的篩選、分析、整理等各種方法,強調培養(yǎng)將搜集的信息批判性地轉化為自己知識的能力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2.3 網絡信息咨詢工作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與完善,高校圖書館進入網絡時代。信息咨詢工作應全面了解掌握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的特點,了解工程碩士的需求,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和館藏資源優(yōu)勢,將傳統(tǒng)的紙質文獻、電子資源、網絡信息資源加以結合,以網絡技術(可以通過QQ、郵件、電話等方式)為手段,依托網絡信息平臺,努力提高信息咨詢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更好地服務于工程碩士。
3.2.4 利用網絡課堂開展專題講座
圖書館應該采取講座、培訓等方式完善工程碩士的檢索技能。由于工程碩士是在職教育,圖書館可以利用網絡課堂來解決該項問題。利用網絡課堂開展的數(shù)據庫培訓專題講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決定聽課時間,對于某些內容感到難懂的,一次沒有掌握,可以再次選聽,直到學生認為自己完全掌握檢索的技巧。一般來說,圖書館應該開設“開題講座”、“課題查新”、“信息分析”、“畢業(yè)論文寫作”等專題講座來滿足工程碩士在學習的不同階段的信息需求。
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要求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不同于大多數(shù)工學碩士的學位論文標準,其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和應用價值,內容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或其中的一部分,或工程技術類或應用基礎研究。在選題階段,多數(shù)工程碩士生感到選題困難,這主要是因為工程碩士生的經驗和知識面比較有限,如果這時導師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工作內容以及所在企業(yè)的生產實際,幫助學生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提煉,有利于形成適宜的學位論文課題。此外,應該加強工程碩士與學校導師的學術交流活動,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工程碩士生參加導師所指導的工學研究生的研討等活動。
教師應在講授文獻檢索課程的最后,設計一個比較復雜、與學生所學工程領域盡量相關的問題,作為具體教學案例,整個查找信息的過程應圍繞解決這個問題來進行。讓學生面對一個全新的課題知道如何制定檢索策略,如何巧妙地綜合運用所擁有的信息資源。教學內容應涉及信息檢索的各個方面,如同時講授一次文獻的獲取、科研課題檢索實例及策略技巧等,使工程碩士階段能夠具備綜合而全面的信息檢索技能。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樣一種由全面到具體、由總體到個體的教學思路,對工程碩士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
作為信息素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道德,也是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即培養(yǎng)網絡信息利用者的信息道德意識與道德責任感,使其養(yǎng)成文明的信息習慣,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培養(yǎng)其信息道德判斷、選擇的能力和道德自律精神。與傳統(tǒng)倫理相比較,信息道德更加注重“慎獨”[3]。在網絡環(huán)境下,既要做到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的鑒別能力,又要做到道德自律,要結合現(xiàn)實中有關知識產權爭端或學術不端行為的案例和報道,強調信息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當今教育界和圖書館界密切關注的問題,成為評價人才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提高工程碩士的信息素養(yǎng),既是教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要通過基于學位論文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滲透,將專業(yè)知識和信息意識更好地整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知識的遷移和信息行為的培養(yǎng)。因此網絡環(huán)境下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任重而道遠,需要教育界和圖書館界共同努力,為培養(yǎng)高水平的信息素養(yǎng)人才而努力。
注釋:
①工程碩士專業(yè)學位是與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lián)系的專業(yè)性學位,工程碩士分為全日制工程碩士(2009年開招)和GCT工程碩士(俗稱在職工程碩士),本文所指工程碩士特指GCT工程碩士。
[1] 柳小望.淺議工程碩士的信息素質教育[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1(14):119-121.
[2] 夏天娟,等.工程碩士培養(yǎng)質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43-148.
[3] 凌紅.工程碩士信息素養(yǎng)課程建設的探討[J].現(xiàn)代情報,2008(9):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