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芝
2011年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已達到1.7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我國已開始進入老齡型社會。作為大眾文化窗口的公共圖書館,應該充分認識到人口老齡化的挑戰(zhàn),高度關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的放矢地做好老年讀者的服務工作。
當前,中國老年人口正以年均3%的速度增長。公共圖書館的老年讀者人數越來越多。圖書館應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fā)展的趨勢,積極利用自身豐富的文獻資源、特有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手段,為老年讀者營造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獲取知識、豐富文化生活的平臺。使他們通過利用圖書館來不斷地接受新知識、新觀念,把握時代的脈搏,讓他們得到精神生活上的滿足,從而提升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基本技能,提高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生存能力,實現(xiàn)“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
老齡問題主要包括老年人生活中的物質需求問題,以及老年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的精神文化需求問題。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老年人的物質生活普遍進入了穩(wěn)定狀態(tài),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逐漸成為主要問題。公共圖書館近年來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快速發(fā)展,使信息傳遞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可以讓更多老年讀者獲取信息、掌握知識,使其從中吸取精神營養(yǎng),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娛樂身心,從而促使老年讀者能夠更多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與此同時,伴隨著我國計劃生育制度的全面實施以及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空巢”老人很容易產生孤獨感。圖書館作為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及開展的各種充滿人文關懷的活動,可以使老年人在生活上得到充實,精神上得到愉悅,心理上得到平衡,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2012年世界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老齡化與健康,重點關注健康的身體如何有助于老年人度過圓滿和有益的一生,并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財富。世界衛(wèi)生組織呼吁各國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人們在老齡化過程中盡可能保持健康狀態(tài)。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老齡化已成為中國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實踐證明,圖書館開展老年文化活動不僅能增強老年人的體質,還能有效地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心理治療”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經驗表明,豐富多采的老年文化活動,對實現(xiàn)“健康老齡化”大有裨益。
公共圖書館在為讀者服務時,不能滿足于單純開展傳統(tǒng)服務、陣地服務,應充分利用各種設施和技術條件,進一步延伸服務領域,拓展服務功能,提高社會效益,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更好地發(fā)揮公共圖書館的職能。特別是隨著現(xiàn)代社會所出現(xiàn)的老齡化趨勢,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圖書館界也不例外。公共圖書館應積極探索工作新領域,面向廣大老年人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社會服務,在傳播知識的同時,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優(yōu)勢,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娛活動,進一步豐富廣大老年人的業(yè)余文化生活。
做好對老年讀者服務工作,對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為此,我們應把為老年讀者服務的問題納入工作視野,對公共圖書館為老年讀者服務的設施、項目、人員、經費等予以法規(guī)或制度層面上的保障,并列入公共圖書館的評估項目。圖書館要上下達成“敬老愛老”的思想共識,把為老年讀者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的業(yè)務工作來抓,要把對老年讀者服務作為圖書館人的光榮責任來承擔和良好美德來發(fā)揚,把黨和政府對老年人的關愛,體現(xiàn)在圖書館的具體服務工作之中。
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點,設立老年讀者閱覽室,閱覽室盡量安排在底層,并多設計無障礙通道,以方便年邁讀者的出入。有關標識、導牌、目錄應醒目;提供放大鏡、老花鏡、筆墨、茶水;環(huán)境布置追求明快、典雅、舒適;在書刊種類、環(huán)境設施、服務方式等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門服務,從而形成為老年讀者服務的最基本陣地。圖書館還應配備為老齡人服務的專門工作人員,研究老年人的心理、興趣、閱讀需要,提供針對性圖書、報刊、閱讀指導和參考咨詢,為老年人提供優(yōu)質化服務,做到服務熱情周到、耐心,態(tài)度和藹。老年閱覽室應成為老年人交流知識、信息、情感的一個中心,成為他們同社會聯(lián)系的一個窗口。
通過開展讀者問卷、與讀者溝通交流及設立“預約購書登記簿”等途徑,及時掌握他們的閱讀傾向和需求,并有針對性地為老年讀者補充相關文獻資料,最大限度地滿足其閱讀需求。比如在文獻類型方面,老齡讀者多喜歡閱讀紙質文獻;在信息內容方面,老年人比較關心時事、保健、養(yǎng)生、園藝等專題。因此圖書館在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對這類書刊要有一定品種和復本數量的保障。另外編目部門可專門編制適合老齡讀者使用的書刊目錄,以提高老齡讀者的信息查詢速度。針對學習、研究型老齡讀者開展深層次服務,開發(fā)二三次文獻,為這類老齡讀者更好地開展研究工作提供方便。
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教育機構,要充分利用豐富的館藏文獻和各種設施,與有關部門密切合作,針對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圍繞一定的主題開展老年讀者服務工作。如定期舉辦老年人座談會,或請當地的老中醫(yī)及學有專長的老年人為他們講授知識、傳授經驗;或者舉辦書法、繪畫、健康養(yǎng)生、園藝等適合老年人特點的講座及聯(lián)誼會、知識競賽等活動。組織和開展這些活動,在很大程度上能調動老年讀者學習的興趣,同時也為更多的人了解圖書館、認識圖書館創(chuàng)造條件,吸引更多的社會公眾利用圖書館。
對于圖書館來說,提供在館朗讀書報服務、借閱有聲電子文獻,甚至派出志愿者上門朗讀書報,這是解決老年人閱讀困難的有效途徑。比如在遼陽市宏偉區(qū)新村街道鵬程園社區(qū),針對老年人的特點,每周一到周四的8點半到9點在社區(qū)的閱覽室開展“小曹讀報”活動,為高齡老人提供朗讀交流服務。“小曹讀報”開設了時事新聞、法制宣傳、保健知識、生活常識和菜肴制作5個欄目,每天到社區(qū)聽讀報的居民多達四五十人。為了提高大家的興趣,主持人小曹在讀報時,把一些枯燥的書面語言變成自己口頭的語言,不時和大家互動,讓居民在休閑娛樂中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識。這項活動收到居民的一致好評,社區(qū)閱覽室成了很多居民每天的必去之處。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時代,網絡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許多門戶網站都是專門針對老年人設立的,如中國老年網、中國夕陽紅網等,為老年人提供資訊、政策、養(yǎng)生、論壇、活動等信息,極大豐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老年人上網可以益智益心、陶冶性情,了解新信息,學習新知識,共享社會發(fā)展成果,對于體弱、行動不便的老人,網絡可以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瀏覽閱讀文獻資源。幾年來,各級公共圖書館都成立了電子閱覽室和信息服務部門,圖書館應積極開展電腦培訓、傳授檢索知識,引導老年讀者掌握電腦基本操作,學會上網沖浪,收發(fā)E-mail和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資料,登錄公共圖書館的數據庫直接查找資料等,讓老年讀者可以足不出戶,在網上檢索、下載自己所需的書刊資料,充分享受到圖書館為他們帶來的便捷式服務。
一般公共圖書館都地處城市中心,許多居住城郊的老年人無法經常到圖書館來閱覽他們喜歡的書報。為了擴大為老年人服務的覆蓋面,公共圖書館應加強服務網絡建設,在充分發(fā)揮中心圖書館的業(yè)務指導和工作示范功能之外,還要發(fā)揮輻射周邊、支援基層的作用,幫助基層把圖書館、站、室盡快地恢復和建立起來,并盡其可能經常地向基層圖書館、站、室捐書、送書活動,緩解各網點圖書陳舊、貧乏的問題,及時解決老年讀者日常生活、學習的疑難問題。另外還可以通過流動書庫,將滿足適合的館藏資源主動送到老年人家里。主動上門服務方便了那些行動不便的老齡讀者,向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普遍服務、均等服務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讀者是圖書館的上帝,為讀者提供優(yōu)質高效便捷的服務是圖書館的職責。老年讀者就其群體特殊性而言更需要圖書館的關懷。因此,我們們應該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不斷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為老年讀者服務的新方法和新途徑,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大發(fā)展大繁榮盡一份圖書館的社會責任。
[1] 白皎皎,張嫣.為老年人服務是新時期圖書館工作的新課題[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7(2).
[2]陳思.“積極老齡化”與公共圖書館[J].圖書館論壇,2004(6).
[3] 沈玉.公共圖書館為老年讀者服務芻論[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7(4).
[4] 姚海燕.老年社會與圖書館職能拓展[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04(9).
[5] 董瑾.弘揚傳統(tǒng)美德做好老年讀者的服務工作[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4).
[6] 牛麗.淺談公共圖書館面向老年讀者服務工作[J].圖書館學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