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清 馬雪霞
高齡糖尿病患者術后護理分析
黃媛清①馬雪霞①
目的: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進行了解,并對該類患者具體護理措施和相應體會進行分析總結。方法:抽取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92例接受手術治療的糖尿病高齡患者,將其分為A、B兩組,每組46例。A組術后行常規(guī)護理,B組術后行綜合性護理。對兩組術后1 d血糖水平、住院治療時間進行分析。結果:A組術后1 d血糖水平(13.62±3.86)mmol/L,B組為(8.24±2.19)mmol/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手術順利完成,在預計時間內結束治療出院,B組住院治療時間(9.4±2.5)d,明顯短于A組(17.3±1.8)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糖尿病患者,掌握其術后血糖變化規(guī)律,并以此作為對該類患者進行術后護理的依據,可以使該類患者在手術后的血糖水平保持相對平穩(wěn),降低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高齡; 糖尿??; 血糖; 術后護理
為了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進行了解,并對該類患者的具體護理措施和相應體會進行總結分析,使臨床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糖尿病患者的術后血糖變化規(guī)律有更加充分的了解,為臨床提供有效護理方法,使該類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進一步縮短,筆者組織進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抽取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92例接受手術治療的糖尿病高齡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在手術后分別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綜合護理。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6月-2011年6月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92例接受手術治療的糖尿病高齡患者,將其分為兩組。A組男25例,女21例;患者中年齡最大93歲,年齡最小74歲,平均82.7歲;糖尿病病程最短2年,最長9年,平均病程4.3年;B組男22例,女24例;年齡最大94歲,最小72歲,平均83.3歲;糖尿病病程最短1年,最長10年,平均病程4.8年。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經過相關的臨床檢查后確診,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屬在同意書上簽字。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患者在手術后進行常規(guī)護理,B組患者在手術后進行綜合性護理。術后綜合性護理措施:盡可能鼓勵患者早期下床進行活動,能夠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努力實現盡早進食,并且可以盡快行糖尿病飲食。減少靜脈補液以及用藥量,盡早由靜滴到皮下注射胰島素,或者是口服降糖藥物行血糖控制。合理的營養(yǎng)支持能夠促進機體康復[1-3]。在對感染進行控制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加強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膚以及組織含糖量較高,所以在對切口進行換藥時,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對會陰機械清洗,保證2次/d,防止泌尿系統(tǒng)的感染;口腔以及皮膚的護理也要加強,避免壓瘡的產生[4]。(2)合理應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不但容易產生腹腔、胸腔、盆腔、泌尿系統(tǒng)的感染,而且一些嚴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現象,更有甚者會出現死亡。在應用抗生素時要注意廣譜、足量、聯合原則。在進行聯合時,要特別注意繁殖期殺菌劑與靜止期殺菌劑所產生的協同作用。合理選擇與應用抗生素,才會使圍術期的外科療效更加完善。若是較長時間使用抗生素,則應該加強對二重感染的觀察和預防。對藥品名稱、用藥時間以及劑量予以高度觀注,并且對用藥后的效果及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尤其要對尿、便、痰及分泌物的變化予以觀察[5]。(3)呼吸道的管理: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抗菌能力相對較差,進行全身麻醉后再行手術或者是胃腸減壓的患者,切口疼痛、咳嗽無力等現象會引起支氣管內分泌物出現潴留,很容易產生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張。所以應該注意:(1)鼓勵患者行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術后幫助患者翻身、拍背。(2)吸入治療:按照醫(yī)囑采取吸入治療。痰多并且黏稠的患者,在傳統(tǒng)的霧化液中加入沐舒坦,15 mg/次。(3)手術后應用鎮(zhèn)痛藥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對呼吸的影響。(4)手術后6 h,如果病情允許,患者可以取半臥位,利于膈肌下降[6]。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術后1 d血糖水平(13.62±3.86)mmol/L,B組為(8.24±2.19)mmol/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手術順利完成,在預計時間內結束治療出院,B組住院治療時間(9.4±2.5)d,明顯短于A組(17.3±1.8)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臨床上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該類病癥的診斷標準也做出了相應的修改,糖尿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過程中所存在問題也就更加突出,由于手術過程中患者所產生的應激反應及疼痛的刺激,該類患者在術后的血糖通常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糖尿病患者,掌握其術后血糖變化規(guī)律,并以此作為對該類患者進行術后護理的依據,可以使該類患者手術后的血糖水平保持相對平穩(wěn),降低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 張伸,毛一雷.危重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高血糖與感染[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3(16):378-379.
[2] 樓學勇.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32例[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0(17):838-839.
[3] 羅文惠.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1(17):836-837.
[4] 祝方.短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誘導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良好控制的臨床試驗[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9,11(14):528-529.
[5] 牛學琴.胰島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9,12(14):267-268.
[6] 張紅偉,張一平.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10例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南京軍醫(yī)學院學報,2008,23(12):112-113.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33
①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廣東 廣州 510120
黃媛清
2012-04-09)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