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中國農資》記者 劉學勝
本期案例:
劉某系山東萊陽市某農化物資門市部個體業(yè)主。2010年7月4日,劉某向梁先生銷售某氨基酸液體肥料40桶并開發(fā)票。梁先生購買化肥后即對其承包的16畝黃金梨樹施肥,之后發(fā)現梨樹出現了落果、掉葉、枯死現象。梁先生便找到劉某協(xié)商處理,劉某曾派人到梁先生的梨園查看梨樹死亡原因,因雙方意見分歧較大,致賠償事宜協(xié)商未果。于是,梁先生投訴到當地消協(xié)。消協(xié)對劉某進行詢問并作筆錄,劉某認可梁先生從其處購買化肥,并同意將化肥樣品進行檢驗。2010年8月20日,消協(xié)委托當地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對送檢的化肥進行檢驗,檢驗報告中顯示:化肥中氯離子含量達到9.1。檢驗結論為產品不合格。
經消協(xié)協(xié)商處理仍未果。無奈,梁先生劉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劉某賠償因銷售不合格化肥給其造成的梨園直接損失 (梨樹死亡和減產損失)54381元、梨果遲延上市的價格損失29151.64元、鑒定費 13700元,共計 97232.64元。劉某辯稱:我方銷售的化肥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廠家提供了產品的合格證、化驗報告,能夠證實化肥是合格的,作為銷售者沒有任何過錯,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再次,梁先生梨樹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持續(xù)陰雨天氣長期積澇,天氣悶熱等因素所導致的,與化肥沒有關系,氯離子超標并不導致梨樹死亡,對氯離子超標的問題梁先生負有舉證責任,請求駁回梁先生的訴訟請求。
審理中,經梁先生申請,法院依法委托當地科技事務司法鑒定中心對梨樹死亡和減產損失與施用劉某化肥是否有因果關系進行鑒定。鑒定意見為:梨樹死亡和減產損失與施用不合格的某肥料存在因果關系,但不排除梨園環(huán)境中存在不利梨樹生長的影響因素。在所有導致涉案梨樹死亡的減產損失的致害因子中,施用不合格的某肥料所致損害占有主導地位,其他致害因子均處于從屬次要地位。法院還根據梁先生的申請依法委托萊陽市價格認證中心對化肥質量問題造成梨園直接經濟損失的價值進行了鑒定,確定損失共計54381元。
法院認為:劉某銷售給梁先生的某氨基酸液體肥料,經質檢所檢驗系不合格產品,法院予以確認。梁先生購買該肥料即對果園梨樹施肥,后梨樹出現了落果、掉葉、枯死現象。經鑒定,梁先生梨樹死亡和減產損失與施用不合格的某肥料存在因果關系,但不排除梨園環(huán)境中存在不利梨樹生長的影響因素。施用的肥料所致損害占有主導地位,其他致害因子均處于從屬次要地位,因此,劉某作為化肥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主要民事責任,根據鑒定,梁先生梨園內37棵黃金梨樹死亡損失9730元、梨園減產損失 44651元,共計損失54381元,法院認為以劉某賠償43504.8元為宜,其余損失10876.2元由梁先生自己承擔。
專家評析:
本期專家:中國農資傳媒專家顧問委員會法律顧問 李寶星
案件性質:本案是因產品質量不合格而引起的民事訴訟案。
本案焦點:
1.本案的產品質量是否合格。本案的產品通過消協(xié)委托萊陽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檢驗,檢驗報告顯示:化肥中氯離子含量達到9.1,不符合標準 (標識)規(guī)定,產品不合格,且這一結論得到了法院的確認。由此可見,本案產品為不合格產品。
2.本案梁先生的損失是否為施用肥料所致。由于本案涉案肥料氯離子嚴重超標,為不合格產品,是導致梨樹出現落果、掉葉、枯死現象的主要因素,給梁先生造成的經濟損失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排除因梨園環(huán)境中存在不利梨樹生長的影響因素,涉案肥料是導致梁先生梨樹死亡和減產損失的主因。
3.本案梁先生的損失應由誰承擔。盡管梁先生與劉某的農化物資門市部之間是采用了即時清結的方式進行商品買賣,沒有簽訂書面合同,但是在這一商品買賣合同關系中,作為銷售者的某農化物資門市部就應當在合理范圍內,對其出售商品的質量向購買者梁先生承擔合理的保證責任。因此,本案梁先生的損失應當由銷售者劉某的農化物資門市部承擔相應 (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
就案說法:
本案涉案產品經權威機構鑒定為不符合標準(標識標注)規(guī)定的產品,屬于不合格產品。對于不合格產品,按照相關的規(guī)定,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1.處理品,也稱瑕疵產品,是指產品質量不符合 《產品質量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的要求,但是產品不存在危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尚有一定使用價值的產品。處理品是可以降價銷售的,但是銷售處理品必須明示“處理品”、 “等外品”、 “不合格品”或者 “次品”等字樣;
2.劣質品,也稱缺陷產品,是指產品質量不符合安全、衛(wèi)生標準的要求,存在危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或者失去了產品應當具備的基本使用性能的產品。對于劣質品必須嚴禁銷售,更不得以劣質品冒充合格品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