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颯
外科手術術后常見并發(fā)癥是切口感染,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其發(fā)生率達10%-30%[1]。常規(guī)認為其發(fā)生率與術前消毒、患者腸胃調整、術后抗生素和換藥過程有關,而如今,也有觀點認為[2],手術的安全管理對術后切口感染率的發(fā)生也有重大影響,包括手術操作程序、醫(yī)務人員的無菌觀念、手術的時間等。為明確其影響作用,我院對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進行外科手術的640例患者進行分組臨床試驗?,F將結果總結如下。
1.一般資料篩選整理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進行外科手術的640例患者,按隨機數表法隨機均分為試驗組320例,其中男性188例,女性132例,年齡25-65歲,平均45.7±16.3歲,其中消化科手術63例,婦產科手術95例,骨科手術135例,其他27例;對照組320例,其中男性191例,女性129例,年齡27-65歲,平均44.9±17.1歲,其中消化科手術58例,骨科手術144例,婦產科手術90例,其他28例。所有患者均為外科手術治療患者,并且剔除嚴重心腦血管病患、嚴重慢性病后期病患、惡病質病患。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復雜及危險程度上的復雜及危險程度上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管理手術室進行手術;試驗組在安全管理下的手術室進行手術:手術24h前通風保證空氣質量、手術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禁止隨意出入手術室等。
3.療效評定統(tǒng)計記錄手術平均時間、手術室內平均參加人員、住院天數、切口感染率和患者滿意度。
4.統(tǒng)計方法使用軟件SPSS 16.0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X±S)表示計量數據,數據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數據間比較采用X2檢驗,檢驗標準為P<0.05時,數據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統(tǒng)計分析,兩組手術相關數據比較顯示,對照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手術參加人數和切口感染率均高于試驗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手術參加人員和切口感染率的比較(X±S)
由本次試驗結果可知,試驗組手術時間為71.9±12.5min,住院時間為7.4±3.8d,手術參加人員為5.6±2.3人,其切口感染率為9.7%(31/320),說明通過系統(tǒng)嚴格的手術室安全管理可以在減少手術參加人員的基礎上,有效減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并降低手術術后切口感染率。
而我院的安全管理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手術人員的管理。嚴格控制參加手術的人員,并按要求進行無菌觀念和操作的培養(yǎng)。在進入手術室之前,必須經過系統(tǒng)消毒和防范;進入手術室后,一般情況下不允許擅自出入和隨意走動;巡回護士嚴格把關和監(jiān)督手術人員的操作,并為突發(fā)情況做好應急措施準備。
2.手術室的管理。定期清理和消毒手術室,保持空氣質量和降低細菌含量;清理和維護溫度控制系統(tǒng)和空氣凈化裝置,保持適當的濕度;避免手術室死角產生,做到四徹底:徹底清空、徹底打掃、徹底消毒、徹底維護。
3.手術器械的管理。從清洗、運輸、保管、拆分和使用5點全方面來進行管理[3]。首先清洗消毒要到位,包括機械清洗、生物酶制劑清洗和高溫高壓消毒,并保存在規(guī)定容器內;手術使用前先看清有效日期和保存材料的完好性,器械護士按程序和相關操作做好術前器械準備,一旦污染和離開無菌區(qū)域即應該更換器械。
4.特殊管理。高?;颊叩捏w液及血液應當妥善處理[4],保護患者的同時也應保護好衣物工作者。
綜上所述,安全管理手術室能有效預防術后切口,降低其發(fā)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1 潘錦秀.門診手術室安全管理的隱患與預防控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8(10):621.
2 劉永平.加強手術室環(huán)節(jié)管理在預防手術切口感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1(13):27.
3 王列香.加強手術室管理在預防手術切口感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8(17):95.
4 黃蘭萍.手術室預防外科切口感染的方法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1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