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
太監(jiān)不是個好職業(yè)。別人可以“養(yǎng)兒防老”,太監(jiān)只能“望兒興嘆”。也許是因為對未來缺乏信心,歷史上許多太監(jiān)都愛錢如命。
太監(jiān)發(fā)財最大的渠道便是“宰官”。李蓮英表面上不收禮、不要賞賜,暗地里卻安排專人收受官員賄賂,收了誰的就幫誰升官。有個道員曾花40萬兩銀子買了一頂巡撫帽,從送錢到入職,李蓮英跟他一個照面都沒打。因為賣官,李蓮英數(shù)年之間積累了好幾百萬兩銀子的家產(chǎn)。
李蓮英是太監(jiān)里的大腕,自己不必出面,別人心甘情愿地替他收錢;一般的太監(jiān)可擺不起這樣的譜兒,只能自己赤膊上陣。
1881年,左宗棠入值軍機處,奉命由新疆調(diào)入北京。來到崇文門時,卻吃了閉門羹。他在門外說破嘴皮,守門的太監(jiān)就是不讓他進去。原來進崇文門是有講究的,無論官民都得交買路錢。小官小交,大官大交。據(jù)說當時在地方上領有肥缺的官員甚至需繳納十多萬兩銀子,像左宗棠這類從“老少邊窮地區(qū)”來的官員,也得繳上四萬兩。左宗棠心想,一個小太監(jiān)不會比一等毅勇侯曾國藩還牛吧,老曾我都沒把他當回事兒!再說是皇帝叫我來的,又不是不請自來,就算交錢也得由“國家財政”撥款吧?彼此相持了數(shù)日,守門的太監(jiān)估計左宗棠這回是真杠上了,好,算你狠,大爺我認輸啦,只好拉著一張驢臉放他進了城。
進城次日,慈安太后接見他。兩人說話時,左宗棠不斷流淚,慈安問怎么回事,左宗棠解釋說自己眼睛本來就不好使,長途跋涉時眼里又落了沙子。慈安問他有什么辦法防治,左宗棠回答自己一般都是戴墨鏡。慈安讓他將墨鏡戴上,沒想到老左一掏口袋,沒拿穩(wěn),眼鏡掉地上摔壞了。慈安動了仁心,當即命太監(jiān)取來咸豐皇帝用過的墨鏡,賞賜給左宗棠。
不一會兒,左宗棠得到特別封賞的消息立即傳遍京城,一些太監(jiān)也尋思著趁機敲他一杠子。左宗棠此次入京是要入值軍機處,此種任命一般都要由太監(jiān)傳旨,接旨者必須賞給傳旨的太監(jiān)一大筆銀子。左宗棠接到任命時,也賞了太監(jiān)100兩銀子,自認為已是出手大方了,可太監(jiān)嫌少,賴著不走,左宗棠心情好,又加了50兩。太監(jiān)裝作無意,問起左宗棠咸豐帝的眼鏡,左宗棠是何等人,他故意不接茬,太監(jiān)氣沖沖地走了。左宗棠跟曾紀澤說起這事,曾紀澤說:這事您辦砸了,得想個辦法補救一下,否則有你苦頭吃。左宗棠忙托人探問太監(jiān)口風,太監(jiān)張口就要10萬兩銀子,經(jīng)過討價還價,太監(jiān)終于松了口,改要一萬兩銀子,后來經(jīng)恭親王親自出面調(diào)停,左宗棠給了太監(jiān)8000兩銀子才算了事。
左宗棠進京之前是陜甘總督、欽差大臣,去陜甘之前是閩浙總督,至少正二品,在地方上絕對非常牛。朝廷也非??粗厮?,慈禧就曾說過“二十年內(nèi)不得奏左宗棠”。而敲詐他的那些太監(jiān)許多連七品都算不上,也不掌握人、財、物等資源,跟他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他們之所以敢在老左這樣的地方大員面前耀武揚威,無非因為他們是領導身邊的人,天天可以看到領導臉上的陰晴圓缺,知道領導心中的小九九,可以影響領導對一些人、一些事的看法。你把這些太監(jiān)伺候好了,他們可以使你步步高升;你惹他們不高興一陣子,他們可以使你倒霉一輩子,不要說升官發(fā)財,有時甚至連老命都保不住。這種暗地搞路子的伎倆,就是所謂的“合法傷害權(quán)”。建立了不世之功、已經(jīng)身居高位的左宗棠未必在乎職位的升遷,但他無法不在乎最高統(tǒng)治者對自己的印象,不可能不看重個人的政治前途和生命安全。
晚清的官場腐敗讓人望而生畏,大一點的官員有巨額“陋規(guī)”收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絕不是夸張;小一點的官員常在稅賦之外的火耗、儲備糧等方面大動歪腦筋,像左宗棠、曾國藩那樣的清官還真不多見。官場人連自己都管不了,別人自然也就不服管,晚清的太監(jiān)“宰官”,表面看來是太監(jiān)逾制,其深處不過是官場腐敗與社會高度糜爛的一種折射。
編 輯/葡 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