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勝民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筆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之后,運用媒體技術再現(xiàn)了拋體運動的頻閃過程.現(xiàn)介紹如下.
J-2154型平
圖1 組裝好的儀器
拋運動實驗器,40 cm見方的坐標紙(最小刻度1 mm)
1張,攝像機,100 W白熾燈1只,剪出圓形的小紙貼8片.
將J-2154型平拋運動實驗器調整為豎直,斜槽末端水平,將坐標紙平整的帖上,記好坐標原點,過原點畫出x,y軸,將白熾燈固定于頂部.組裝好的儀器如圖1所示.
圖2 “頻閃照片”
本實驗隨堂進行.將組裝好的儀器平放在講臺上,先打開白熾燈增強光照,這樣成像清晰,沒有拖尾現(xiàn)象.小球由斜槽上釋放做平拋運動,用攝像機拍攝小球運動的影像,保存為avi或mpeg格式.將影像導入電腦,用軟件播放,并投影到大屏幕上.坐標紙的高度約為40 cm,小球運動的時間不超過0.3 s,瞬間落地,學生看不清運動軌跡.所以,筆者采用逐幀播放的方式來顯示小球的瞬時位置.能逐幀播放的軟件很多,如會聲會影,Premiere,QuickTime,Kmplayer,VirtualDub(推薦使用,小巧方便,功能強大).取小球離開斜槽時為第一幀,用圓形紙貼貼在大屏幕上標記出小球的位置,這就是小球平拋運動的第一個“像”.點擊鼠標到下一幀,用紙?zhí)俅螛擞浳恢茫来晤愅?,在大屏幕上共?個“像”.這樣就形成了平拋運動的頻閃照片,如圖2所示.
攝像機每秒拍攝25幀,所以,屏幕上兩個“像”的時間間隔為0.04 s.讓學生讀出屏幕上像的位置坐標,列表格進行分析.很明顯,水平方向兩“像”間的距離接近相等,是勻速直線運動,由水平距離除以時間得出初速度;而豎直方向,二者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對其作差,發(fā)現(xiàn)接近為一常量,所以,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接下來學生由逐差法計算出加速度約為10 m/s2,豎直方向明確為自由落體運動.表1為筆者用Excel對數(shù)據(jù)進行的分析.
表1 平拋運動數(shù)據(jù)分析
至此實驗結束.學生對實驗得出的規(guī)律十分信服.用同樣的方法還可制作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和斜拋運動的頻閃照片.
在J-2154型平拋運動實驗器上平整地貼好坐標紙,目的是可以方便、準確地讀出小球不同時刻運動位置的坐標值.在屏幕上放映時,可以隨意調整播放窗口的大小,坐標紙會同步變化,免去了實際尺寸與播放尺寸按比例換算的麻煩.
攝像機要與儀器正對,且保持最近的距離拍攝,以便坐標紙清晰可見.在光照強度不夠時,錄制的影像會有拖尾或雙球現(xiàn)象,此時不必重錄.每次都取“像”的前端(或后端)定標即可.
上面提到的播放軟件較多,如果讀者不是很熟悉,推薦大家使用視頻剪輯軟件VirtualDub.從網上下載,無需安裝.打開軟件,導入拋體運動的影像,調整窗口大小合適.點擊下面按鈕即可逐幀播放,同時在下面還會顯示幀數(shù)及時間,如圖3所示.
圖3 軟件截圖
筆者所使用的小球直徑是1.80 cm.由于影像清晰度的原因,小球的位置坐標讀到mm即可.數(shù)據(jù)可用軟件Excel進行計算,如表1,在表格中第3,5,6,7列事先插入相應函數(shù)公式,現(xiàn)場將位置坐標輸入第2,4列,結果馬上呈現(xiàn)出來,快捷準確.哈爾濱的重力加速度為9.806 65 m/s2,表1中數(shù)據(jù)算得的重力加速度為9.72 m/s2,相對誤差為0.88%,精度很高.
用這種實驗方案,從拍攝到播放到學生計算得出規(guī)律共計15 min.簡單直觀、科學嚴謹.再結合理論分析,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會對拋體運動有準確、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