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英
自發(fā)性氣胸是呼吸科的常見急癥,目前治療方法是多次胸腔穿刺抽氣、胸腔閉式引流,內科治療無效行手術治療,胸腔鏡或開胸手術,閉式引流治療中常規(guī)引流導管管徑較粗,所以創(chuàng)傷性較大,患者疼痛明顯,且活動不方便,較易發(fā)生并發(fā)癥。我們應用一次性中心靜脈導管微創(chuàng)閉式引流治療自發(fā)性氣胸患者21例,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21例均為自發(fā)性氣胸,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齡14歲~71歲。其中特發(fā)性氣胸8例,肺癌氣胸4例,有肺結核史者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7例?;颊吲R床表現(xiàn)為突感胸痛、胸悶、氣促、咳嗽,嚴重者呼吸困難。檢查患者可有氣管向健側移位,患側肺部側叩診呈鼓音,呼吸音減弱或消失,X線檢查見肺組織受壓、氣胸改變,少部分病人有胸腔積液,X線檢查明確氣胸診斷。肺受壓程度小于20%者2例,20%~50%者14例,50%以上者5例。氣胸發(fā)生2次以上者3例。
1.2.1 材料準備
一次性中心靜脈導管針一套,不用剪側孔,三通一個,玻璃接頭一個,橡皮管一根,以連接導管及水封瓶,一次性水封瓶一個,鹽水500毫升。
1.2.2 閉式引流方法
根據(jù)胸片顯示的氣胸情況決定胸穿部位,多選擇第二肋間鎖骨中線偏外處,患者可以取坐位或平臥位,常規(guī)碘伏局部皮膚消毒,鋪無菌巾,常規(guī)2%利多卡因局麻,進入胸腔抽出氣體后,換穿刺針,進入胸腔有落空感后,回抽有氣體,取導絲從穿刺針尾部孔導入胸腔約10~15cm,退出穿刺針。可以直接置入一次性中心靜脈導管,部分患者需要擴孔,導管置入10cm左右,固定導管,導管外接三通、玻璃接頭、橡皮管連接水封瓶??梢娝馄恳鞴軆人▌踊蛴袣馀菀绯?,囑患者多咳嗽及活動,以利肺復張。
本組21例中18例痊愈,2例需要換粗管閉式引流,1例需要手術治療,均為肺壓縮50%以上者,痊愈者引流時間為2~7天。不良反應:皮下氣腫2例,導管堵塞1例,無明顯疼痛者。
在自發(fā)性氣胸的治療措施中,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包括胸腔鏡或開胸手術,采用胸腔鏡治療被認為是最理想的[1],但胸腔鏡治療自發(fā)性氣胸比手術創(chuàng)傷小,且多可避免氣胸復發(fā),但是,受條件所限目前基層醫(yī)院多沒有開展此項技術,且費用較大,患者負擔較重。而且絕大多數(shù)患者可以經(jīng)非手術治療而治愈,只有少數(shù)患者,即 10%~20%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2]。傳統(tǒng)的胸腔閉式引流術所用引流管口徑較粗,而且需要切開胸壁,縫合固定引流管,局部組織損傷較大,縫合后穿刺部位遺留疤痕,操作繁瑣,且可發(fā)生切口疼痛、出血、感染及皮下氣腫等并發(fā)癥,患者不易接受。故尋找一種安全、簡便、有效的方法已成共識,一次性中心靜脈導管治療氣胸目前應用較多,其操作簡單,損傷小,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且化學性能穩(wěn)定,組織相容性好,質地柔軟,X線下可以顯影,操作方便,對血管局部組織刺激小,不易形成血腫,保留時間長[3]。我們在臨床應用中發(fā)現(xiàn),因為導管細,引流較粗管不暢,采取持續(xù)負壓吸引較麻煩,患者活動不便。因此,我們讓患者多活動及咳嗽,以利肺復張,但是部分患者需要換粗管引流或手術治療。我們認為指望應用一次性中心靜脈導管閉式引流治愈全部自發(fā)性氣胸患者是不科學和不現(xiàn)實的,能治愈大多數(shù)患者已經(jīng)非常滿意,對肺壓縮較重,尤其壓縮 75%以上者,如細管引流不暢則需要及時更換粗管。我們應用一次性中心靜脈導管閉式引流治療氣胸操作方便,損傷小,并發(fā)癥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應用。
[1]邢祖林.胸膜疾病治療方案探討[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1):19-21.
[2]劉又寧,主編.呼吸內科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445.
[3]黃澤寬.靜脈導管在漿膜腔疾病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3,10(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