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萍, 夏芹, 李浴峰
如今人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慢性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越來越凸顯,而腫瘤又是威脅人類健康極為嚴重的疾病。無論從身體、心理還是經濟方面,腫瘤均給人類帶來了極為沉重的負擔[1],而造成腫瘤發(fā)生的眾多原因中,生活方式占到了60%[2,3]。因此,必須思考從腫瘤的危險因素即生活方式上對其進行預防,這是需要我們急切探討的問題。
我國在腫瘤防治方面呈現(xiàn)以下特點:第一,重視治療、輕視預防的現(xiàn)象仍然是目前防控腫瘤的主流模式。在癌癥的防控方面,我國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腫瘤并沒有因此得以減緩,反而還有上升的現(xiàn)象。目前,我國在腫瘤的預防方面,理念較為陳舊,未有系統(tǒng)的健康管理理念。醫(yī)院依然以治療中晚期患者為主,治療花費較大,醫(yī)療資源浪費現(xiàn)象較為突出[4]。第二,治療不及時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因為癌癥病程長,發(fā)生原因復雜,所以早期診斷率較低,誤診情況較為普遍,大多數(shù)腫瘤患者被確診后基本上已發(fā)展為中晚期。此外,因為腫瘤早期臨床表現(xiàn)復雜、隱匿、輕重不一,病人發(fā)現(xiàn)以及就診的時間往往較晚,因而延誤治療的現(xiàn)象極為常見。第三,臨床治療效果尚未取得較大突破。先進的儀器設備和雄厚的師資力量雖然使癌癥的治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但仍未突破手術、放療、化療的傳統(tǒng)治療模式,目前腫瘤仍屬不治之癥,其療程長、預后差的現(xiàn)狀仍未改變[5]。高姍等[6]研究發(fā)現(xiàn),全球肝癌患者生存率水平很低,生命質量亦很差。第四,截止目前,我國尚未研究出防控腫瘤的健康管理模式。國外一些發(fā)達國家已逐步探索出了適合各種病種的健康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
健康管理是指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地監(jiān)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7]。通過對目標人群進行健康信息收集、風險評估,從而將人群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3類,然后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個性化的行為指導和干預,并且對其進行動態(tài)的效果評價。在腫瘤預防方面,健康管理可對人群暴露的不同程度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或對患者進行疾病分析,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從源頭上預防腫瘤的發(fā)生或提高患者生命質量。諸多研究表明,健康管理在對改善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相關指標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8,9]。王金成[10]研究發(fā)現(xiàn),經過半年的健康管理,職工的肥胖及血脂異常指標與管理前相比有了極為明顯的改善。芬蘭實施健康管理模式后,該國北卡省25~64歲男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肺癌死亡率分別下降了68%、73%、71%[11]。通過長期探索,健康管理在美國的發(fā)展日益成熟與完善,目前有70%的美國人享受健康管理服務[12,13],在實施健康管理后,1978~1983年間美國冠心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發(fā)病率分別下降16%和4%[14]。因此,健康管理對腫瘤等慢性病的預防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危險因素是指接受暴露后增加患病危險性的因素,它可能是導致疾病發(fā)生的直接原因,也可能是多種因素聯(lián)合作用中的一個伴隨因素[15]。首先,通過健康體檢以及生活方式問卷調查篩查腫瘤危險因素[16],進而運用健康管理系統(tǒng)對所篩查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并據(jù)此對人群進行高、中、低危分類或確診腫瘤患者,為下一步制定具有個性化的腫瘤干預方案提供依據(jù)。
根據(jù)所篩查的腫瘤危險因素,評估目標人群患腫瘤的風險大小,或對腫瘤患者進行疾病分析。第一,對目標人群膳食結構進行評估。通過填寫個體膳食評估問卷,對其膳食結構進行評價和檢測,從而給出膳食分析報告和個性化的膳食處方。使個體了解自身飲食結構的合理性,目前還存在哪些不良飲食習慣,比如蔬菜纖維素攝入量是否充足,是否存在高脂高鹽的飲食習慣,這些膳食習慣對腫瘤發(fā)生的危險性有多大,進而制定適合個體自身的膳食指導方案。第二,對目標人群運動狀況進行評估。通過記錄運動日記和上傳運動數(shù)據(jù),從而評估個體目前的運動量和運動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另外,還要結合現(xiàn)代運動管理理念以及個體的自身健康狀況,制定適合個體自身的運動計劃。第三,評估個體心理狀況。精神心理因素對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有無影響,而心理健康管理可通過心理健康調查,了解目標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
3.3.1 以健康管理系統(tǒng)為平臺,指導腫瘤防控方向 健康管理系統(tǒng)為個體、醫(yī)生和管理師3者均可提供不同的功能,個體可利用此系統(tǒng)查詢健康體檢報告和風險評估結果,以及可進行動態(tài)、連續(xù)的健康監(jiān)測,實現(xiàn)與健康管理師或醫(yī)生在線互動交流,從而獲得及時、正確的指導。健康管理師或醫(yī)生可依托該平臺,實時了解個體的信息反饋情況,比如健康指標的變化、膳食、運動執(zhí)行的情況等。根據(jù)反饋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比如關鍵信息的傳達,危險信號的提醒,膳食、運動處方的調整等。
3.3.2 以健康管理工具為媒介,量化腫瘤管理效果 健康管理工具是落實腫瘤干預方案的重要媒介,它具有客觀、明了、直接的特點,可規(guī)范管理程序、量化管理效果,從而可對提高目標人群的積極性起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開發(fā)的健康管理工具主要有運動能耗儀、BMI標尺、健康信息卡、油壺、鹽勺等。通過給目標人群發(fā)放管理工具,對其進行強制管理,使其按照評估結果設定的目標實施,待個體形成固定的習慣模式后,即可選擇解除管理工具。
3.3.3 以健康教育為手段,提高腫瘤患者的整體健康素養(yǎng)
國內外50年來的防癌經驗證實,至少約有30%的癌癥病例是可以通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得以預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可貫穿腫瘤防治的始終。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第一,可提高目標人群腫瘤預防的相關知識、態(tài)度信念和行為:①提高目標人群腫瘤相關知識知曉程度。對目標人群大力開展腫瘤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腫瘤的危險因素、預防措施、早期癥狀等相關知識,使其提高腫瘤相關知識知曉率,為生活方式或行為改變打下堅實基礎。②改變預防腫瘤的態(tài)度。態(tài)度是行為轉變的動力,健康教育可向目標人群傳授WHO提出的3個1/3,即對于一般健康人群,向其傳授1/3的癌癥可以預防;對于高危人群,向其傳授1/3的癌癥如能早期發(fā)現(xiàn)可以治愈;對于腫瘤患者,向其傳授1/3的中晚期癌癥經合理治療可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從而使目標人群端正態(tài)度,樹立腫瘤可防可治的信念。③轉變不良生活方式,消除腫瘤危險因素。行為轉變是防癌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通過健康教育使人們轉變不良行為或生活方式,比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節(jié)制煙酒、控制體質量、保持心理平衡等,從而消除腫瘤危險因素。林少東、魯祖清等[17,18]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在對人群腫瘤相關知識知曉、態(tài)度和行為改變等方面均具有積極作用。另外,通過健康教育傳授的知識,對家屬及親友具有普及和放大效應。第二,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癌癥患者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有調查發(fā)現(xiàn),癌癥患者普遍有較為明顯的心理問題,比如恐懼、焦慮、抑郁、抱怨、偏激、疲勞等[19~22]。生物-心理-社會-環(huán)境的新醫(yī)學模式,要求對腫瘤病人進行心理壓力管理,是應對腫瘤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改善腫瘤患者的生存狀態(tài),健康教育后患者抑郁程度有所降低[23]。另外,對腫瘤患者營造一個支持性的社會環(huán)境也至關重要,比如不將患者當病人看待,更不要對其表現(xiàn)出明顯的憐憫和同情,這對改善其就醫(yī)行為、緩解心理壓力具有積極作用[24]。第三,健康教育可改善醫(yī)患關系,提高從醫(yī)行為。由于腫瘤病情的特殊性,腫瘤患者的生命質量往往較差。健康教育通過增進患者對腫瘤相關知識的了解、轉變其對腫瘤的態(tài)度,從而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醫(yī)患關系,這對促進治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江瓊[25]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效果評估是體現(xiàn)健康管理科學性的一個標志,做好效果評估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根據(jù)目標人群的不同健康狀況和危險因素暴露的情況確定評估內容,比如對于一般健康人群,評估內容一般集中在其目前的生活方式上,如生活方式是否依然健康,近期是否有腫瘤危險因素的介入;對于腫瘤危險人群,評估其是否在遵從健康管理師或醫(yī)生的方案,他的腫瘤危險因素是否有所減少,腫瘤患病風險是否有所降低;對于腫瘤病人,評估內容就主要圍繞腫瘤的早期診斷情況、心理狀況、生命質量、康復等方面進行。根據(jù)不同的評估結果進一步調整和優(yōu)化腫瘤管理計劃和方案。
綜上所述,健康管理將從信息收集、危險因素的評估、行為指導和干預、效果評估等方面對腫瘤進行全程管理和干預,具有科學、可操作性強等特點,在腫瘤防治中發(fā)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未來防控腫瘤的重要方針。
[1]Druss BG,Marcus SC,Olfson S,et al.Comparing the national economic burden of five chronic conditions[J].Health Aff,2001,(20),233-241.
[2]么鴻雁,陳輝,呂美霞,等.行為生活方式對惡性腫瘤發(fā)病影響的綜合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3,19(4):407-408.
[3]常改,李靜,潘怡,等.生活方式與慢性病關系現(xiàn)況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6):555-557.
[4]陳思澤,李繼紅,劉美汾,等.腫瘤科醫(yī)生對自身角色的認識與期待[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1,28(4):252-253.
[5]印愛萍,白雪,劉亞瓊.腫瘤病人就醫(yī)行為調查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07,24(3):164-166.
[6]高姍,楊萬水,張薇,等.原發(fā)性肝癌全人群生存率的分析和比較[J].腫瘤,2010,30(12):1027-1032.
[7]李浴峰,高萍,夏芹.健康管理在腫瘤防治中的應用探討[A].見: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8分會場-癌癥流行趨勢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討會論文集(補充)[C].北京:中國科技協(xié)會,2011.318-321.
[8]王淑康,李士雪,羅司軍.慢性病健康管理必要性的實證性研究[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0,(10),713-715.
[9]邵曉春.社區(qū)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應用與效果[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0,24(6):74-75.
[10]王金成.健康管理在某單位肥胖群體中應用的報告[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1,12(3):286-287.
[11]Puska P.Successful prevention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25year experiences with North Karelia Project in Finland[J].Public Health Med.2002,4(1):5-7.
[12]王福影,李天萍,吳建國,等.對健康管理及癌癥綜合防制的思考[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9,(4),275-277.
[13]Kevin SE,Mark EB,Khldoun B,et al.Malignant thymoma metastatic to the pelvis:A rare case and considerations for management[J].Gynecol Oncol,2005,99(1):228-231.
[14]Abdelmonem AA,Donald E,Morisky A,et al.Impact of disease management on health care utilization:Evidence from the“Florida:A Healthy State(FAHS)”Medicaid Program[J].Prev Med,2007,44(6):547-553.
[15]黃敬亨.健康教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275.
[16]陳慶瑜.健康體檢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探討[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8,2(2):73-74.
[17]林少東.開展健康教育以預防和控制腫瘤[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24):132-133.
[18]魯祖清,徐輝,羅輝寧,等.健康管理前后生活方式變化情況對比觀察[J].人民軍醫(yī),2011,54(8):681-682.
[19]祁淑英.疼痛對癌癥患者抑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5,18(8):1203.
[20]郭秀泉,黃麗源,吳劍輝,等.肺癌患者心理個性特征的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3):210-211.
[21]Passik SD,Dugan W,McDonald MV,et al.Oncologists recognition of depression in their patients with cancer[J].Clin Oncol,1998,16(4):1594.
[22]Mock V.Fatigue management:evidence and guidelines for practice[J].Cancer,2001,92 (6Supp1):1699.
[23]韓志英,翁長靜,楊麗君,等.健康教育對西藏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4):294.
[24]彭華,鮑勇.基于社區(qū)“知己健康管理”的孕產婦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0,27(4):231-232,235.
[25]江瓊.健康教育對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8,5(22):2092-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