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美聲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主要發(fā)病機制是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尤其斑塊破裂作為該病發(fā)生中最為重要的始動環(huán)節(jié),成為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1]。降脂藥物阿托伐他汀具有調脂、穩(wěn)定斑塊、阻止粥樣斑塊進一步發(fā)展等功效[2]。本研究對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效果進行對比,以期探尋一種較為合理的藥物劑量,既能提高治療效果,又能最大限度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1.1 一般資料 2009年4月—2010年5月在本院隨機抽取87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所有患者符合美國心臟學會(ACC)和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AHA)診斷標準[3]。剔除:肝腎功能不全者;結締組織病、自身免疫疾病、惡性腫瘤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近半年有外傷或手術者;近一個月內服用過他汀類降脂藥物及維生素E者;未按照本次研究規(guī)定執(zhí)行者。86例急性冠脈綜合征者男63例,女24例;年齡45歲~78歲(65歲±3歲);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3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3例。
1.2 觀察方法 回顧性分析87例急性冠脈綜合征者一般資料,根據(jù)阿托伐他汀劑量分為20mg/d組、40mg/d組、80mg/d組,每組29例。對3組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參考臨床試驗設計標準,由專人對3組急性冠脈綜合征者給藥方法、血清總膽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C反應蛋白和不良事件進行觀察與記錄分析。
表1 3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臨床資料對比
1.3 給藥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包括硝酸酯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低分子肝素抗凝處理等。在上述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所有患者均加用阿托伐他汀,分別給予阿托伐他汀20mg/d、40mg/d、80mg/d,所有患者均于20:00進行口服,連續(xù)應用6個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取SPSS13.0軟件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卡方檢驗。
2.1 3組血脂水平、C反應蛋白含量檢測 3種藥物劑量均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和C反應蛋白含量,但80mg/d組與40mg/d組在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C反應蛋白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3組患者血脂水平和C反應蛋白對比(±s)
表2 3組患者血脂水平和C反應蛋白對比(±s)
組別 血脂水平(mmol/L)總膽固醇 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C反應蛋白g/L 20mg/d組 給藥前 6.15±0.55 2.25±1.20 1.06±0.22 3.80±0.70 6.50±0.56給藥1個月 4.90±0.801) 2.08±1.32 1.06±0.20 3.00±0.441) 3.90±0.401)給藥3個月 4.25±0.641) 1.92±1.041) 1.08±0.13 2.80±0.421) 3.68±0.251)給藥6個月 3.97±0.521) 1.72±1.001) 1.11±0.10 2.50±0.401) 3.30±0.301)40mg/d組 給藥前 6.10±0.60 2.30±1.09 1.08±0.20 3.72±0.65 6.48±0.54給藥1個月 4.10±0.721) 1.99±1.141) 1.08±0.17 2.68±0.491)2) 3.40±0.321)給藥3個月 3.90±0.751)2) 1.73±1.051)2) 1.09±0.15 2.29±0.451)2) 2.90±0.201)2)給藥6個月 3.69±0.541)2) 1.57±1.061)2) 1.20±0.201)2) 1.98±0.471)2) 2.82±0.151)2)80mg/d組 給藥前 6.15±0.60 2.15±1.10 1.07±0.20 3.75±0.60 6.50±0.47給藥1個月 4.00±0.751) 1.89±1.201) 1.08±0.21 2.40±0.721) 3.40±0.211)給藥3個月 3.88±0.801) 1.55±1.231) 1.10±0.20 2.00±0.681) 2.85±0.141)給藥6個月 3.42±0.681) 1.46±1.121) 1.26±0.301) 1.78±0.541) 2.80±0.101)與同組給藥前相比,1)P<0.05;與20mg/d組相比,2)P<0.05
2.2 3組心血管事件和藥物不良反應 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40 mg/d組與20mg/d組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0mg/d組與20mg/d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3組心血管事件和藥物不良反應例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一種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心血管疾病,根據(jù)其發(fā)病特點,積極給予穩(wěn)定斑塊、調控血脂及減少炎癥反應,對提高存活率和改善預后至關重要。臨床常選取他汀類藥物治療,但此類藥物存在有肝腎功能損傷和肌肉損傷等不良反應[4],臨床往往用量偏小而極大消弱了他汀類藥物治療效果。
阿托伐他汀屬于HMG-CoA還原酶選擇性抑制劑,通過競爭性作用有效抑制膽固醇合成,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數(shù)量且使其活性增強,促進血漿低密度脂蛋白清除[5];同時阿托伐他汀還能減少肝臟C反應蛋白生成且加速其清除,抑制炎癥反應等。本次選取阿托伐他汀不同劑量進行效果觀察,本研究顯示,阿托伐他汀20mg/d、40mg/d、80mg/d均能調控患者血脂水平和C反應蛋白水平,但40mg/d劑量在改善血脂和C反應蛋白方面優(yōu)于20mg/d劑量,而80mg/d與40mg/d相比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中、高劑量阿托伐他汀能夠更好且有效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心血管事件和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來看,80mg/d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升高,因此降低了用藥安全性,使其風險系數(shù)增高,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者采取阿托伐他汀40mg/d劑量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耐受性。對于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劑量,目前推薦40mg/d劑量。本研究樣本量有限和研究時間較短,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和延長隨訪時間以獲得有價值的數(shù)據(jù),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jù)。
[1]張運,陳文強.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8(1):3-5.
[2]袁安平,許海彬.他汀類藥物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09,23:65.
[3]Nissen SE.Hight-dose statin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ot just lipid levels[J].JAMA,2004,292:1307-1316.
[4]何貴新,盧健棋,潘朝鋅.早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及安全性[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1,17(1):24-26.
[5]張曉霞.急性冠脈綜合癥阿托伐他汀序貫治療臨床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0,6: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