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平
山西省忻州市榮軍精神病醫(yī)院,山西 忻州 034000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
趙美平
山西省忻州市榮軍精神病醫(yī)院,山西 忻州 034000
目的:探討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措施。方法:通過綜合分析83例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問題及特點,提出了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83例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間,未發(fā)生任何意外,治療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結論:根據(j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特點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病情的穩(wěn)定和精神的康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年;精神病;護理措施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增多,據(jù)有關資料顯示,我國老年人已超過總人口的10%。老年精神病患者也不斷增加。在精神醫(yī)學領域中,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問題也日趨突出,應當引起社會和醫(yī)學界的高度重視。老年精神病患者因生理功能衰退、生活能力下降及心理狀況改變,使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問題存在一定的特點。現(xiàn)將2007-2008年之間我院收治的60歲以上的8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護理問題及護理干預措施綜述如下。
2007-2008年,我院收治83例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男65例,女18例,其中精神分裂癥69例,情感障礙2例,焦慮癥5例,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2例,其他5例。首次住院26例,兩次以上住院為57例。
2.1 自理缺陷 由于老年患者腦功能退化,表現(xiàn)感知覺減退和運動遲緩;記憶力減退;智力減退,甚至表現(xiàn)癡呆;合并軀體疾病等。生理功能減弱,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下降,而且易發(fā)生自傷。
2.2 睡眠障礙 本組83例患者中,75例出現(xiàn)睡眠障礙。老年患者住院后,由于全身生理功能減退,不適感增強;對住院后新環(huán)境的變化不適應;精神癥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常常表現(xiàn)為失眠、入睡困難、早醒、睡眠規(guī)律倒置、時醒時睡等。
2.3 身體機能減退 老年患者由于全身各臟器功能衰退,對藥物的敏感性增強,耐受性降低,很容易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而抗精神病藥物作用強,不良反應較多,可能會引起遲發(fā)性運動障礙、錐體外系反應、便秘、吞咽困難、體位性低血壓等副反應。以便秘最多見,本組有45例出現(xiàn)便秘癥狀。
2.4 精神困擾 本院收治的83例患者中有5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困擾。主要是與精神癥狀有關,常表現(xiàn)生氣、敵對等情緒反應。還與軀體疾病引起的不適,表現(xiàn)為恐懼,哭泣及退縮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有的患者因為環(huán)境不適應而出現(xiàn)緊張、恐懼等。
2.5 發(fā)生并發(fā)癥 因老年人機體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加之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和藥物的一些不良反應,可能并發(fā)肺部感染、腸炎、褥瘡、跌傷等。
3.1 生活護理
3.1.1 飲食 精神障礙患者常常出現(xiàn)拒食、厭食、搶食、暴飲暴食或吞食異物、撿食臟物等飲食異?,F(xiàn)象。在精神藥物不良反應的影響下有的病人會出現(xiàn)吞咽困難、噎食、惡心、嘔吐等。這些都是在飲食護理中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是一切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1]。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減弱,有些患者牙齒脫落、殘缺,咀嚼功能差,因此,選擇食物時,要保持營養(yǎng)的平衡,適當限制熱量的攝入,給予足夠的優(yōu)質(zhì)蛋白、低脂肪、低糖、低鹽、高維生素和適量的含鈣、鐵食物。同時,食物加工應細、松、軟,給牙齒咀嚼機會,既要保證營養(yǎng),又要便于消化。就餐環(huán)境應寬敞、明亮、清潔。使用不易損壞、清潔消毒的碗筷,進餐前督促病人洗手。生活能夠自理,一般情況好的病人,可以采取集體進餐;生活不能自理的或特殊的患者由專人照顧。對有厭食、拒食行為的患者要想方設法勸其進食,進食量不夠的病人按照醫(yī)囑給予鼻飼或靜脈輸液。對搶食、暴飲暴食的患者可適當隔離,限制其進餐量及進餐速度。錐體外系反應嚴重的病人進食速度要慢,防止發(fā)生噎食。
3.1.2 睡眠 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大多睡眠較差。睡眠屬于保護性抑制過程,睡眠的好壞預示著患者病情的好轉、波動或加劇。因此,確保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的良好睡眠至關重要。首先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床位要舒適,光線要柔和,空氣要新鮮流通,工作人員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其次,促進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睡前避免飲茶及咖啡類飲料,并囑患者用熱水泡腳。對確定難以入睡或大喊大叫者,可按醫(yī)囑給予一些鎮(zhèn)靜、催眠藥物,引導其入睡。另外,護理人員要加強巡視,嚴防意外。
3.1.3 個人衛(wèi)生 老年精神病患者自理能力差,所以要為病人提供及時和經(jīng)?;幕A護理。定期給予洗澡、更衣、理發(fā)、修剪指 (趾)甲,做到三短四潔。尤其要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預防并發(fā)癥。同時,老年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易出現(xiàn)尿儲留和便秘。對生活不能自理或無主訴的患者尤其應注意排泄情況。平時督促患者多飲水、多活動,多食水果以預防便秘。老年患者大多生活懶散,主訴性差,所以要關心患者衣著冷暖,預防受涼感冒等軀體合并癥。
3.2 安全護理
3.2.1 掌握病情,有針對性地進行防范 由于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各器官機能逐漸退化,反應遲鈍,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加上心理改變和藥物的一些不良反應,患者多數(shù)具有反應不敏感、步態(tài)不穩(wěn)、協(xié)調(diào)能力差及咀嚼吞咽困難等特點。護理人員要經(jīng)常巡查病房,嚴密觀察患者的言行舉止,及時發(fā)現(xiàn)有傷人、自傷、毀物、逃跑企圖的患者。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多觀察、多幫助,喂食要緩慢耐心;對長期臥床患者,要定期翻身,局部按摩;對抑郁癥患者要多開導,密切巡視,細心觀察,防止發(fā)生意外。
3.2.2 加強安全管理 定期檢查病房設施,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維修;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及時收集危險物品;確?;颊叻幇踩?,要堅持“送藥到口、檢查服用、服后離開”的原則;患者吸煙、探視應有指定的時間、地點,專人負責;經(jīng)常進行安全知識宣教。
3.3 心理護理
3.3.1 了解患者精神困擾的原因和表現(xiàn) 老年患者常有各種心理特征[2],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有時要比其他精神病患者復雜的多??謶?、緊張、多疑、固執(zhí)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突出的特點。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工作。
3.3.2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長期住院,受藥物作用的影響,再加上環(huán)境、生活習慣的改變,對外界環(huán)境逐漸失去興趣,情緒抑郁,終日沉默寡言,不愿與人交流。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熱情而誠懇的語言交流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前提。刺激性言語和生硬的態(tài)度都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產(chǎn)生違拗心理。醫(yī)護人員的關懷和體諒會使患者增添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3.3 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根據(jù)精神病患者的臨床特點,采取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了解有關疾病常識,以提高住院的適應能力[3]。護理人員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病人做精神病基礎知識的宣教,多鼓勵患者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體活動,如看電視、打牌、下棋、聽音樂、散步等。并且多鼓勵患者表達情感,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提高對自身疾病的理性認識,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另外,還應向其家屬、親友、單位等做好解釋工作,使他們對精神病患者有一個正確認識,能正確地對待患者,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周圍環(huán)境。
4.1 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問題至關重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隨著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及健康情況,老年常見病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而老年精神障礙患者更應得到高度重視。近年來,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礙患者不斷增加,我們深感做好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責任大、任務重。只有對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問題及生理心理特點進行全面地分析,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人性化護理。今后還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與探討。
4.2 護理人員必須不斷提高業(yè)務素質(zhì) 新形勢下,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護理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要根據(jù)實際工作的需要,不斷加強學習,更新知識結構,精神科護理人員還要熟悉和掌握醫(yī)學心理知識以及溝通技巧,并能很好地運用它為患者服務,使患者得到最優(yōu)質(zhì)的服務,最大限度的康復。
[1]范彬彬.老年住院患者抑郁障礙與心理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06,12(14):1289
[2]沈漁邨.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8:596~601
[3]陳惠芳.心理輔導在健康中的作用 [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9
R473.74
A
1007-8517(2012)21-0056-02
201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