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標 王翔宇
湖北宜昌葛洲壩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 宜昌 443002
腦血管病目前是我國病死率排第1位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率最高,而頸內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卒中常見的病因[1-3]。目前應用頸動脈支架植入術(CAS)治療頸內動脈狹窄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我科2009—2011年應用頸內動脈支架植入術治療頸內動脈狹窄患者35例,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09-01—2011-11共收治35例頸動脈狹窄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齡42~73歲;18例有不同程度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腦梗死17例。高血壓20例,糖尿病13例,其中既有高血壓又有糖尿病5例,高血脂癥15例。
1.2 術前影像檢查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CTA初篩有頸內動脈狹窄,腦血管造影檢查示狹窄程度均>70%。并利用參照物測量狹窄和病變部位的實際數值,以便選擇相應支架。
2.1 術前準備 術前各常規(guī)檢查均正常。術前7d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1次/d;氯吡格雷75mg,1次/d;會陰部備皮。因全部已行CTA檢查,免皮試。術前4~6h禁食、水。手術均采取局麻。術前血壓<180/90mmHg者停降壓藥。
2.2 手術操作 局麻下采取seldinger技術行右股動脈穿刺,放置8F動脈鞘,全身肝素化,將指引導絲通過頸動脈狹窄處,將Angioguard腦保護裝置通過血管狹窄部位到達遠端血管,再送入球囊進行預擴張。球囊擴張前如患者心率低于60次/min,則預先給與阿托品0.5mg靜脈注射,然后撤出球囊,將支架緩慢準確送到狹窄動脈段,在確定無誤后釋放支架,復查造影如支架支撐效果欠佳,再送入相應的擴張球囊進行支架內擴張,至滿意為止。然后逐步撤出擴張球囊和保護裝置,再次造影證實成型結果滿意后撤出導引導管(術后殘余狹窄均<30%)。使支架能充分擴張到和狹窄遠端正常血管直徑接近,最后通過回收鞘回收腦保護裝置。術后3h拔除動脈鞘。
2.3 術后處理 術后在監(jiān)護病房監(jiān)護24h,觀察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密切監(jiān)測心率和血壓,管理好血壓,術后繼續(xù)服用拜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 mg/d,連續(xù)3個月。再繼續(xù)服用拜阿司匹林100mg/d。
25例患者狹窄幾乎完全消失,7例殘存狹窄<5%,3例殘存狹窄<10%。支架成形術中,2例在擴張狹窄時心率降至40次/min,立即給予阿托品0.5mg靜脈推注后恢復正常心率;2例出現血管痙攣,立即導管直接注入罌粟堿后很快緩解。所有患者術中血壓均不同程度降低,24例術后出現低血壓,給予多巴胺,嚴重時協(xié)同應用阿拉明升壓,最短2d后停藥,血壓恢復正常,最長用藥時間11d,平均5d。術后未出現再灌注損傷,隨訪未出現再狹窄,1例術后2a因其他疾病死亡,未恢復良好。
血管內支架治療頸內動脈狹窄作為一種新治療方式不但安全、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4],而且更重要的是可有效減少反復發(fā)生腦梗死的危險。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是治療頸內動脈狹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5]。
我們在臨床實踐中所遇到的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的主要并發(fā)癥為:(1)腦血管痙攣:發(fā)生率5.7%,不宜選擇過分大于血管直徑的保護裝置,盡量避免釋放后保護裝置移動[6]。(2)心率減慢、低血壓:術中容易刺激頸動脈竇導致迷走刺激增加,大量傳入沖動到達孤束核后,迷走神經張力增加,導致心動過緩,心輸出量下降,血壓下降,嚴重時出現休克,甚至心跳驟停,在球囊擴張及支架釋放前應用阿托品,提高心率以預防發(fā)生嚴重心動過緩或心臟驟停。介入室一定要配備除顫儀,及時電除顫恢復心臟搏動。術后低血壓發(fā)生率為68%,術后嚴格管理血壓,及時應用多巴胺及阿拉明升壓。(3)腦栓塞:指引導絲通過頸內動脈狹窄處,球囊擴張及支架釋放時均可能出現斑塊脫落而引發(fā)腦栓塞,Wholev等報道2003年全球頸動脈支架注冊的研究中,6 753例未使用腦保護裝置者病死率為5.29%,而4 221例使用腦保護裝置者病死率為2.23%。我們在所有患者植入支架前均應用腦保護裝置,使發(fā)生腦栓塞的幾率大大減低,為開展此項技術并獲得成功打下基礎。
[1]王擁軍 .應加強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和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01,34(5):257-258.
[2]徐斌,徐忠寶,高風玲,等 .經顱多普勒超聲對顱外段頸內動脈狹窄診斷價值的評估[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5,22:403-406.
[3]吳中學 .腦血管疾病的支架應用展望[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5,21(2):65-66.
[4]姜衛(wèi)劍,王擁軍,戴建平,等 .缺血性腦血管病血管內治療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5.
[5]高玉良 .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治療老年頸脈狹窄患者的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3):89-90.
[6]李慎茂,凌鋒,繆中榮,等 .頸動脈狹窄血管內支架治療并發(fā)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5,2: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