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一)
有著一定表達形態(tài)的句子形式稱為句式,如排比句式、對稱句式。
如,冰心《觀舞記》中的一個片段,就是一個表現(xiàn)著“句式”風采的片段:
我應當怎樣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彩色,點染出她們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她們的充滿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貧乏的文字,來描寫這驚人的舞蹈藝術(shù)。
如同一個嬰兒,看到了朝陽下一朵耀眼的紅蓮,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驚喜,但是除了咿啞之外,他找不到合適的語言。
但是,朋友,難道我就能忍住滿心的歡喜和激動,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啞”?
這個片段中的每一個句子都表現(xiàn)出 “句式”的特點。特別是四個“假如”句,進行了多角度的“人物假設”,它們形態(tài)齊整,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文勢暢達,格調(diào)高雅,在排比與反復之中盡情抒發(fā)自己的贊美之情,有著極好的表達作用與表達效果。
(二)
在教學中,句式研究的關注度遠遠大于 “段式研究”。
第一原因可能是,中考與高考都考核與 “句式”、“句子”相關的內(nèi)容。
比如筆者就講過一次“中考語文句式寫作”復習指導課,提煉出了8個方面的訓練點:
1.句式運用。如: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下面的句式寫句子。
如果說……那么……
2.句式仿寫。如:仿照下面的句式,以“時間”開頭寫句子,不超過60個字。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能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
3.句子補寫。如: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寫兩個與前面語意相連貫的句子。
讓自己的生命為別人開一朵花:一次無償?shù)墨I血是一朵花,一次關切的問候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心,是美好的心。
4.句子續(xù)寫。如:仿照句式,以“她”開頭續(xù)寫一個句子。
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履款款而來。她攜著神奇的小花籃,把五彩的鮮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句子屬對。如:完成下面的對聯(lián)題。
上聯(lián):讀好書樂趣無窮
下聯(lián):______________
6.句式析寫。如:揣摩下面句子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學用這種句式寫一個句子。
①我們平靜地,寬廓地,帶著欣幸與希望走上了那銀光的路。
②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7.句意點示。如:揣摩文段的表達意圖,根據(jù)文意填寫恰當?shù)恼Z句。
不舍晝夜的流水,陰晴圓缺的明月,樹的枯榮,燕的來去,翻飛的日歷,嘀噠的時鐘……這一切讓你感到的,難道只是______________?難道你就不進一步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自由寫句。如:給下面句子寫一個內(nèi)部層次清晰的支撐句。
我喜歡聽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煉出這些訓練點,于教師而言,就是在進行基礎的句式研究,盡管它只是比較膚淺、比較功利的。
目前教學中的句式研究,大多只限于這樣的基礎研究。
(三)
“句式”的世界妖嬈多姿、豐富多彩,決不止限于考試中的那幾點浪花。
只是我們平時淡漠了對這美麗的語言世界的觀看與欣賞。
只有進入到欣賞的層面,我們才能知道“句式”的美好和這種研究的美好。
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組句子:
我們的腳下仿佛輕松起來,平靜地,寬廓地,帶著欣幸與希望,走上了那銀光的路,朝向紅玉的瓊臺走了去。
《聽潮》
蠢笨的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海燕》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
《散步》
這三個句子,有一個共同的表達規(guī)律,每個句子中都運用了兩個狀語——“平靜地,寬廓地”修飾“走”,“勇敢地,自由自在地”修飾“飛翔”,“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修飾“走”——這種“雙狀語”的句式有如下優(yōu)點:1.兩個狀語修飾同一動詞,表現(xiàn)出修飾語的角度美;2.兩個狀語反復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一種形態(tài)美;3.兩個狀語各有停頓,語速舒緩,表現(xiàn)出語音之美與情味之美。
我們再來欣賞一段話:
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憑什么要殺死李先生?殺死了人,又不敢承認,還要誣蔑人,說什么“桃色事件”,說什么共產(chǎn)黨殺共產(chǎn)黨,無恥啊!無恥啊!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殺,是李先生留給昆明的光榮!也是昆明人的光榮! 《最后一次演講》
這個段落全用短句,口語色彩濃烈,句式運用豐富,設問、祈使、感嘆、反問、陳述、反復、引用等各類語法句、修辭句仿佛信手拈來。由于大量使用富有爆發(fā)力的短句,加之演講的聲色俱厲,所以全段文字動感極強,顯得激烈跳蕩、咄咄逼人、酣暢淋漓,給人以蕩氣回腸之感。
像這樣的品析與欣賞,才是進入文本深處的句式研究與欣賞。
這就是“品詞析句”中的“析句”。
就教師的教學而言,句式的研究有著如下重要的意義:
讓語文教師充分地關注這神秘美好的語言天地。
讓語文教師從句式欣賞的角度來美讀課文、深讀課文。
讓語文教師積累豐富的句式和與句式有關的知識。
讓語文教師從實踐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句式讀寫訓練。
(四)
句式的研究,是語文教師進行語言教學研究的最美好最實在的內(nèi)容之一,研究的過程充滿著文趣,充滿著雅趣。
現(xiàn)在讓我們來感受《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句式的魅力。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句式運用,堪稱經(jīng)典。文中的情感張力,緊緊依托于課文的句式表達。
請看下段文字: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fā)現(xiàn)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jīng)永遠地睡著了。
段中第一句是一個婉言句,感情深沉、含蓄。不說“一個偉人逝世了”而說“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突出了思想家的特點,遠比“逝世”、“和我們永別”等說法顯得準確、得體,表達出深深的悲痛和惋惜之情;既突出了馬克思作為一位卓越的思想家的偉大,又表現(xiàn)出馬克思逝世前一刻還在“思想”著。第二句也是一個婉言句,不僅平靜、委婉地表達了一個偉人逝世的情狀,還運用了遞進式復說的手法?!鞍察o地睡著了”寫出了逝者的平靜安祥,“永遠地睡著了”表達了活著的人的深沉的哀痛。
請看下面語段: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shù)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
這段話中的句式非常精彩。作者退一步,說“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該是很夠了”;再退一步,說“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這是在說,即使只有一個發(fā)現(xiàn),馬克思也是非常偉大的人。然而緊接著語勢一轉(zhuǎn),進一步,再進一步,說“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shù)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其言外之意是說,馬克思的“獨到的發(fā)現(xiàn)”其成果是這樣地豐碩,是這樣地令人嘆為觀止。作者用如此奇妙的語言表達方式稱頌了馬克思的作為 “科學家”的偉大,字里行間滿溢著深深的崇敬與贊美之情。同樣的,“老實說,協(xié)會的這位創(chuàng)始人即使沒有別的什么建樹,單憑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這一句在表達上也與上述文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即使馬克思僅僅只是創(chuàng)立了國際工人協(xié)會,這種偉大也是不可估量的,更何況他還有那么多的發(fā)現(xiàn),還有偉大的革命斗爭實踐呢!
再看下面語段:
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qū)逐他;資產(chǎn)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做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F(xiàn)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zhàn)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這一段由四個句子組成,句式更加豐美,每一個句子都在表現(xiàn)著“人物形象”,又個個顯示出精妙的表達作用,并有力而深沉地透露出深切的悼念、贊頌之情?!案鲊獰o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qū)逐他;資產(chǎn)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既是對稱句,又是層進式解說句,形式簡潔,層次清晰,容量飽滿,語氣毫不含糊,有力地支撐著“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鮮明地表現(xiàn)出馬克思“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的戰(zhàn)斗形象。“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是一個精彩的比喻句,作者化巨為細,化重為輕,用輕輕拂去“蛛絲”的比喻非常恰切地表現(xiàn)了馬克思的“巨人”形象。段中最后一個句子“現(xiàn)在他逝世了……但未必有一個私敵”是一氣呵成的流水句,然而層次的“對比”又很分明。第一層表現(xiàn)了馬克思作為一個革命家“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的領袖形象,第二層則表現(xiàn)了“我”心目中的偉大戰(zhàn)友形象;從句式看,“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的表達藝術(shù),也是夠讓人咀嚼回味的。
(五)
可以說,句式的研究與欣賞,屬于文學欣賞的一部分。
教師對句式的欣賞不深刻、不美好、不到位,甚至不能夠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與欣賞,既影響自己的教學水平,又影響對學生的句式學用的訓練。
句式學用的過程一定是訓練的過程;這種過程既求美又求實,學生既能得到表達能力的訓練,又積累了美好的語言。
可惜的是,句式訓練,即句式學用,是日常閱讀教學中的一個“空白”話題,由于沒有教師的積累,也就沒有了對學生的訓練。可以說,在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極少有教師對學生進行句式寫作的基本功訓練。
這種教學就讓我們多少有一點兒感悟:低效的課堂教學,往往在于教師沒有找到訓練學生的抓手。
下面我們來看課文《山中訪友》的節(jié)選: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如果要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設計一個“句式學用”的環(huán)節(jié),我們從課文中可以找到什么樣的訓練“抓手”呢?我們怎樣去進行句式的提煉、又怎樣把提煉出來的規(guī)律化為有效果的教學方案呢?
缺乏句式品讀能力的人,很難找到抓手。
“句式”的世界豐富多彩,沒有欣賞過此中美景的人,要趕快腳踏實地地進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