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銘賢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倫理學部,上海 201203)
賀“三老”八十大壽
沈銘賢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倫理學部,上海 201203)
2012年,對于中國的生命倫理學工作者來說,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正是在這一年,我們尊敬的師長和朋友胡慶澧、邱仁宗、杜治政三位教授均恰逢八十大壽。我們謹向“三老”致以真摯的祝賀和真誠的敬意!
胡先生在“三老”中是我認識最晚,又是目前接觸最多的一位。1998年,胡先生從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副總干事的崗位上退下來,WHO為他在美麗的維也納準備了住房等優(yōu)厚條件,但他還是低調回地到了上海。他默默地選擇參加一些會議,有時也插上講幾句,發(fā)表些評論,總是那么到位,那么眼界開闊,那么風度翩翩。于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他,喜歡上他,尊敬著他,胡先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覺地成了上海生命倫理學界的核心人物。確實沒有任何刻意安排。記得有一次我向邱仁宗先生介紹胡先生,他十分高興,掩不住羨慕的心情,大聲說:上海有這么珍貴的資源,太好了!杜治政先生則對我說,胡先生是真正的紳士。2006年,第8屆國際生命倫理學大會在北京召開,當時有人造謠滋事,說我國有一個專供活體器官移植的“準奧斯威辛集中營”。一些國際友人帶著疑慮與會,氣氛一度相當緊張。胡先生主持高峰會議。他如實介紹我國在生命倫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也坦陳一些困難和不足,與國際友人真誠交流和討論,取得很好效果。會后,他通過媒體向國務院主管領導反映國內外器官移植的情況和問題,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主管領導作了很長的批示。他還打電話給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說器官移植條例草案中的某一條款“必須取消”,后來此條果然被取消了。胡先生曾在WHO工作20年,現在又是國際生命倫理委員會委員,在世界衛(wèi)生界和生命倫理學界有著廣泛聯系和崇高聲譽,在國際學術活動中,有沒有他參與,大不一樣。他回國十余年,有效地拓展了我國生命倫理學的影響和話語權,功德無量。在和胡先生接觸中,我常常驚異于他過人的精力和熱情,驚異于他方方面面的周到考慮?;蛟S,這便是胡先生“氣場”特別大的一個原因吧。
邱先生是我認識最早的同行。1960年我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上海社科院哲學所工作,邱先生當時在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在《自然辯證法通訊》刊物上,我不時翻譯一點俄文資料投過去。正是通過這本雜志,我認識了邱先生。后來又在《文匯報》“自然辯證法筆談”上拜讀他的大作。1979年廣州醫(yī)學辯證法講習會上,我才見到邱先生。正是在那次會上,邱先生介紹了西方生命倫理學發(fā)展的動態(tài),產生了廣泛影響,也引導我走上這條路。1987年,邱先生的大作《生命倫理學》出版,我是第一批讀者,并多次在報刊介紹、評論。邱先生培養(yǎng)了我國最早一批生命倫理學博士、碩士研究生,現在多數已成為中堅力量和帶頭人,這方面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邱先生是離休老干部,敢于直言??萍疾?、衛(wèi)生部發(fā)布關于胚胎干細胞倫理指導原則后,邱先生公開撰文,在肯定的同時也提出了批評,引起震動。據我所知,在國際學術活動中,邱先生也和一些國外學者熱烈論辯,尤其是在有關我國生命倫理問題上。這種坦誠的品格難能可貴,備受敬重。2009年,我在濟南召開的生命倫理學學術討論會上通報了邱先生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維森納生命倫理學獎”的喜訊,熱情的掌聲和開心的笑容表明,這是眾望所歸。一位中國學者,通過長期的扎實的努力,能夠在新興的、科學與人文交叉的領域獲得國際上的肯定和榮譽,實在是太不容易也太珍貴了。邱先生作為我國生命倫理學開創(chuàng)者的地位是歷史的真實,不可動搖。
我和杜先生相識于廣州講習會,至今已30余載,是少數幾個無話不談的“諍友”之一。當年他承接創(chuàng)辦《醫(yī)學與哲學》雜志的重擔,除了佩服他的熱情和勇氣之外,說實在的也有點擔心。30年一本一本的雜志,那白紙黑字無可爭辯地證明,他成功了。為此,杜先生真是嘔心瀝血。作為主編,他不僅要組稿審稿,更要不停地寫稿,寫重頭的專論。在市場經濟的大潮沖擊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人道主義的傳統(tǒng)遭遇挑戰(zhàn)的重要時刻,杜先生敏銳地指出,醫(yī)學人文主義并不排斥必要的合理的功利,功利主義在本原上也不否定人道。在市場經濟下應該堅守人道主義的宗旨,努力去實踐“功利人道主義”。這對于當時迷茫困惑的人,不啻是一劑清醒的良藥。面對一些醫(yī)院熱衷于片面追求分科,專業(yè)越分越細,既不利于病人也不利于醫(yī)學發(fā)展的狀況,杜先生聯合有識之士,倡導“醫(yī)學整合”。特別是,有感于當今醫(yī)療衛(wèi)生界對技術的過分依賴,對經濟效益的過分追求,導致對醫(yī)學目的的背離,杜先生從學術的高度提出“技術主體化”、“資本主體化”的概念,并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這一貢獻必將載入史冊。杜先生還主持并參加中國醫(yī)師職業(yè)精神的大型系列調查,為學界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杜先生和許志偉教授主編的《醫(yī)學倫理學辭典》,為我們提供了比較完備、權威的專業(yè)工具書。目前,他正在主編我國第一本《中華醫(yī)學百科全書》的《醫(yī)學倫理學卷》。杜先生被公認為我國醫(yī)學哲學的領軍人物,但他一直低調、厚道。
我們慶賀“三老”八十大壽,毫無疑問,最大的愿望就是?!叭稀苯】甸L壽?!叭稀币廊簧砜刁w健,思路清晰,活躍在第一線,這是我們的幸運。但我們還是衷心地希望“三老”以健康為第一,頤養(yǎng)天年,適當減少工作量。同時要以此為契機,向“三老”學習,思考如何切切實實把生命倫理的事業(yè)向前推進。我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工作要做、很多困難要面對。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和豐碩的成果來慶賀“三老”八十大壽吧。這才是最好的禮物,相信也是“三老”共同的最大心愿。
再一次?!叭稀苯】甸L壽、順心勝意!
〔編 輯 張 茜〕
Congratulations on Eightieth Birthday of HU Qing-li,QIU Ren-zong and DU Zhi-zheng
SHEN Ming-xian
(Department of Ethics,Chinese National Human Genome Center at Shanghai,Shanghai 201203,China)
R161.7
D
1001-8565(2012)03-0297-02
2012-03-01〕
201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