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
(云南省精神病院 昆明 650224)
淺談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許冬
(云南省精神病院 昆明 650224)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其成長發(fā)育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程,是其初具獨立思考、自我反思,由自然人向社會人過度的心理反應。青少年父母及學校老師應采取積極接納的態(tài)度看待孩子這一成長過程,并給予正確誘導,使其健康茁長成長。
青少年 逆反心理成因 對策
主觀上,青少年正處于“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jiān)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傾向于持批判態(tài)度。正是由于他們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陀^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往往也會導致逆反心理。
從傳統(tǒng)文化層面講,中國封建社會一再講求君臣父子的關系及等級關系,我們一貫教育孩子,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這樣才是好孩子。因為父母的養(yǎng)育管教方式也體現為包辦代替、過度保護。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有時發(fā)現光聽話是不夠的,也就萌發(fā)了自己的想法,此時,隨著青少年社會化的進程,接觸社會的機會的增多,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家長怎么說就怎么做去做;而此時的家長感到自己被頂撞了,心里有種失落感,自己不再能百分百指揮孩子了,自然而然就覺得孩子逆反了。有的孩子還肩負著父母的派遣任務,即父母將自己未能完成現實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未能考上名牌大學,未能當上律師等,統(tǒng)統(tǒng)寄予希望在孩子身上實現,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產品,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青春期的青少年不接受父母的安排時,就被誤扣上“逆反”的帽子。有研究顯示,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人格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若出現偏差,可導致抑郁、焦慮現象的產生。
人們都有這樣一種體會,孩子在上幼兒園、小學的時候,將老師的話當做圣旨,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師不在是絕對權威。在家中亦如此。隨著社會不斷變革,文化市場的開放,在西方文化不斷滲透進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互聯(lián)網絡的應用推行、普及,青少年學習應用新技術的程度較父母們快,知識更新快,接受新事物沒有父母的存在的顧慮,因為,此時的父母在青少年心目中的絕對權威不復存在。有時甚至嫌父母沒有文化、沒有知識,在與父母交談時就會顯得不耐煩,甚至發(fā)生沖突、頂撞,產生對立情緒,怨恨情緒。
父母們的受教育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而目前青少年們很少有人接受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傳統(tǒng)教育,甚至連邁代社會也了解得不多。在父母一方,對職業(yè)的看法是求穩(wěn)定,而青少年卻認為喜歡這種職業(yè)才是前提,價值觀并非是一元論,而是多元論,多種價值并存。
核心家庭與青少年亞文化的出現,使青少年的社會化更多的受同輩群體的影響。隨著同輩群體的出現,乃至青少年亞文化的形成,青少年就更多地向同輩群體或組織中尋求情感上的認同與支撐,發(fā)展自己的獨立性。當然,我們不排除其中有些青少年一方面試著強迫自己接受父母的思想意念,另一方面又企求尊重同輩群體或組織中的規(guī)范,希望為同伴所接納。但是兩者兼顧,雖用心良苦,效果卻往往不佳。而大多數努力的結果是寧愿受父母的不理解,也不愿意受同伴的冷眼、冷言乃至排斥的待遇,因為被同伴看不起與孤立的滋味是難受的。
做父母的要注意對孩子的養(yǎng)育方式,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當看到,青少年在這一時期產生上述種種疑問,正是他們成熟起來的表現,是開始進行反思的表現,是獨立思考的開始。在青少年逆反心理面前,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告訴他們,我們要求你們去做的只是諸多行為方式之一,在你們面前,有著各種理論和意見,有著多種行為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采取了不同的行為方式,我們所教導你們的,只是我們認為最好的行為方式。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理性的人、一個成熟的人,你就要認真地思考,比較各種可能的選擇路徑,看看哪一種行為方式最有益于你自己、他人以及社會。在一個多元價值觀并存的現實社會中,只告訴青少年一種生活方式,只規(guī)定他們按照你所允許的生活方式生活,同時又不充分地說明其理由,這對于希望獨立,正在成熟起來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一種最大的困惑。
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要掌握好青少年心理發(fā)展不平衡性這個規(guī)律;不失時機地幫助青少年克服消極心理,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與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關系,要與他們交朋友,以誠相待,以身作則,要愛護和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和場合,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導,堅決反對以簡單、壓制和粗暴的形式對待青少年。
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他們社會化的過程。使自己在諸方面適應社會,具有社會人所具有的意識與規(guī)范,在社會中習得與他人交往的能力,這些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這種社會化過程對青少年的影響實際上是受到社會本身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影響的。如果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是正面的,這種社會化過程也就是青少年道德成長的過程。反過來,則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是負面的。所以,建立一個健康的政治社會,形成好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即使是在一個健康的政治社會中,其中也不乏各種錯誤的思潮,如果青少年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可能誤入歧途。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引導和發(fā)展青少年逆反心理中表現出來的獨立思考和自我決斷的意識,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那么,無論社會政治狀態(tài)優(yōu)劣,他們都可以做出正確的決斷,這豈不是更好一些嗎?
G444
A
1674-0742(2012)02(b)-0182-01
201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