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華 吳安娜 陳長香 李建民 (河北聯(lián)合大學附屬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老年腦梗死患者記憶功能狀況
武建華 吳安娜1陳長香1李建民 (河北聯(lián)合大學附屬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老年;腦梗死;記憶障礙;相關(guān)干預(yù)
多種疾病可導致記憶障礙,以腦血管疾病為著。有研究發(fā)現(xiàn),記憶減退人群每年有2.1%轉(zhuǎn)化為阿爾茨海默病(AD),是正常人年轉(zhuǎn)化率的2倍〔1〕。腦梗死后可引起記憶障礙,進而發(fā)生血管性癡呆(VD)。本文觀察老年腦梗死患者記憶障礙特點及類型,為延緩和預(yù)防癡呆的發(fā)生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對象 腦梗死組: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河北聯(lián)合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腦梗死患者107例,男67例,女40例,年齡60~80〔平均(64.08±8.12)〕歲;文化程度:文盲7人,小學畢業(yè)45人,初中及以上55人。對照組:同期門診健康查體的老年人110例,男70例,女40例,年齡60~80〔平均(67.32±6.21)〕歲,文化程度:文盲8人,小學45人,初中及以上57人。兩組一般資料經(jīng)均衡檢驗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病例選擇 (1)腦梗死組:符合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2〕中腦梗死診斷標準;除外癡呆。納入標準:符合腦梗死診斷;發(fā)病后10~14 d;年齡60~80歲;知情同意,自愿接受評測。排除標準:嚴重視、聽功能障礙、失用不能配合檢查者;卒中病史且遺留嚴重后遺癥者;患有影響認知功能的其他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如嚴重的帕金森病、腦腫瘤、腦炎等);意識障礙不能配合者;其他可引起認知損害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嚴重貧血等;過去6個月內(nèi)確定為酒精或藥物依賴者;評測過程中提出終止要求及評測失敗者。(2)對照組:納入標準:60~80歲,同期門診查體的健康老年人,生活基本能自理,無嚴重的視力聽力障礙,自愿參加調(diào)查和測試。排除標準:存在可能引起腦功能障礙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和嚴重的內(nèi)科疾病;存在影響測驗實施的視覺及聽覺障礙;藥物或酒精依賴癥;正在服用可能影響認知功能的藥物。
1.2.2 檢測方法 應(yīng)用英國Rivermead康復(fù)中心設(shè)計的行為記憶測驗第2版(RBMT-Ⅱ),包括13個項目:記姓和名、記被藏物品、預(yù)約時間、圖片再認、故事即刻回憶、故事延遲回憶、臉部再認、路線即刻回憶、定向和日期、路線延遲回憶、信件即刻和延遲回憶。每項由初步積分換算成標準分(0,1,2分),2分為滿分,1分為較差,0分為差,12項滿分為24分。總分22~24分為正常,17~21分為輕度記憶障礙,10~16分為中度記憶障礙,0 ~9 分為重度記憶障礙〔3,4〕。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yīng)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
2.1 兩組人群記憶障礙的患病情況比較 腦梗死組記憶障礙患病率高,且程度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人群RBMT-Ⅱ單項評分及總分比較 單項評分中圖片再認、故事延遲回憶、臉部再認、立即回憶路線、立即回憶信件、信件延遲回憶、定向及總分,病例組比對照組明顯降低,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P<0.05)。見表2。
表1 兩組人群記憶分級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人群RBM T-Ⅱ單項評分及總分比較(±s)
表2 兩組人群RBM T-Ⅱ單項評分及總分比較(±s)
測試項目 腦梗死組 對照組 t值 P值2.13±0.161 2.35±0.146 -0.989 0.324被藏物品 3.24±0.084 3.35±0.098 -0.795 0.427回憶預(yù)約 1.06±0.059 1.15±0.069 -0.188 0.278圖片再認 9.45±0.134 9.83±0.053 -2.623 0.010立即回憶故事 3.44±0.205 3.91±0.023 -1.503 0.134故事延遲回憶 2.29±0.174 3.14±0.183 -3.369 0.001臉部再認 4.34±0.100 4.89±0.095 -2.833 0.007立即回憶路線 10.38±0.145 10.76±0.064 -2.402 0.018路線延遲回憶 10.47±0.133 10.70±0.112 -1.337 0.183立即回憶信件 2.08±0.062 2.48±0.057 -4.690 0.000信件延遲回憶 2.31±0.079 2.66±0.055 -3.685 0.000定向 7.16±0.178 8.31±0.095 -2.974 0.003日期 1.69±0.064 1.75±0.058 -0.728 0.467總分回憶姓名14.66±4.615 17.16±4.156 -4.195 0.000
隨著老齡化程度日益嚴重,老年人的生命質(zhì)量也備受關(guān)注,其變化最為明顯的是認知功能障礙。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除生理性變化外由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腦器質(zhì)性病理改變(如腦梗死)也是影響認知功能的重要原因。研究發(fā)現(xiàn)腦卒中患者3~15個月內(nèi)發(fā)生認知功能減退者超過30%,其中9%發(fā)展為癡呆〔5〕。在認知功能障礙中記憶障礙為著。本研究應(yīng)用英國Rivermead康復(fù)中心設(shè)計的RBMI-Ⅱ?qū)δX梗死患者進行記憶功能的測試,此量表是目前最新版本,比一般標準的記憶測驗臨床實用性更強,反映日常記憶功能,適用地域廣,針對性強,避免學習效應(yīng),適用人群廣,符合神經(jīng)心理學測驗的使用要求。
正常老年人和腦梗死患者均可發(fā)生記憶障礙。本文結(jié)果顯示,腦梗死組記憶障礙患病率高,且程度重;腦梗死組的平均年齡小于對照組,而發(fā)生記憶障礙的情況更重。其原因一是腦梗死后會引起腦神經(jīng)元的缺血缺氧而發(fā)生變性壞死,與記憶有關(guān)的神經(jīng)遞質(zhì)分布紊亂,從而影響記憶功能〔6〕;二是腦梗死后腦的邊緣系統(tǒng)等與智能有關(guān)的部位受損,影響了記憶環(huán)路的重要結(jié)構(gòu)〔7,8〕,從而引起記憶障礙。
本文觀察分析,腦梗死組比對照組RBMT-Ⅱ評分明顯降低,其中圖片再認、故事延遲回憶、臉部再認、立即回憶路線、立即回憶信件、信件延遲回憶、定向及總分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國內(nèi)外的研究部分一致〔9,10〕。人的記憶是人腦對輸入信息進行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RBMT-Ⅱ工具的評測特點是大部分項目均有提示,提示后若患者能回憶其信息,說明其主要由于提取有困難,編碼與儲存相對較好;若提示后仍不能想起,表明其編碼和儲存均存在問題。在上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各項中,故事、路線以及信件在測試過程中均有提示,由此可見腦梗死后患者的整個記憶過程均發(fā)生障礙。從記憶的環(huán)節(jié)分析,圖片再認和臉部再認障礙可提示腦梗死患者的識記或保持環(huán)節(jié)存在障礙。定向力問題主要是腦梗死患者從家庭到醫(yī)院居住環(huán)境的暫時改變和疾病本身所致。
腦梗死引發(fā)的嚴重記憶障礙可發(fā)展為VD。臨床記憶功能檢測的開展有益于早期發(fā)現(xiàn)認知功能損害,并及時采取治療措施以預(yù)防和延緩VD的發(fā)生。因此對腦梗死患者的康復(fù)治療不僅限于對肢體的康復(fù),更應(yīng)加強對認知功能的訓練。
1 Prichep L,John ER,F(xiàn)erris SH,et al.Prediction of longitudinal cognitive decline in normal elderly with subjective complaints using electrophysiological imaging〔J〕.Neurobiol Aging,2006;27(3):471-8.
2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80.
3 郭華珍,惲小平.Rivermead行為記憶測驗第2版介紹〔J〕.中國康復(fù)理論與實踐,2007;13(10):909-10.
4 Wills P,Clare L,Shiel A,et al.Assessing subtlememory impairments in the everyday memory performance of brain injured people: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extended 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J〕.Brain Inj,2000;14(8):693-704.
5 Ballard C,Rowan E,Stephens S,et al.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between 3 and 15 months after stroke:improvements and decline in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dementia-free stroke survivor>75 years of age〔J〕.Stroke,2003;34(10):2440-4.
6 李 強,王景周,張莉莉,等.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漿、腦脊液AngⅡ,AVP,NSE含量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3;10(2):90-3.
7 Lim C,Alexander MP.Storke and episodicmemory disorders〔J〕.Neuropsychologia,2009;47(14):3045-58.
8 Snaphaan L,Rijpkema M,van Uden I,et al.Reduced medical temporal lobe functionality in stroke patients:a function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J〕.Brain,2009;132(7):1882-8.
9 郁 可,王慶松,李從陽,等.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對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評估的初步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9):826-8.
10 Yassuda MS,F(xiàn)laks MK,Viola LF,et al.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RBMT)as an early detection instrument for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Brazil〔J〕.Int Psychogeriatrics,2010;22(6):1003-11.
R749
A
1005-9202(2012)16-351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77
河北省科技廳科技支撐項目(No.2009276103D-3)
1 河北聯(lián)合大學護理與康復(fù)學院
陳長香(1963-),女,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慢性病研究。
武建華(1962-),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老年慢性疾病研究。
〔2011-07-13收稿 2011-09-28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