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輝珍 趙建英
干眼癥是指因淚液的質或者量出現(xiàn)異常,即淚液分泌不足或者蒸發(fā)過快引發(fā)的淚膜不穩(wěn)定與和眼表組織損傷,進而導致眼部出現(xiàn)不適癥狀的疾病。干眼癥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眼表疾病,在我國眼科臨床疾病中屬于高發(fā)疾病。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近幾年來,我科采用干眼中藥液離子導入眼部配合羧甲基纖維素鈉滴眼液、玻璃酸鈉滴眼液交替滴眼的方法治療該病70例(治療組),并同期與單純采用羧甲基纖維素鈉滴眼液、玻璃酸鈉滴眼液滴眼治療的68例(對照組)作對照,現(xiàn)將治療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138例(單眼或雙眼發(fā)病)全部為門診病例,按就診先后順序分為兩組。治療組70例(276只眼),男24例,女46例;年齡最小8歲,最大78歲,平均(35±0.64d)歲;病程最短7天,最長30天,平均(12±0.53d)。對照組68例(136只眼),男30例,女38例;年齡最小10歲,最大75歲,平均(32±0.84d)歲;病程最短7天,最長30天,平均(14±0.68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眼科學》[1]制定目前干眼的診斷主要依據(jù)病史、癥狀及實驗檢查,檢查最重要的是淚膜不穩(wěn)定、眼表上皮細胞損害及淚膜滲透壓增加。檢查方法主要包括:①主觀癥狀:最常見的癥狀為刺痛或異物感,其他有眼部干澀、癢、燒灼感、畏光、眼紅、視物模糊或視力波動等。癥狀在午后、過度用眼或暴露于特殊的的環(huán)境(干燥、低濕度等)而加重。②淚膜破裂時間(BUT):淚膜破裂為熒光素染色的淚膜表面出現(xiàn)干斑,正常為了15~45秒,<10秒說明淚膜不穩(wěn)定。③淚液分泌試驗:基礎淚液分泌檢測應用表面麻醉藥,測量副淚腺的分泌功能,<5mm/5min為異常。測量反射必性淚液分泌不用麻藥,<10mm/5min為異常。④角膜熒光染色:可觀察角膜上皮缺損和判斷淚河的高度,正常淚河高度>0.3mm。
1.3眼部檢查方法
1.3.1淚膜破裂時間(BUT):滴2%熒光素鈉于下穹窿部,囑患者眨眼數(shù)次,將裂隙燈光帶調至最寬后用鈷藍濾光觀察患者淚膜情況,用秒表記錄由最后一次眨眼完成后開始至角膜上出現(xiàn)黑點斑時間即為淚膜破裂時間,取3次平均值,小于10S為異常。
1.3.2淚液功能試驗(Schirmer I試驗):為評價淚液分泌量最常用方法,可了解淚液基礎分泌情況。采用北京海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淚液檢測濾紙條。輕置于患者下臉結膜囊中外1/3交界處,濾紙另端自然下垂,患者輕輕閉目5min,取出濾紙,淚液浸濕濾紙<10mm為異常。所有患者于l周內不同時間重復測3次。
1.3.3角膜熒光染色檢查(FL):以2%熒光素鈉滴眼后觀察角膜熒光染色情況。角膜病變程度的測定:裂隙燈下觀察,將角膜分為4個象限,每個象限染色分為無及輕、中、重度,分別為0~3分,0分無染色,1分為少許點染,2分為較多點染,3分為塊狀染色。最后將4個象限的分數(shù)相加,熒光染色評分為0~12分,滿分12分。
1.3.4診斷:①BUT≤5s,①+②就可以確診;②BUT≤10S,①+②+③或①十②+④才可以確診。
兩組患者同時用羧甲基纖維素鈉滴眼液、(艾爾建愛爾蘭制藥公司生產(chǎn))滴眼,每天4次;玻璃酸鈉滴眼液(浙江尖峰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滴眼,每天4次。治療組同時加用本院藥劑科生產(chǎn)的干眼中藥行患眼局部離子導入療法,每日1~2次。兩組均治療7后判斷療效。
療效觀察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治愈:自覺癥狀消失,schirmer多次測定多于10mm/5分鐘。好轉:自覺癥狀減輕schirmer多次測定淚液分泌量有所增加。未愈:癥狀、體征無好轉,淚液分泌未增加。
治療結果兩組療效比較,見附表
3.1西醫(yī)認為:眼干燥癥,曾用名“干眼”或稱角結膜干燥癥(KCS)是一種多因素的淚液和眼表疾病,可引起眼不適、視覺紊亂、淚膜不穩(wěn),損害眼表,伴淚膜滲透壓增加和眼表炎癥[1]。趙學章[3]認為干眼癥為中醫(yī)眼科“神水將枯”范疇,病機關鍵在肝腎不足,津液虧虛,目竅失養(yǎng),治療當以滋補肝腎,養(yǎng)陰明目。郭繼援[4]認為干眼癥為中醫(yī)的“白澀癥”,屬“燥癥”,肝開竅于目,肝腎陰虛,虛火上升,津液方損,郁熱化火,上次于目,灼津耗液,淚液減少,肝腎陰虛是本病病因,治療以滋養(yǎng)肝腎,生津潤燥為主。中醫(yī)眼科學[5]以白晴紅赤不顯或赤脈隱隱,自覺干澀不舒為主證,并且起病緩慢,病因復雜。病程纏綿,易于復發(fā)。好發(fā)于青少年及成人,女性偏多,是雙眼發(fā)病的一種常見眼病。因此臨床上的治法主要有清熱利肺、滋陰潤肺、清熱利濕、宣暢氣機、滋補肝腎。
附表1 兩組療效比較(眼數(shù))
注:兩組比較使用卡方分析法,χ2=21.1067,P<0.01
附表2 兩組療程比較(天)
注:兩組比較使用方差分析法,t=27.5011,P<0.05
我院干眼中藥方劑中[6]密蒙花有清肝、明目、退翳的作用;桑椹有滋陰補血、生津潤腸的作用;太子參有補氣生津的作用;菟絲子有補陽益陰、明目止瀉的作用;枸子有滋補肝腎、明目、潤肺的作用。
3.2直流電藥物導入療法的原理
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是指使用直流電將藥物離子通過皮膚、粘膜或傷口導人體內進行治療的方法,稱為直流電藥物導入療法。其原理是,在藥物溶液中,一部分藥物離解成離子,在直流電的作用下,陰離子和陽離子定向移動。如果陰極襯墊中含有帶負電荷的藥物離子,或者陽極襯墊中含有帶正電荷的藥物離子,由于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通電后,帶電荷的藥物離子就會向反方向移動而進人體內。因此,陽離子藥物只能從陽極導入,陰離子藥物只能從陰極導人。藥物離子主要經(jīng)過皮膚汗腺管口和毛孔進入皮內,或經(jīng)過粘膜上皮細胞間隙進入粘膜組織。直流電和藥物的綜合性作用直流電藥物離子導人除藥物作用外,同時有直
流電的作用,兩者互相加強,其療效比單純的藥物或直流電的療效好。藥物可直接導入較表淺的病灶內在局部表淺組織中濃度較高,作用時間長。就全身來說,直流電導人的藥量少,濃度很低;但是就局部表淺組織來說,比其他方法的濃度高[7]。
3.3本文的臨床觀察表明,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干眼病較單純使用西藥治療能縮短病程,并有治愈率高的優(yōu)點,且全部病例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
[1] 崔浩,王寧利主編.眼科學[M].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版,2009,8(2):79.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04.
[3] 趙學章.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干眼癥的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09,5(1):63-64.
[4] 郭繼援.中藥內服及熏蒸治療干眼癥60例[J].甘肅中醫(yī),2009,22(2):44-45.
[5] 趙建浩主編.中醫(yī)眼科學[M].科學出版社,2000,8:206-208.
[6] 劉道清主編.中藥別名大辭典[M].中原農(nóng)民出版社.1994,6(1).
[7] 遲戈,馬艷彬,李非.直流電療法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10,16(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