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下藥”被兒子抓現(xiàn)行
一天,一對母子來到我的心理咨詢室,兒子看上去怒氣未消,媽媽卻一臉無辜。兩人坐下后,兒子離媽媽遠遠的。這樣的母子關系有點劍拔弩張的味道。我對那個氣鼓鼓的男孩說:“小伙子,讓我聽聽你對媽媽有什么意見?!蹦泻⒌昧酥噶钏频模咸喜唤^地把媽媽控訴了一番。
原來,這個男孩叫小濤,今年讀初三,幾年前爸爸因車禍去世了,他和媽媽相依為命。近一段時間,小濤發(fā)現(xiàn)媽媽每天都要按時勸他喝水,早、中、晚,每天三杯開水是免不了的。他不想喝,媽媽會殷勤地遞到他手里,且總能說出不同的理由,讓他無法拒絕。時間一長,小濤就有些疑惑了,自己不渴,為什么媽媽還要準時勸他喝水,自己又不是三歲孩童,用得著嗎?這里面肯定有原因。小濤沒有質問媽媽,而是悄悄留了心。
一天中午,小濤看到媽媽又拿起那個帶彩色花紋的玻璃杯,從飲水機里接了一杯水。媽媽沒有直接把水遞給他,而是進了臥室。他頓時警覺起來??蛷d里正好有一面大鏡子,能觀察到臥室里的動靜,他便從鏡子中留意著媽媽的一舉一動。讓他吃驚的是,媽媽從柜子里拿出一個小瓶子,然后從瓶子里倒出一粒藥丸狀的東西放進水里……難道媽媽給自己下藥?這時,小濤快步走進臥室,奪過媽媽手里的瓶子。雖然媽媽被嚇了一跳,但表情卻很坦然,笑著解釋說:“你這段時間精神不太好,吃這種藥能緩解一下?!币妺寢屨f得輕描淡寫,小濤看了看瓶子上的說明,這才明白,原來媽媽近段時間一直在給他吃抗抑郁的藥。小濤憤怒了,大聲斥責媽媽:“我看你才有病,整天神經(jīng)兮兮的!”此后,無論媽媽如何解釋,小濤再也不理她了。
劉女士看到兒子對她有抵觸情緒,而且在家里整天一言不發(fā),非常焦急。她請求妹妹出面說服小濤,跟她一起去看心理醫(yī)生。小濤和二姨感情很好,經(jīng)不住二姨的好言勸說,只好不情愿地跟著媽媽來了。
聽完小濤的述說,我把目光轉向了劉女士。劉女士說,兒子在學校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一直讓她很放心,可自從幾年前她丈夫去世后,兒子的情緒就不穩(wěn)定起來。近段時間,兒子的情緒非常低落,經(jīng)常說活著沒意思,甚至有休學的想法。劉女士怕兒子出事,就給他辦了短期休學手續(xù),讓他在家休養(yǎng)一段時間。孰料,兒子在家精神狀態(tài)更差,要么不說話,要么就歇斯底里地大嚷大叫。近來又變得沉默寡言,一天也不說幾句話。劉女士愛看心理學方面的書,對照書上所說的癥狀,她越看越覺得兒子像是患了抑郁癥,于是,她就偷偷給兒子用起了藥……
一場車禍摧垮母子心理
聽了劉女士的敘述,我心里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時下,一些家長非常關注孩子心理方面的問題,也看了很多書,這本來是一件好事。然而,當他們明白了什么是焦慮,什么是抑郁,什么是恐懼后,就照著“公式”往孩子頭上套,看孩子是不是焦慮癥、抑郁癥、恐懼癥,然后“對癥下藥”。像劉女士這種偷著給孩子用藥的行為,對孩子的身體有損害不說,如果被孩子發(fā)現(xiàn),更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心理暗示。如果劉女士稍懂得一點科學常識,也不會自己給兒子做診斷,并偷著用藥。從這對單親母子的表現(xiàn)來看,他們之間的溝通存在著很大問題,這會不會與小濤的爸爸去世有關呢?
隨后,我讓小濤回想一下爸爸去世后,媽媽性格方面的變化。雖然讓孩子重溫那段不堪回首的經(jīng)歷有些殘忍,但我必須弄清母子倆幾年來的心路歷程。在我的注視下,小濤靜默了幾分鐘,慢慢開了口。小濤說,爸爸的去世太突然,他難以承受這樣的打擊,心里充滿了恐懼和無助,需要媽媽的安慰和鼓勵來應對這場心理上的災難。然而,媽媽表現(xiàn)得比他還要脆弱,每天都處于悲戚之中,有時吃著飯也會突然流淚,然后放下碗到臥室放聲大哭。那段時間,家里的氣氛十分壓抑,他每天都生活在無助和驚恐之中。有時,放學一回到家,他就心里很煩。剛開始,看著媽媽流淚他還心疼,后來,時間長了,媽媽一哭,他就默默地躲開。因為他和爸爸的感情太深了,爸爸的突然離世讓他感到了孤獨和茫然。在家里,他被壓抑得快要瘋了,有時想到外邊輕松一下,媽媽卻對他看管得特別嚴。有一次,他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剛到同學家,媽媽就打來了電話。媽媽沒有直接打給他,而是打給他的同學,問他到了沒有,聚會何時結束。當時,他就在同學旁邊,媽媽的“盯梢”讓他在同學面前很沒面子。后來,他干脆不和媽媽溝通了,一看到媽媽,他心里就不舒服,連說話的欲望都沒有了。
聽了兒子的話,劉女士也是滿腹委屈。她說,自從丈夫去世后,兒子像變了個人,特別是讀了初一后,學校里的事情,兒子從來不給她說。兒子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和學習成績,也是她從老師和兒子的同學那里了解來的。對于兒子的冷漠,劉女士束手無策,于是,她便求助于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對于兒子所說的“盯梢”,劉女士說,丈夫是遭遇車禍去世的,這讓她走到大街上一點安全感都沒有。對于兒子的安全,她更是放心不下。有時小濤放學晚回家一會兒,她就心驚肉跳,總怕有什么事情發(fā)生,直到看到兒子跨進家門才放心。兒子有時和同學出去玩,她在家也是坐臥不安。沒想到,兒子對她的苦心不但不理解,還嫌她煩,不愿和她交流。看著兒子冷漠的表情,她的心都碎了。丈夫沒了,兒子就是她的精神支柱?。?br/> 構建獨立精神生活放松心靈
這對母子的敘述讓我痛心,他們的境遇更讓人同情。平心而論,有多少女人能有足夠的精神力量抵御這種災難的打擊,又有多少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能夠經(jīng)歷這樣的突變而不出現(xiàn)心理問題呢?我對劉女士分析道:“你丈夫去世后,你未能及時從災難的陰影中走出來,更沒有求助于心理醫(yī)生解決自己的問題。你兒子還小,無力承擔災難帶來的心理打擊,他比你更需要心理方面的幫助。而你在自身心理危機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沒及時地對兒子進行心理幫助和疏導。這樣一來,你兒子的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br/> 聽了我的話,劉女士若有所思。我繼續(xù)給她分析:“因為車禍帶來的心理恐懼,你把所有的愛傾注到兒子身上,潛意識里把他當做另外一個男人去愛,兒子稍微超出你的控制范圍,你的反應就很強烈。兒子忍受不了你的這種控制,就下意識地逃離,躲得遠遠的。兒子的這種表現(xiàn)讓你感到痛苦,繼而認為他是因為爸爸去世受了刺激才變成這樣,就對他過分關照。兒子受不了你這種畸形的愛,就以沉默、不合作來對抗。長此以往,你們母子相互折磨,心理出現(xiàn)問題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了。”
接著,我又指出了劉女士的另一個致命失誤,即她忽視了兒子青春期的心理成長,一味地把兒子情緒上的表現(xiàn)和丈夫的去世聯(lián)系起來。一般男孩進入初中,隨著青春期的來臨,他們就不怎么跟父母交流了,也不愿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說給父母聽,他們只愿與同齡朋友分享。即便沒有爸爸遭遇車禍去世這件事情發(fā)生,小濤也會離父母越來越遠,學著自己慢慢成長。然而,劉女士把兒子的這種表現(xiàn)與丈夫去世聯(lián)系起來,并加緊了對兒子的控制,致使兒子和她越來越疏遠,造成母子同居一室,卻無法交流,最后發(fā)展成相互折磨。這才是劉女士和兒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根源。
我看著劉女士,繼續(xù)說:“與孩子交流,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方式。孩子13歲之前,父母一般通過肢體動作、游戲等方式與孩子溝通,家長體會孩子的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用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等。但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內容和方式就應有所調整。如果孩子不主動求助,家長就不應過于關心,一定要給孩子留下足夠的空間。見了孩子拍拍肩膀,打聲招呼,讓他知道關鍵時候你是可以信任的長輩就行了。由于你丈夫去世的陰影一直未消除,你的心理創(chuàng)傷也未治愈,因此出現(xiàn)了一定的心理障礙。你除了定期進行心理疏導外,還應重建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不能把生活的重心放到兒子身上。你平時可以多聽些歡快的音樂,經(jīng)常到戶外走走,和性格開朗的人聊聊天,并嘗試著尋找自己的情感歸宿,畢竟你以后的路還很長?!?br/> 鑒于小濤目前的精神狀態(tài)不太穩(wěn)定,我給他制訂了系統(tǒng)的心理疏導方案。在母子如何有效溝通方面,我建議劉女士不要把兒子管得太緊,該放手時就放手。另外,一定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方式與兒子進行溝通,等母子二人都有了各自獨立的精神生活后,雙方心靈才能獲得解脫。不過,因為他們的心理問題積淀已久,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經(jīng)過較長的過程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三個小時后,劉女士和小濤離開了,神情也輕松了許多??粗麄冸x去的背影,我感慨頗多: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突發(fā)事件,對心靈造成沖擊,我們需要加以重視,自己給心靈減壓,這樣,我們才能活得輕松。
【編輯:劉波】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突發(fā)事件,對心靈造成沖擊,我們需要加以重視,自己給心靈減壓,這樣,我們才能活得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