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凌云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天津 300052)
小腸位置特殊,長約600~800 cm,疾病診斷困難。傳統(tǒng)的檢查方法如小腸鋇劑、X線檢查、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等對小腸疾病診斷價值低。無痛性雙氣囊電子小腸鏡具有可直視整個小腸的病變情況、圖像清晰、操作可控、能取活檢及鏡下治療等優(yōu)點,是小腸疾病檢查的新方法?,F(xiàn)就雙氣囊小腸鏡檢查的配合護理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我科為128例患者實行了雙氣囊小腸鏡檢查,其中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齡16~78歲。內鏡操作系統(tǒng)由主機、小腸鏡、外套管、氣泵4部分構成。
1.2 檢查設備 EN-450P5/20型雙氣囊小腸鏡,內鏡長度200 cm,外徑0.85 cm,活檢孔道直徑0.2 cm,鏡身前端有可裝卸的氣囊,氣囊充氣后直徑2.5 cm,壓力5.6~8.2 kPa;外套管長度145 cm,外徑1.22 cm,外套管氣囊充氣后直徑5 cm。壓力5.6~8.2 kPa;專用氣泵控制氣囊充氣及放氣。檢查室內配備氧氣、雙管路吸引、便攜式多參數(shù)心電監(jiān)護儀、麻醉機、呼吸機。
1.3 檢查方法 經口進鏡檢查時口服麻藥后,檢查前用生理鹽水在患者右上肢建立有效靜脈通道,鼻導管給氧4 L/min,并予以心電監(jiān)護。檢查時患者取左側臥位,麻醉師給予靜脈麻醉。操作由1名醫(yī)生和1~2名護士合作完成,插鏡前予橄欖油潤滑鏡身,予以進鏡身,鏡身前端氣囊充氣,送外套管,外套管氣囊充氣;保持原位前端氣囊放氣并向前進鏡,前端氣囊注氣,外套管氣囊抽氣后送外套管。如此反復進行,結合鉤拉,進退等技巧將腸管不斷套在雙氣囊小腸鏡鏡身上,完成小腸的直視檢查。
1.4 結果 128例患者進行154次雙氣囊小腸鏡DBE檢查,操作時間46~215 min,平均88.6 min。其中經口進鏡42例,經肛進鏡69例,43例分別經口,經肛進鏡。DBE發(fā)現(xiàn)的小腸病變102例(79.7%),包括小腸腫瘤21例,單發(fā)或多發(fā)性小腸潰瘍16例,非特異性炎癥11例,息肉病14例,血管畸形12例,憩室病3例,克羅恩病10例,間質瘤6例,高分化腺癌5例,十二指腸潰瘍3例,蛔蟲1例,未見明顯異常26例。
2.1 患者準備 術前檢查肝腎功能、心電圖、血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排除嚴重心肺疾病,有無麻醉禁忌如哮喘等,患者、家屬簽署手術同意書。經口進鏡者術前禁食8 h,經肛進鏡者進行全腸道清潔準備,檢查前一天晚上進流食,檢查前8 h口服復方聚乙二醇散2袋(137.12 g),用2 L的溫開水沖服,2 h之內服下,檢查當日禁食水。本組中28例患者訴心理壓力大,服藥后嘔吐甚至拒絕服藥,經耐心解釋檢查的必要性及排便不盡對治療的影響后,24例患者可將藥物服下,12例患者大便仍有糞渣,遵醫(yī)囑酌情予以清潔洗腸。121例患者大便無糞渣,鏡下視野較清楚。
2.2 儀器物品準備 依次安裝小腸鏡、外套管、鏡端氣囊,連接吸引器、氣泵。檢查注水、注氣、吸引器及氣泵功能是否良好,查看調試確保正常使用,將15~20 mL橄欖油注入外套管內,轉動鏡身全面潤滑外套管內面和鏡身表面,活檢用品常備。靜脈全身麻醉檢查按麻醉師的要求準備,建立靜脈通道,心電和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同時備好吸痰管、氧氣、吸引器、簡易呼吸氣囊、急救藥物等。
2.3 心理護理 患者多數(shù)病程較長,多次接受各種檢查未明確病因,對小腸鏡檢查常表現(xiàn)緊張恐懼,心理壓力大,不能輕松配合。檢查前訪視患者,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解釋檢查基本操作過程和采用無痛性診療技術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告知配合方法和預計持續(xù)時間,介紹成功例數(shù),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取得信任,使患者以最佳狀態(tài)接受檢查。
2.4 術中護理
2.4.1 經口進鏡,有義齒者取下,口服利多卡因膠漿(含麻醉藥和祛泡劑),待患者靜脈麻醉后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應已入睡,即可進行插鏡檢查。起初鏡身及外套管2個氣囊均不注氣,當小腸鏡頭部進至十二指腸水平段時,停止進鏡,給鏡身前端氣囊注氣,然后沿鏡身送入外套管約50 cm,將外套管的氣囊注氣;此時保持原位將鏡身前端氣囊的氣體抽出并向前進鏡,再將鏡身前端的氣囊注氣,將外套管氣囊內氣體抽出并沿鏡身送入外套管(注氣壓力約為6.0 kPa,抽氣的壓力約為6.5kPa)。經肛門進鏡檢查,進入回腸前,鏡身及外套管2個氣囊均不注氣,進入回腸后操作同經口進鏡至十二指腸水平段??谇贿M鏡的深度以回腸中(下)段為界,肛門進鏡的深度以空回腸交界區(qū)(空腸中下段)為界,內鏡抵達相應部位后,向黏膜內注射亞甲藍作為標記,作為從另一側進鏡檢查時的匯合點。
2.4.2 因小腸彎度大,鏡身較長且細軟,活檢困難,要把握瞬間機會鉗取病理組織。當發(fā)現(xiàn)病灶時,醫(yī)生將病灶調在視野中間,護士盡量拉直鏡身,快速送活檢鉗到病灶部位,如鉗瓣張不開時輕輕抖動鉗身,使活檢鉗瓣張開抵緊病灶并緩慢均勻用力,鉗取組織及時送病理科檢驗。檢查操作同時注意觀察患者面色、呼吸,患者的反應,口腔分泌物多時要及時吸除,嚴密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等監(jiān)測指標,隨時保持呼吸道通暢。檢查中有3例患者麻醉中SaO2下降至85%以下,通過及時與麻醉師開大氧流量,開通氣道,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等措施,幾分鐘內SaO2升至95%以上。
2.4.3 小腸鏡檢查技術含量高,安裝鏡端氣囊需要一定的技巧;外套管內的潤滑油及腸液常隨胃腸蠕動外溢,污染環(huán)境并使鏡身在套管內進退阻力增大;外套管注氣口脆性大,反復注氣抽氣后常裂傷。因此操作中插鏡和退鏡的速度不宜過快,遵循循腔進鏡的原則,護士要保持體外的外套管始終處于直線狀態(tài),并保持外套管和鏡身之間的潤滑。
2.5 術后護理 檢查結束后繼續(xù)監(jiān)測生命體征直至患者蘇醒,18例患者清醒后主訴有輕微的頭暈,囑其臥床休息,注意保暖。24例患者訴有咽痛,解釋因小腸鏡檢查時間較長,而且套管反復進出口咽部,摩擦引起咽部疼痛,5例患者不適感較強,給予冰鹽水含漱口腔,或含服華素片以緩解不適及減輕咽喉部黏膜的出血。80例患者無特殊不適,術后2 h予以流食,2~4 h后予以半流,并逐步過渡到普食。6例訴輕度腹痛伴腹脹,解釋因小腸較長,難以將氣體完全吸出體外,囑患者利用打隔及肛門排氣盡量將氣體排出體外,并鼓勵其下床適量活動,以利于消除腹脹。無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
2.6 器械清洗和保養(yǎng) 根據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guī)范進行水洗、酶洗、消毒、沖洗、干燥。注氣注水按鈕縫隙軸節(jié)處涂上專用硅油;小氣囊和外套管氣囊及時干燥處理,再套上專用避光袋冷藏保存;小腸鏡腔吹干,懸掛收藏于儲鏡柜內。
3.1 電子小腸鏡的臨床價值 雙氣囊小腸鏡結合經口和經肛的上下進鏡,理論上可完成從口腔到達盲腸的直視檢查。但小腸游離于腹膜內,并被腸系膜束縛形成多個復合腸襻,是整個胃腸道中最難檢查的部分〔1〕,文獻報道,DBE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嚴重并發(fā)癥少見〔2,3〕。
3.2 護理配合的重要性 良好的護理配合能縮短檢查時長,降低患者腸黏膜的損傷;良好的溝通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減少醫(yī)患矛盾。隨雙氣囊小腸鏡的技術開展,其應用愈加廣泛,我們應重視醫(yī)護患三者的密切配合,確保每一例雙氣囊小腸鏡檢查得以順利完成。
〔1〕錢立平.鐘良雙氣囊電子小腸鏡的操作規(guī)范[J].臨床消化病雜志,2008,20(4):203-205
〔2〕MENSINK PB,HARINGSMA J,KUCHARZIK T,et al.Complicationsof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amulticenter survery[J].Endoscopy,2007,39(7):613
〔3〕HEINE GD,HADITHIM,GROENEN MJ,et al.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indications,diagnostic yield,and complications in a series of 275 patientswith suspected small-bowel disease[J].Endoscopy,2006,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