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啟明 胡玉龍
(沈陽軍區(qū)大連療養(yǎng)院全軍軟組織傷病康復中心,116013)
髕下脂肪墊損傷即中醫(yī)所稱“脂肪墊傷筋”,是脂肪墊受損后的充血肥厚甚或無菌性炎癥及周圍組織粘連的疾患。多由于膝關節(jié)的極度過伸或直接遭受外力的撞擊,使髕下脂肪墊受到擠壓,引起局部充血、水腫等無菌性炎性改變而致脂肪墊炎癥;病史較長者則發(fā)生脂肪墊肥厚,并與髕韌帶發(fā)生粘連。多發(fā)于運動員及膝關節(jié)運動較多者,女多于男。對該病癥手法結合磁熱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6例全部來自于本中心門診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60例;年齡在40歲以下11例,40~50歲20例,50歲以上65例;發(fā)病與外傷有關系者22例,陰雨天疼痛加重者41例,其他情況疼痛者33例;病程在1~6個月41例,7~12個月37例,超過1年以上18例。本組診斷標準依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痊愈:膝部無疼痛,活動無不適,髕骨研磨試驗陰性;好轉:上下樓梯及半蹲時輕度疼痛,髕骨研磨試驗(±);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1]。
1.2 臨床表現(xiàn) 患者自覺膝前下方疼痛,疼痛位于髕韌帶上端后方及其兩側,有時可向后放射至窩并有酸痛無力感,下樓梯痛。若股四頭肌收縮,拉緊髕韌帶,則壓痛減輕。髕韌帶兩旁及髕骨下1/2處兩側均有壓痛,髕韌帶及兩側腫脹、膨隆,偶有皮溫增加或有少量積液,膝關節(jié)屈或伸至最后10°~20°時困難并產生疼痛。往往勞累后癥狀加重,一般不影響關節(jié)活動[2]。
膝過伸試驗陽性:患者平臥,膝關節(jié)伸直平放,術者一手按傷肢踝部,另一手按壓膝部,使膝關節(jié)過伸,髕下脂肪處有疼痛。髕腱松弛壓痛試驗陽性:患者平臥,膝伸直,術者一手拇指放在內膝眼或外膝眼處,另一手掌根放在前一拇指指背上,放松股四頭肌(髕腱松弛),逐漸用力向下壓拇指,壓處有明顯疼痛感。若令患者收縮股四頭肌(即髕腱緊張),重復以上做法,且壓力相等,出現(xiàn)疼痛減輕者,為髕腱松弛試驗陽性。伸膝擠壓試驗:病人仰臥位,傷膝伸直放松。術者雙手拇指壓住髕腱兩側膝眼處,余指托握小腿后側,囑病人先將膝關節(jié)屈曲,再用力伸直,若膝前部疼痛,則為陽性。提示髕下脂肪墊炎或勞損。
1.3 實驗室和其他輔助檢查 X線檢查一般為陰性,有時可見髕下脂肪墊三角影模糊或密度高,或形態(tài)增大,有時可見鈣化點。
1.4 鑒別診斷
1.4.1 髕骨軟化癥 膝關節(jié)活動量越大,疼痛越明顯,且有過伸痛,行走無力。膝前側、下端、內側、外側及窩均有壓痛,按壓髕骨的同時伸膝,可觸及摩擦感。髕骨研磨試驗陽性。
1.4.2 髕腱周圍炎 該病多由于外傷或勞損引起,髕腱周圍疼痛,膝關節(jié)伸屈活動時加重,局部有壓痛,有時可觸及捻發(fā)感。伸膝抗阻時疼痛加重[3]。
1.4.3 膝關節(jié)半月板損傷 該病有膝關節(jié)外傷史,傷后膝關節(jié)疼痛、腫脹,有彈響和交鎖現(xiàn)象,膝內外間隙壓痛。慢性期可見股四頭肌萎縮,以股四頭肌內側尤其明顯。麥氏征和研磨試驗陽性。
2.1 手法 點穴法:患者仰臥位,患肢膝關節(jié)微屈,其下墊枕或沙袋。醫(yī)者先點按梁丘、血海、膝眼、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等穴,使局部有酸、脹感。揉滾法:以術者的手掌根部對髕韌帶處進行按揉,用力從輕到重。然后用小魚際在髕韌帶及小腿及大腿的肌肉上反復推滾。推擠法:去枕墊使患者伸直,術者用手掌推按髕骨向下,使髕骨下極翹起,用另一手中、食指指腹盡力插入并往后上方推擠髕骨下緣脂肪墊,由輕漸重持續(xù)1~2 min,再用小魚際輕揉膝部。牽引法:患者仰臥,屈膝屈髖(90°),一助手握住股骨下端,醫(yī)者雙手握持踝部,兩者相對牽引,醫(yī)者內、外旋轉小腿,在牽引下,使膝關節(jié)盡量屈曲,再緩緩伸直。此法對脂肪墊嵌頓入關節(jié)間隙者,效果尤著。松解法:囑患者主動屈伸膝關節(jié)數(shù)次,而后是使足背屈,術者一手握足踝部,一手按壓膝部,在髕膝關節(jié)屈曲至極度時,突然做頓挫彈壓動作1~2次,此時患者多訴有撕裂樣陣痛。再使患肢小腿反復內外旋幾次后,慢慢伸直,休息5~10 min即告術畢。手法輕重適宜,須在患者能夠耐受的情況下施行。
2.2 物理治療 我們采用伊藤超短波株式會社所生產的HM-202型磁振熱治療儀,患者平臥于治療床,接通電源,根據(jù)病人的病情,選擇相應的溫熱導子和治療模式,將HM-202型磁振熱治療儀的治療電極置于病人窩處,將時間調至治療方案中磁場強度120~620 Gs,溫度設置在40~50℃,1次/d,30 min/次。以上治療10次為一療程。
2.3 固定與練功療法 急性損傷可適當?shù)刂苿酉リP節(jié)。治療期間,患者每天做股四頭肌自主收縮鍛煉,2~3次/d。女患者則建議穿半高鞋以防膝反張,應避免膝關節(jié)過伸動作和鍛煉[4]。
2.4 封閉療法 局部注射潑尼松龍25 mL加1%普魯卡因10 mL。
96例患者經過1~3個療程治療,痊愈43例,好轉51例,未愈2例,好轉率53%,總有效率98%。
髕下脂肪墊位于髕骨下面,髕韌帶后面與關節(jié)囊之間,為一塊鈍性三角形的脂肪組織,充填于髕骨、髕韌帶、脛骨髁前緣及脛骨髁下部,有加強關節(jié)穩(wěn)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由于因長期勞累過度造成經筋勞損,風濕熱邪或風寒邪侵襲,筋脈痹阻,氣血不暢,不通則痛。病初屬實,久則多呈正虛邪實,虛邪夾雜之侯。外傷多為在運動或勞動中反復的膝關節(jié)挫、碰、扭傷引起。當髕下脂肪墊過多或股四頭肌張力降低時,伸膝時脂肪墊可被擠壓于髕骨與股骨之間而造成損傷,反復損傷可使脂肪墊發(fā)生水腫、充血、肥厚、機化,繼之出現(xiàn)退行性改變。也可由于因跌倒跪地或膝前方受到直接撞擊時,造成髕韌帶和脂肪墊的急性挫傷,而引起局部出血、腫脹,甚至關節(jié)積液,髕下脂肪墊亦隨之出現(xiàn)纖維化、粘連、肥厚等改變。
手法治療傷筋時,一般以傷筋部位為重點。對急性傷筋初期,手法要求要輕,時間宜短。對慢性傷筋,治療手法力度較重,時間相對較長,對有滑膜嵌頓、關節(jié)半脫位、筋離其位及微動關節(jié)錯縫者,手法治療力求要一次成功,盡量避免重復治療[5]。HM-202型磁振熱治療儀其治療特征是以磁力導子產生振動,磁力導子能夠使深部組織器官得到加熱(溫熱)的作用,人體受熱后血液速度會加快,毛細血管擴張,細胞數(shù)量增加,毛細血管內部的壓力和細胞也會增加,并促進化學反應過程和新陳代謝,其鎮(zhèn)痛效果十分確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
[2]臧福科.中國推拿術[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63.
[3]蔣鳴福.軟組織損傷治療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85.
[4]羅才貴.推拿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44.
[5]王英杰.臨床傷筋推拿療法[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