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光
盡管2012年壬辰年生肖龍票上張牙舞爪的形象爭議重重,但如今此枚郵票的價格已漲了十多倍。顯然,市場的力量也說明了“龍文化”已深入人心。
近些年來,中國學界頗有人反對龍代表中華文化,認為龍是邪惡的。我十多次帶美國學生來華學習,我給他們設計了一個“老龍頭”文化衫,我的學生們都視為珍寶,沒有誰覺得“中國龍”代表邪惡。他們有時會覺得遺憾,抱怨在中國看到龍的形象太少。既然來中國,按理說,就是來到龍的國度,沒有見到龍是很遺憾的事情,到巴黎錯過了埃菲爾鐵塔,到埃及看不見金字塔,你不遺憾嗎?
在中國,龍的性格是多樣化的。從漢朝龍的飄逸到唐朝龍的雄健都有,但龍更應該有令人敬畏的一面。鴉片戰(zhàn)爭后相當一段時間,中國積貧積弱,正應該有個莊嚴威武的形象自立于世界。但那時的中國卻始終沒有一個圖騰可以代表令人敬畏的形象。1895年,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李鴻章苦苦哀求日本全權代表伊藤博文減少賠款,說:“看在我這把老骨頭的面子上,請再讓數千萬,算給老夫回國路費吧”。伊藤博文不允,分文不減??梢姄u尾乞憐一錢不值,自尊自愛才受人敬畏。
20世紀80年代龍的地位在中國開始好轉,《龍的傳人》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自稱“龍的傳人”體現(xiàn)了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豪邁、自信與寬容,體現(xiàn)百年屈辱后,中國人繼承傳統(tǒng)面向世界的視野,更體現(xiàn)十年動亂后,中華民族大和解、大奮發(fā)的豪情,迎來了30年騰飛。今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又有《龍的傳人》唱響。我想,在此壬辰龍年,我們應發(fā)揚80年代繼承與創(chuàng)新精神,讓龍的旗幟高高飄揚,迎來又一個30年的騰飛。
龍作為中華文化的圖騰,作為中華民族的族徽已有6500多年歷史,并不是帝王的專利品。即便在封建時代,平民百姓也沒有放棄對龍的愛好,衣食住行年節(jié)喜慶尋常百姓家都有龍影飛舞,男女結合稱作“龍鳳呈祥”。龍是中華百姓的文化徽記,中國平民一直有“龍”的使用權。
中國龍是一個非常有想象力的形象。20世紀初西學東漸以后有學者說:中國人用一個“病蛇”作為標志,中國龍居然沒有翅膀,西方龍都是有翅膀的。其實,想象無翅膀的動物飛翔正是東方智慧的表現(xiàn)。1926年世界看到,第一枚火箭上天并沒有翅膀。中國龍消瘦而無翼正像現(xiàn)代火箭,它翻騰于滄海蒼穹之際,灑脫豪邁騰空云際,必激發(fā)國人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
龍有強大文化凝聚力,激發(fā)世界華人華裔認同感,天下華人見龍無不有親切感。西方龍是噴火,代表死亡,而中國龍噴水,代表生命。龍也有一種陽剛之氣,而今天中國文化應該在陽剛之氣方面有所加強。中華民族在苦難中成長出來,應該有走向新的高峰的豪邁。中國人除了逢年過節(jié),平時提龍的頻率并不高。但既然龍的作用那么明顯,就應該借龍年之勢,利用各種機會和形式,讓龍在中國的地位更高一些,代表中國的形象更廣一些,這樣對中國崛起的大勢是有益的?!ㄗ髡呤敲绹栴D大學教授)
國際論壇版文章除社評外,均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電子信箱:taolun@globaltime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