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梅 李 美
河南省遂平縣常莊鄉(xiāng)衛(wèi)生院,河南遂平 463100
艾滋病是以細胞免疫缺陷為主的免疫系統(tǒng)疾病,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經(jīng)性傳播、血-體液和母嬰傳播,使宿主免疫功能嚴重受損而導致多重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發(fā)生的嚴重傳染病[1-2]。筆者所在醫(yī)院2004年2月~2010年8月收治艾滋病患者13例,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2004年2月~2010年8月收治的13例艾滋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齡9~54歲;感染途徑:經(jīng)性行為感染8例,非法賣血感染3例,吸毒感染1例,母嬰感染1例;以上患者血清抗HIV均陽性,全部經(jīng)檢查確診為艾滋病患者。其中5例患者入院前已開始進行高效聯(lián)合抗反轉(zhuǎn)錄病毒治療。臨床表現(xiàn)為伴有發(fā)熱、腹瀉、肺部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和皮膚膿腫。
艾滋病患者通常情況下會存在各種心理問題。當患者得知自己病情后,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悲觀和失望等各種不良心理表現(xiàn),不愿與人溝通,甚至有輕生念頭。護士應以真誠友好的態(tài)度關心體貼患者,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動向,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正確對待疾??;同時積極做好家屬工作,爭取家屬親人的支持和配合,使患者樹立自信心,鼓起勇氣與疾病作斗爭。
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醫(yī)源性感染。隔離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說明隔離的目的、要求,使患者認識到進行隔離的必要性,爭取患者的理解與合作。應安排患者住單獨房間,病房內(nèi)每日空氣消毒2次,避免交叉感染。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為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帶有HIV的血液、體液等可通過破損的體表進入體內(nèi),導致感染[3]。護士應認定患者的體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傳染性,不論是否具有明顯的血液或是否接觸非完整性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zhì)時必經(jīng)采取防護措施[4]。
2.4.1 發(fā)熱護理 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長期反復發(fā)熱,易發(fā)生感染。高熱時,給予藥物降溫、物理降溫[5]。定時測量體溫并做好記錄,應避免受涼。囑患者多飲水,補充體液。
2.4.2 皮膚護理 艾滋病患者因長期發(fā)熱、消瘦、抵抗力下降等容易并發(fā)皮膚感染。要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干燥,能自理的患者每日可淋浴,臥床患者可擦浴,但忌用肥皂等刺激性用品。受壓部位皮膚常用熱水按摩;不能翻身者要經(jīng)常變換體位。穿干凈、寬松的衣服,勤換衣服。每次床單染上嘔吐物、汗、尿液或糞便時要及時更換。
2.4.3 口腔護理 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伴有口腔念珠菌感染,遵醫(yī)囑靜脈輸液,并口服制霉菌素,指導患者用碳酸氫鈉溶液漱口[6]。無口腔感染者,每日用飯后溫鹽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2.4.4 呼吸道護理 本研究中咳嗽5例,6例患者活動后胸悶、氣促、呼吸困難,肺部感染。遵醫(yī)囑給予吸氧、抗感染、鎮(zhèn)咳治療;保持病房空氣清新,濕度在50%~60%;讓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保持氣道通暢;協(xié)助患者叩背、霧化吸入、化痰。經(jīng)過治療和護理,癥狀均得到改善。
2.4.5 腹瀉護理 護理重點為觀察記錄患者的大便量、次數(shù)、顏色和性質(zhì),有無腹痛等。每次便后用軟紙輕拭,溫水清洗,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大便污染被服、衣物及時更換擦洗。鼓勵患者進食流質(zhì)飲食,囑患者及時補充水份和營養(yǎng),必要時采用靜脈補液。及時送檢大便標本,協(xié)助診斷。
對患者、家屬及親友做入院宣教、出院指導,提高他們對艾滋病的認識,消除家屬戒備心理,使患者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關愛。本研究中的患者都得到家屬的理解和配合,收到較好的效果。
鼓勵患者正確看待疾病,增強生活的信念,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患者掌握有關的疾病護理知識,學會自我護理,協(xié)助患者了解病情現(xiàn)狀、預后及預防。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根據(jù)患者情況給予書面指導意見,詳細說明患者出院后在飲食、休息、病情觀察、用藥、復查等方面注意事項,囑咐患者定期到醫(yī)院復診。讓患者家屬掌握自身防護的知識及方法,做好自我防護。
艾滋病患者除了像其他人一樣感受恐懼和痛苦之外,還要承受更多的折磨。患者臨終期間,尊重其人格和信仰,盡量減輕患者肉體痛苦和心理恐懼和不安,使其盡可能舒適安寧地度過生命的最后時刻。
13例患者都能積極配合治療,都能以正確態(tài)度對待疾病,自信心及自理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
目前由于還沒有治療艾滋病的特效藥物。艾滋病患者不但要承受疾病的痛苦折磨,還要承受巨大的社會和家庭壓力。因此,護士不僅要注重治療,還要做好人文關懷、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導;仔細觀察病情,及時做好對癥護理,減輕患者生理痛苦。護理艾滋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護士同時應重視個人防護,防止醫(yī)源性感染。
[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臨床治療與護理培訓教材[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3:5.
[2] 曾慶平.人類艾滋病[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79.
[3] 吳玉華.現(xiàn)代性病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222.
[4] 解瑩.258例艾滋病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2):3203-3205.
[5] 李彬彬.8例艾滋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0(6):97-98.
[6] 錢春英,涂宏.艾滋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9):1360-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