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鳳芹
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患者在燒傷患者中比例有不斷增高的趨勢?,F(xiàn)將我院2005~2010年收治的75例65歲以上老年燒傷患者的特點和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本組75例病例,其中男36例,女39例,年齡65~86歲,平均72歲,燒傷面積6% ~62%,其中Ⅲ°燒傷12例,其余均為淺Ⅱ°-深Ⅱ°燒傷。燒傷原因多為熱液燙傷、火焰燒傷、化學燒傷等,住院天數(shù)6~68天,除3人自動出院和2人死亡外,其余患者都痊愈出院。
2.1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下降,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減退,對周圍事物反應遲鈍,活動又不方便,故老年人燒傷多為生活燒傷。
2.2 老年人由于全身各臟器功能減退,燒傷前基礎疾病多,代償能力差,易并發(fā)休克,燒傷后病死率高。
2.3 老年人皮膚萎縮,皮下脂肪減少,燒傷后易波及深部組織,因此臨床常見燒傷面積不大,但很深,常深及肌肉、骨骼。由于老年人生長能力減弱,燒傷創(chuàng)面愈合速度較慢,愈合時間長,若合并糖尿病,則傷口愈合會更慢,平均住院時間長。
2.4 傷后并發(fā)癥多,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易發(fā)生感染,以全身感染和肺部感染多見,其他如應激性潰瘍、急性腎衰竭、心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2.5 老年人基礎體溫低,燒傷敗血癥癥狀不典型,體征不明顯,易掩蓋病情,延誤治療。
3.1 燒傷病房的要求 老年人抵抗力低,極易發(fā)生感染,因此要嚴格消毒隔離制度,宜設有層流裝置的單人房間。進入病房的醫(yī)務人員和探視人員需戴口罩、帽子,穿隔離衣,換鞋。病房要有適宜的溫、濕度,定期做室內環(huán)境、創(chuàng)面、血液及各種排泄物、分泌物的細菌培養(yǎng)和藥物的敏感試驗,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平坦,燒傷墊潮濕后及時更換。
3.2 復蘇補液的護理 液體復蘇必須及時、恰當。液體復蘇要掌握好補液量,即能糾正患者因體液外滲所致血容量不足,也要防止補液過多加重心臟負擔,把中心靜脈壓監(jiān)測作為指導液體復蘇情況的主要指標,維持在5~12 cmH2O。同時,液體復蘇還應注意補液速度,必須在計算補液量后,準確算出每分鐘應輸入多少毫升,從靜脈均勻滴入,切忌快速補液。補液時要注意觀察:尿量,尿量直接反應腎臟血液灌注情況,老年人尿量每小時維持在20~30 ml;脈搏,老年人的脈搏往往不隨休克的嚴重程度而增快,不能簡單地根據(jù)脈搏的快慢來調整輸液速度及輸液量;意識與表情,如果患者出現(xiàn)煩躁不安,精神緊張或表情淡漠,提示患者可能發(fā)生休克或休克加重,應加快輸液速度。
3.3 創(chuàng)面的護理 創(chuàng)面的處理是燒傷治療的關鍵,應保護創(chuàng)面,減輕損害和疼痛,嚴格執(zhí)行無菌隔離制度,防止感染,及時封閉創(chuàng)面,促進愈合。
3.3.1 暴露療法的護理 頭面頸部、會陰部、臀部燒傷或較嚴重感染的創(chuàng)面采用暴露療法。保持室溫28℃ ~32℃,相對濕度在40%,局部予以紅外線燈照射,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減少創(chuàng)面分泌物的滲出,床單棉墊保持干燥柔軟,嚴格消毒滅菌,防止交叉感染。
3.3.2 包扎療法的護理 肢體及軀干創(chuàng)面采取包扎療法,選擇較厚的吸水性的敷料,嚴格無菌操作,包扎后抬高患部,保持關節(jié)各部位尤其是手部的功能位和髖關節(jié)的外展位。保持敷料干燥,若被滲液侵濕、污染,應及時更換。注意觀察指(趾)端的末梢血循環(huán),即:顏色、溫度、有無腫脹等。
3.4 肺部感染的預防及護理 肺部感染是老年燒傷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和死亡原因。由于老年燒傷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與年齡相關的肺功能改變,以及身體衰弱、創(chuàng)面疼痛,限制了深呼吸,咳嗽、排痰無力,使患者容易發(fā)生肺部并發(fā)癥。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指導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幫助患者主動排痰,加強口腔護理,對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定時霧化吸入以濕化氣道,不能自行咳痰者應及時吸痰,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并做好相應護理。
3.5 預防壓瘡的發(fā)生 老年人皮膚松弛干燥缺乏彈性,皮下脂肪萎縮變薄,燒傷后局部水腫,營養(yǎng)障礙,創(chuàng)面滲出多,加上燒傷后疼痛不愿翻身等因素的影響,皮膚容易發(fā)生褥瘡。在護理患者時要注意保持床單敷料清潔、干燥、平整,臥氣墊床,協(xié)助患者經(jīng)常變換體位,交替減輕壓迫。對骶尾、肩胛、肘關節(jié)、髂嵴等部位可以加用消毒棉墊,并協(xié)助患者按摩受壓部位,隨時更換潮濕敷料。
3.6 飲食的護理 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一般傷后24 h內鼓勵患者進食少許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后逐漸進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粗纖維的食物。對于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確保胃腸道營養(yǎng)的攝入及胃腸功能的恢復。
3.7 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 老年人燒傷后可出現(xiàn)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波動,我們在護理上應該尊敬、關心老年患者,給予恰當?shù)谋M可能多的心理護理干預和社會支持。工作主動熱情,對待患者態(tài)度和藹,語言親切,多傾聽老年人的心聲,在患者面前扮演兒女角色,經(jīng)常安慰和鼓勵患者,加強生活護理,消除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爭取患者和家屬的配合,為防止關節(jié)僵直,早日即讓患者進行能耐受的功能鍛煉,以促進肢體腫脹的消退和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
老年燒傷患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燒傷治療療效不理想,并且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有同情心,有高度的責任感,先進的護理理念和過硬的技術操作技能,根據(jù)老年燒傷患者的病情特點,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讓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