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喜 郭 暉 郭文玲 張紅娟
河南焦煤集團中央醫(yī)院神經內科一區(qū) 焦作 454000
動脈夾層是指動脈壁層內的退行病變或外傷引起內膜撕裂在血壓的作用下導致血液成分通過破損的血管內膜進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層,造成血管狹窄、閉塞或形成假性動脈瘤。當血腫聚積在內膜及中層之間時可造成管腔狹窄,當血腫主要累及中膜與外膜時形成假性動脈瘤。
動脈夾層根據形成部位不同可分為頸內動脈夾層及椎動脈夾層,每個系統(tǒng)受累動脈可以位于顱內也可位于顱外段,顱外段夾層的發(fā)病率高于顱內段,而顱內動脈夾層病情較重且預后差;頸內動脈的發(fā)病至少是椎動脈的3倍。動脈夾層發(fā)生可與外傷有關,與外傷無關的夾層稱為自發(fā)性動脈夾層。本文通過對病例的回顧性分析,主要探討自發(fā)性頸內動脈夾層的臨床及影像學特點。
1.1 一般資料 我院神經內科2008—2011年住院患者中有14例經DSA確診為頸內動脈夾層,其中顱外段10例,顱內段4例;男9例,女5例,年齡最大66歲,最小20歲,平均43歲。首發(fā)癥狀為偏頭痛2例,頭暈3例,TIA4例,腦梗死8例。所有患者均無明顯外傷史,為自發(fā)性動脈夾層,其中2例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6例有吸煙史,8例有高血壓史,2例有偏頭痛史,4例同型半胱氨酸高,2例合并肌纖維發(fā)育不良。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由神經科醫(yī)師進行全面體檢,行相關血清學檢查,患者均行頸部血管彩超,TCD檢查,篩選出顱內外血管狹窄的患者,無禁忌的再行DSA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動脈夾層的DSA診斷標準有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癥狀,符合以下兩項條件可確診:(1)DSA檢查發(fā)現直接征象:雙腔征、雙向血流和晚期動脈顯像照影劑夾層內滯留;也可表現其間接征象,包括動脈管腔呈線珠狀、波紋狀、內膜瓣、線樣征、管腔呈火焰狀、鼠尾狀閉塞。(2)頸部血管彩超排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的狹窄及大動脈炎引起內膜不規(guī)則增厚所致狹窄。
2.1 臨床特點 8例腦梗死患者中有3例為右側肢體無力,5例為左側肢體無力。4例TIA患者中有2例表現為發(fā)作性右眼黑朦,2例表現為發(fā)作性右側肢體無力。3例頭暈均表現為非旋轉性,不伴惡心、嘔吐。2例偏頭痛患者均表現為不典型偏頭痛。
2.2 DSA檢查結果 7例頸內動脈夾層患者,有5例表現為頸內動脈起始段1.5cm以上線樣狹窄;2例為大腦中動脈夾層,合并頸內動脈中段及終末段串珠樣改變,并合并肌纖維發(fā)育不良;2例頸內動脈起始段夾層動脈瘤,2例大腦中動脈分叉處夾層動脈瘤;7例頸內動脈夾層患者中1例可見到內膜瓣。
頸內動脈夾層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僅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但它卻占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10%~25%,是青年人缺血性卒中僅次于動脈粥樣硬化的第二位原因。40~50歲是腦動脈夾層的高發(fā)年齡,之前曾認為動脈夾層是一種少見病,但隨著檢查手段及臨床醫(yī)生認識水平的提高,認識到動脈夾層并不少見。
大部分頸內動脈夾層找不到明確病因,Sidney等總結了夾層發(fā)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包括:先天性因素如遺傳性結締組織病、肌纖維發(fā)育不良等;頸部過度運動、頸部按摩;感染因素、呼吸道感染;血管性疾病相關因素,如吸煙、高血壓、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此外,還與偏頭痛,口服避孕藥等有關。本文報道14例患者中均無明顯外傷史,為自發(fā)性動脈夾層,其中有2例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8例有高血壓史,2例有偏頭痛史,6例有吸煙史,2例合并肌纖維發(fā)育不良,4例同型半胱氨酸高。雖然頸內動脈夾層具體病因不明,但以上高危因素可能與頸內動脈夾層的發(fā)生有關。
頸內動脈夾層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同側頸部或頭部疼痛,霍納綜合征、腦梗死發(fā)作或TIA發(fā)作。神經功能缺損與病變局部血栓脫落有關,造成腦血管栓塞性疾病,病變血管嚴重狹窄引起低灌注,導致分水嶺性腦梗死。本文報道的14例患者除2例表現偏頭痛外,均表現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其中表現為頭暈3例,TIA 4例,腦梗死8例,說明頸內動脈夾層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生有關。
DSA是頸內動脈夾層診斷的金標準。頸內動脈夾層最常見的DSA表現是線樣征—動脈管腔長段狹窄,夾層特征性改變,雙腔征、雙向血流和晚期動脈顯像照影劑夾層內滯,某些患者表現為動脈瘤樣擴張。本文報道的14例患者中,7例表現為線狀狹窄,4例表現為動脈瘤樣膨出,1例見到內膜瓣。由于自發(fā)性頸內動脈夾層多發(fā)生在頸內動脈分叉后2 cm以上,頸部血管彩超診斷存在困難,但可以排除大動脈炎及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頸動脈狹窄。
[1]李志立,黃一寧 .椎動脈夾層六例臨床診斷和預后[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8,41:816-819.
[2]趙洪芹,王偉,李宏,等 .自發(fā)性頭頸部動脈夾層10例患者臨床特點及藥物療效[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9,42:611-614.
[3]鄭洪波,蔣毅 .頸部夾層動脈導致缺血性腦卒中17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7,15:523-528.
[4]Campos-Herrera CR,Scaff M,Yamamoto FI,et al.Spontaneou s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an update on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aspects[J].Arq Neuropsiquiatr,2008,66:92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