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書鋒
(河南省襄城縣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河南 襄城 452670)
眼眶外傷性骨折發(fā)生率逐年增多,以眶內壁骨折多見。當眼球受到鈍力打擊、車禍、高空墜落時,眶內壓迅速增高,眶壁極易發(fā)生骨折[1]。由于眶內側壁最薄,所以發(fā)生骨折概率最高。但是由于眼內壁的骨折癥狀表現與眼肌麻痹等外部癥狀相似度大,如不通過X線檢查、超聲檢測、以及CT掃描等手段進行準確確診,便會造成延誤治療的嚴重后果。本研究對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眼科和急診收治的40名眼眶內壁發(fā)生骨折的患者進行相關治療的情況,現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病例共40例,全部是在我院眼科和急診科進行診療的患者。經常規(guī)觀測,患者均具有較明顯的外傷癥狀;經過對眼部的CT掃描,可發(fā)現部分患者的全部眼眶出現內壁內陷的現象,并且患者的眼眶明顯增寬;經過超聲探測,發(fā)現患者的被嵌塞的眼外肌出現增厚現象。據統計40例眶內壁骨折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6.4歲。女性患者12例,年齡25~45歲,平均年齡32歲?;颊叩呐R床表現癥狀多表現為視力明顯下降,出現重影或模糊的情況,框組織周圍出現明顯的水腫以及部分患者鼻腔出現大量血水。
在手術前,要確定患者癥狀是否符合手術指征,方法為先對患者進行保守的藥物治療,如果在治療療程后,患者的眼部浮腫和重影復視現象消失,則可取消手術治療;但是如果上述癥狀仍有其中一項未痊愈,則必須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時使患者仰臥與床,對患者采取麻醉措施(至于采取全麻還是局部麻醉可酌情而為),然后使用纖維鼻咽喉鏡設備,在實時直視的情況下,經過鼻腔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篩竇開放手術。在利用鼻鏡的情況下,小心的將鼻甲中部折斷,然后沿著中隔方向慢慢前移,盡可能的擴大進路,然后對鉤突進行分離切除,從而使篩泡完全暴露于鼻內鏡觀察視線內,然后運用常規(guī)手段將篩泡內部污血進行清除,最后在鼻內鏡的觀測下,仔細檢查樣紙板是否有破碎現象以及對確定直肌的嵌入是否規(guī)范。對合并有眼球挫傷者,同時給予對癥治療,于內窺鏡下經篩竇行眶內側壁復位術,對合并有眼球穿通傷者,給予眼球清創(chuàng)縫合術,對合并眼肌嵌頓麻痹(眶下壁骨折)者,經上頜竇行眶下壁復位術。在進行開放篩竇的同時,手術者要通過內鏡仔細觀察框內側壁的脂肪和內肌是否出現了內移的現象,眶組織周圍的直肌是否因鈍性開始分離,眶骨膜和眶內壁是否因為此種現象而分開。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眶內側壁的骨膜,防止眶內容物脫落,如發(fā)現,應小心進行剝離或者是慢慢推頂使其納回眶內,最好不要因為剪除脫落物而導致眼球內陷的加重。準確測量骨洞內的范圍,然后用厚度為1mm的硅膠板,慢慢的沿著骨洞納入到眶內,使其平整,進行矯正。可根據病情及患者情況,合理選擇填充層數。全部完成后,進行止血工作,最后可用凡士林紗條和大霉素明膠海綿進行術后填充,保持四十八小時候后,可根據患者狀況自行取出。
單純眶內壁骨折者,視力1.0,眼位正位,眼肌活動自如,復視完全消失、雙眼球對稱、突出度不超過2mm;合并眼球挫傷者,視力0.6-1.0,眼位正位,眼肌活動自如,復視改善;合并眼球穿通傷者,視力0.01~0.20;共治愈36例,有效率為90.0%,術后無任何患者發(fā)生感染病狀。
眼眶的骨折一般為兩種類型,一種眶內壁的骨折,另一種是下壁骨折?;颊甙l(fā)生眶骨折后,多會造成眶內組織的水腫和眶內肌肉移位等現象,通常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嚴重影響,主要表現為視力下降,復視等現象?;颊咭话銈罂啥枷冗M行藥物注射的保守治療一到兩個星期左右,治療結束后如果局部出血現象開始停止、水腫也逐漸消退,但是復視的現象仍存在,則應入院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手術治療[2,3]。入院后采用纖維鼻咽喉鏡下經鼻治療眶內側壁骨折,不需做顏面部切口,不留瘢痕;手術創(chuàng)傷小,治療的時間短;患者在手術中出血量少,并且通過內鏡手術視野清晰。由此可見纖維鼻咽喉鏡下經鼻治療眶內壁骨折的手術[4,5],是治療眶內壁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儲進.小兒纖維鼻咽喉鏡檢查的安全性探討[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23(11):501-505.
[2]高蕾.纖維鼻咽喉鏡下診治咽部異物56例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23):809-810.
[3]師冬娜.纖維鼻咽喉鏡檢查小兒聲嘶62例臨床分析[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09,41(7):803-804.
[4]梁桂珍,侯穗波,單衍梅,等.纖維鼻咽喉鏡的檢查及護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30(4):494-495.
[5]李皓諄,鄧蔚,莫蘭,等.鼻內鏡下鼻中隔軟骨修復治療爆裂性眼眶內側壁骨折[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23(9):39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