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6月27日下午,一架A300“空中客車”大型民航客機降落在了希臘雅典國際機場,這是法蘭西航空公司的第139次航班,正由特拉維夫經雅典中轉后飛往巴黎。
飛機在雅典稍作停留,下去了一些乘客后,又上來了一些新乘客,其中新登機的乘客中有3名男子和1名金發(fā)碧眼的妙齡女子,該女子名叫泰德曼,是一名德國人。乘客登機完畢,139次航班又從雅典機場起飛,往法國方向飛去。
當飛機爬升到萬米高空開始水平飛行時,只見機艙中間,那個名叫泰德曼的德國人突然從旅行包里掏出了一支沖鋒槍,快速走到機艙門前,用槍指著乘客喝道:“都不要亂動,誰動就打死誰!”她這一喊不啻于一聲炸雷在旅客中間響起,乘客們被嚇得渾身顫抖,正在進行服務的空中小姐也大驚失色。
與此同時,泰德曼的3名同伙也紛紛掏出手槍和手榴彈,泰德曼又一腳踢開了駕駛艙的門,并用槍口對準機長喊道:“不許回頭!飛機被劫持了,現(xiàn)在聽我的命令,降低高度,改變航向!”
在地中海上空,139次航班被迫改變航向,最后降落在了非洲腹地烏干達首都附近的恩德培機場。劫機者的這一安排可謂用心良苦,因為當時烏干達正值獨裁者阿明當政,他極度仇視猶太人,敵視以色列。
飛機降落后,恐怖分子如愿以償?shù)氐玫搅税⒚骺偨y(tǒng)的支持。隨后,恐怖分子在烏干達軍隊的協(xié)助下,將250名人質全部轉移到了機場候機大樓。人質中有102名是以色列人,其余人質則來自法國、西班牙等國家。
獲得消息后,法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并派代表火速趕赴烏干達。烏干達政府顯然不想也不敢樹敵太多,在經過多方活動及斡旋下,劫機者最后同意釋放148名非以色列籍人質。
那些來自巴勒斯坦和聯(lián)邦德國的劫機者,以剩下的102名以色列人質做要挾,要求以色列政府釋放他們被關押的50多名同伙。恐怖分子把交換人質的最后期限定在7月1日下午2點,中間只有短短的48小時。
遠隔千里之外,以色列正在召集內閣及軍政要員會議,商討解決人質危機的辦法。經過綜合權衡和激烈討論,會議最終擬定了兩套預案。
第一套方案:出動特種部隊采取武力解救人質,但是該方案需要解決不少棘手的難題,首先,以色列距離烏干達相當遙遠,有4000千米左右的距離,而且烏干達還是以色列的敵對國家。再者,據(jù)了解,恐怖分子方面又有6人增援到了恩德培機場,進一步增加了營救的難度。
第二套方案:則是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問題,答應劫機者要求,釋放關押的犯人。而當恐怖分子得知這一解決方案后,為示誠意,也主動將最后期限推遲了72小時,改為7月4日下午2時。
但是,在以色列當局,第一套方案在國防部長沙龍、國防副總參謀長巴拉克等強硬分子的力挺下,最終被批準實施。以色政府決定出動特種部隊,遠程奔襲烏干達,消滅恐怖分子,救出人質,同時也捎帶著狠狠打擊一下烏干達。
為了執(zhí)行這次秘密行動,以色列軍方準備了4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并派出3架戰(zhàn)斗機護航,另有空中加油機、通訊機和醫(yī)療機械防同作戰(zhàn)??倕⒅\長格爾將這次營救作戰(zhàn)命名為“雷電行動”。雷電行動的總指揮官是38歲的傘兵司令肖姆將軍和喬那圣·內特雅魯中校,他們在以色列特種部隊中挑選了200名精干的突擊隊員。
以色列“摩薩德”也派出特工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有關恩德培機場和人質的情報。很快,無所不能的摩薩德情報人員就搞到了恩德培機場大樓的設計圖紙,以色列的工程師則照葫蘆畫瓢建造了一個同候機樓一模一樣的實物模型,以供突擊隊員訓練用。
另外,特工人員還打探到烏干達總統(tǒng)阿明有一輛黑色“奔馳”轎車。為了在攻擊時做到出敵不意,以色列特別行動小組也準備了一輛相同的轎車,并從突擊隊里找到了一名貌似阿明總統(tǒng)的士兵。
一切準備妥當之后,7月3日黃昏,以色列內閣向突擊隊下達了出擊命令。隨即,4架被涂上了民航機標志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飛機沖天而起,機中裝滿了特戰(zhàn)隊員,裝有106毫米無后坐力炮的吉普車、重機槍、反坦克導彈、紅外線夜視儀、火箭筒和黑色“奔馳”車等裝備,往烏干達飛去。
這是一次艱難的長途跋涉,執(zhí)行任務的飛機為了避開埃及等敵對國家的雷達搜索,不得不進行驚險的超低空飛行。不過在技術高超的飛行員駕駛下,總算沒出現(xiàn)大的意外。4架“大力神”到達肯尼亞上空時,進行了一次空中加油,隨后1架C-130型運輸機在肯尼亞內羅畢機場降落,以作為臨時中轉野戰(zhàn)醫(yī)院,準備隨時接救傷員。
經過7個多小時的飛行,以色列突擊機群終于在當晚接近凌晨時分,抵達恩德培機場上空。遠遠望去,整個機場并沒有什么異常情況。
“準備強行著陸!”隨著指揮官的一聲令下,機上所有的人都系上了安全帶。
經過短距離的滑行后,3架運輸機也穩(wěn)穩(wěn)停在了恩德培機場。
根據(jù)計劃,運輸機的后艙門逐一打開,只見其中一架運輸機中率先駛出了1輛黑色“奔馳”豪華轎車和3輛吉普車,奔馳車內坐著由突擊隊員冒充的假“阿明”,在30余名身穿烏干達軍裝的特戰(zhàn)隊員簇擁下,直接撲向關押人質的候機大樓。
其余170余名突擊隊員也快速跳下飛機,帶著各自的裝備,根據(jù)預定計劃分成了突擊、火力狙擊和搶救3個小組展開了行動。其中的150名隊員原地攜帶各型輕重武器,在機場周圍展開,準備隨時迎擊前來增援的烏干達軍隊。另外20人則緊跟車隊前去營救人質。
“奔馳”在前面開路,3輛吉普車緊隨其后,車隊徑直向候機樓駛來,守衛(wèi)大樓的烏干達士兵和2名恐怖分子,看見有烏干達要員車隊前來,還未待上前詢問,就被吉普車上兩支裝有夜間紅外線瞄準鏡的無聲伽利爾步槍放倒了。
其余隊員則迅速脫去身上的軍裝,閃電般沖進了候機樓。首先被擊斃的是泰德曼和另一名恐怖分子,其他恐怖分子見事不妙,紛紛躲了起來。沖進去的突擊隊員用希伯來語向人質喊道:“臥倒!臥倒!”以色列人質聽到熟悉的聲音后,出于本能趴在地上。夾雜在人質中的數(shù)名恐怖分子由于聽不懂希伯來語而沒有及時趴下,被經驗老到的突擊隊員一一擊斃。這時,負責搶救的突擊小組沖了進來,開始掩護人質向機場上的運輸機撤去。
候機大廳內的戰(zhàn)斗很快結束,恐怖分子被全部擊斃。在機場的正前方,負責火力狙擊的特戰(zhàn)小組也和前來增援的烏干達軍隊交上了火,一時間,槍炮聲、爆炸聲交織在一起,整個機場火光沖天。裝備有無后坐力炮、反坦克導彈和重機槍的特種小分隊很快擊退了烏干達軍隊的進攻。這時,人質已經在特戰(zhàn)隊員的掩護下登上運輸機。以色列特種部隊沒有了后顧之憂,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將怒火撤向了恩德培機場。短短幾秒鐘之間,在以軍突擊隊的密集火力下,烏干達機場上的10余架戰(zhàn)機以及雷達、指揮中心被悉數(shù)摧毀。
最后,特戰(zhàn)隊員在隊友的交替掩護下,逐一撤回到運輸機上,當3架滿載突擊隊員和人質的運輸機直插云霄時,留下的只有熊熊燃燒的恩德培機場和目瞪口呆的烏干達增援土兵。
這次人質營救活動,以色列特種兵擊斃了所有恐怖分子,還打死打傷了數(shù)百名烏干達士兵,摧毀了10余架烏干達飛機。最后,除1名特戰(zhàn)隊軍官和3名人質不幸遇難外,其余人全部安全返回了以色列。
這次出擊,以色列特種部隊奔襲數(shù)千千米,如入無人之境般降落在敵國重兵防守的機場,如同探囊取物般成功救回了上百名人質,其膽略、其魄力、其霸道讓所有人心生寒意的同時也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摘自鳳凰出版社《世界特種部隊全傳》 作者:陳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