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俊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談世界大學城教師個人空間的六大功能
陳鴻俊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本文旨在探討基于云計算平臺的教師個人空間的主要功能及其實現(xiàn)方法,并對資源儲備、開放式學習、開放式教學、交流展示、學術研究及文化傳播等六大功能的辯證關系作了系統(tǒng)的闡述,對正確引導教師個人空間建設及空間教學的深度創(chuàng)新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資源儲備;開放式教學;交流展示;學術研究;文化傳播
教師個人空間首先具備強大的資源儲備功能,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世界大學城為每位教師提供的個人空間實質上是一個強大的、海量儲存的信息儲備庫,它已突破了傳統(tǒng)紙質媒介乃至單個信息終端對信息儲備的局限,為教師個人信息(資源)的儲存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現(xiàn)實性和便捷性。
1.教師個人資料的儲備
教師個人資料包括教師個人工作日志、工作總結、心得體會、教學考核、學術科研成果、個人工作影像乃至家庭生活照片、視頻等在內的帶有私密性質的各類個人資料。在教師個人空間里,可對其分年度、分類別、分層級進行歸納、整理、儲存,日積月累,便會成為一部豐富翔實的個人教學工作業(yè)務檔案庫和個人資料庫,這是帶有隱私性質的資料,僅供自己使用,可設使用權限。
2.教學與學習資源的儲備
教學與學習資源主要包括課程資源、課程拓展資源及生活情趣類資源等部分。一般而言,這部分儲備的資源面向的是所有大學城的居民,當然,某些資源也可根據(jù)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權限。
空間資源從來源上分主要有原創(chuàng)型資源、下載加工型資源和鏈接型資源等三種形式。①
空間具備的泛在性和便捷性使它在資源儲備上能隨用隨取,安全、高效,這是一場教師資源(信息)儲存方式的革命。
教學功能的實現(xiàn)應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中。
1.教學準備
利用教師空間可方便高效地實現(xiàn)教師上課之前的備課,包括備專業(yè)及課程大綱、備學生、備教材及教學資源等。在此基礎上,根據(jù)課程要求制作每堂課的空間課程教案,使之成為教學實施程序與操作方案。當然,教師也可通過空間完成復習舊課、預習新課、鞏固所學、啟發(fā)引導等教學準備環(huán)節(jié),其效果是傳統(tǒng)教學所不可想象的。
2.教學實施
以空間課程教案為指南,對學生實施教學。這使教學由傳統(tǒng)的單一型、平面型教學變?yōu)閺秃闲?、立體型,在這種教學過程中,現(xiàn)實教學與虛擬教學、實景教學與名師講課、圖片文字與影像視頻、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學校教師與現(xiàn)場專家等可實現(xiàn)巧妙融合與對接,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觀、師生觀、教學互動觀,可有效實現(xiàn)教學任務。
3.課后輔導
教師課后可在空間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點評作業(yè)、展示優(yōu)秀作業(yè)、提供與反饋課程信息等,對學生進行分層輔導與幫助,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還可引導學生進行課程拓展式學習。教師空間使教師的課后輔導環(huán)節(jié)變得更為有效與快捷,并體現(xiàn)出多樣化、全天候、泛在性的特征。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地方,都可成為教師輔導學生學業(yè)、呵護學生成長的殿堂。
開放式學習功能包括三個層面:學生的學習、教師自身的學習和同行的學習。
1.教師空間要成為學生的學習園地
這既包括近在眼前的本校學生,也包括遠在天邊的外校學生。其中有些是所教課程班級的學生,他們是直接的、有的放矢跟隨教師的課程教學而進行學習,而本校其他學生和外校學生則可根據(jù)自己學習需要與興趣愛好到教師空間進行自主性學習。在大學城這個學習家園中,已不再囿于一省、一城、一地、一校,而是“天下教師均為我?guī)?,天下學生皆為我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位教師的空間既是學生的學習園地,也是學生拜師求學的導師庫。
2.教師空間要成為本人及同行的學習平臺
教師空間資源的豐富性和系統(tǒng)性決定了它首先是教師個人的學習與研究平臺,從中獲取資源、吸取營養(yǎng)、組合重構、研究提高等等,在空間完成教師自身的學習與提升。同時,本校及大學城所有居民都可以從同行的空間獲取所需的資源與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中得到學習與提升。
3.教師空間要成為教師提升境界的窗口
基于云計算的互聯(lián)網(wǎng)空間的建立,使每位教師真正實現(xiàn)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教師可通過空間了解教育職能部門的政策要求、兄弟院校的教改動態(tài)、大師名家的研究成果、同行教師的教學探索、學生們的學習狀態(tài)及心理渴求、師生空間的資源信息等等,這無疑是一個瞭望世界、擴大眼界、提升境界的過程??臻g使教師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整體素質與境界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教師空間作為基于云計算互聯(lián)網(wǎng)的教與學活動的工具與載體,交流互動與展示是它的自然功能所在。
1.交流互動
教師空間首先是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這種交流互動既包括本校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的交流互動,更超越時空,打破邊界,發(fā)展到校校之間的師生、師師互動交流。
2.展示自我
教師空間實際上也是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在互動、共享、開放同時又是實名制的空間里,每個教師的專業(yè)背景、課程資源、專業(yè)與教學水準、科研成果乃至于興趣愛好、工作生活狀態(tài)等都一覽無余地展現(xiàn)在所有大學城居民面前。作為教師(當然包括學生),都希望把自己最好、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給大家,而不是相反。這無形中又成為了教師修身養(yǎng)性、提升自我的一種內在驅力。
教師空間為教師的學術研究與專業(yè)提升提供了更為便捷和高效的手段和環(huán)境。
1.構建研究資料庫
教師在建設以課程為主體的空間資源的同時,要逐步以空間課程為基礎,依托自己的專業(yè)所長、興趣愛好與研究方向構建有主題、成體系的某一領域的研究資料(源)庫,不斷積累,力爭將這一方面的最新資訊、研究文章、評論文章、圖片、視頻、代表性人物及各種與之相關的逸聞故事等“一網(wǎng)打盡”,這便成為自己與同行進行相關學術研究的資料庫,也是學生進行課程拓展學習的資源庫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第二課堂,它是動態(tài)的。
2.進行學術研究
教師在建設空間與實施教學的同時,可利用空間資源的優(yōu)勢進行科學研究、專業(yè)研究、教學研究等,形成與之同步的學術科研成果。這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因為從空間研究資源的建設到你研究的主題、課題都是自己所喜歡的、所擅長的,又是與教學及專業(yè)緊密相關的,可以說很容易做到工作(職業(yè))與興趣的有機結合。
3.同行切磋交流
利用空間也可方便實現(xiàn)你與同行的切磋與交流,在空間里,大至某一領域最新的研究前沿動態(tài)、最重大的學術成果,小至對某一文章、課題或是某一觀點的看法,都可在空間進行交流、互動、碰撞,很容易產生創(chuàng)新思想的火花。這樣空間又成為了沒有時空限制的創(chuàng)意與交流沙龍,成為教師學術研究的靈感源泉所在。
高校教師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教者,更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者。因此,教師空間自然也承擔了文化傳播的功能。
1.傳播思想文化
在一個自媒體的時代,每個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個不同文化的自媒體,大學城居民(師生)的相互瀏覽、交流、互動、學習的過程自然就成為了接受文化與傳播文化的過程。理科工科教師空間傳播的是科技文化,藝術與設計教師空間傳播的是藝術文化……如此多的教師空間就構成了多樣、分散而成體系的文化傳播陣地。
2.提高個人審美修養(yǎng)
教師們在空間進行的瀏覽與交流互動、接受與傳播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yǎng)、提升審美品味的過程。這樣,教師空間又自然成為了一個面向大學城所有居民的、自發(fā)的美育與素質教育場所。
以上六大功能中,資源儲備功能是基礎,是保證;交流展示功能是手段性功能,從學習功能、教學功能、學術研究功能到文化傳播功能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使用,離不開交流互動;教學功能與學習功能是教師空間的核心功能。為所有師生構建一個開放式的、潛能無限的學習家園;學術研究與文化傳播功能無疑是教師空間的輔助功能,在完成教與學任務的同時,又于興趣所致中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與學術水平,同時又潛移默化式地傳播了優(yōu)秀文化。
G434
B
1673-8454(2012)05-0087-02
①見《教師空間資源的來源及分類》,大學城http://www.worlduc.com/blog.aspx?bid=2903677。
(編輯:王天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