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德萊德(Adelaide),位于澳大利亞南部,南澳省的首府。這個地方,依山傍水,四季常青,是很小很安靜的一個城市。他跟珠海有那么一點點類似,我想若是珠海的人初次去阿德萊德,一下飛機說不定會誤以為飛機轉(zhuǎn)悠一圈又飛回珠海了呢。
澳大利亞雖然在地圖上看跟中國在時區(qū)上差不多跟沒時差一樣,但是其實不全是,為什么說不全是呢?澳大利亞把自己的國家分成了3個時區(qū),跟中國時間最接近的是西澳大利亞,冬天的時候與中國沒有時差,到了夏天才有,因為澳大利亞分冬令時和夏令時。這個大家應(yīng)該不陌生,咱們中國也搞過,但是由于交換時間那幾天實在是到處一片混亂,后來沒有辦法就取消了。不過這也都是因為中國人口實在是太多了,難免就會出現(xiàn)一小部分比較糊涂的。然而澳大利亞就不怕了,全國人口加一塊兒也就一個遼寧省那么多,怎么折騰也跑不出那幾個人。至于阿德萊德這個地方呢,冬天的時候比中國早一個半小時,夏天的時候早兩個半小時。所以其實還算好,時差不大。
阿德萊德城市小,市中心更小,小得讓人難以相信。開車圍著所謂的城市繞一圈,除去紅燈,我想應(yīng)該用不到兩分鐘,大部分人都住在市中心周圍的郊區(qū)。
阿德萊德是公認的比較奇怪的城市,它夏天奇熱。它的地理位置在南半球的澳洲的南邊,按道理來說應(yīng)該是屬于涼快的,但是居然能熱到自然著火。我經(jīng)歷過的最高溫度是46攝氏度,而且,我還記得我那天是怎么過的。那個時候我住的地方條件很差,沒有空調(diào),可想而知是個什么狀態(tài),但是比你能想到的還差。我記得那夜,我是往床上潑了一盆水,然后往自己身上澆一身水再躺下睡覺,而過不了兩個小時就會再次熱醒,因為全干了,又要再潑一次水。還記得那天,是情人節(jié),呵呵,夠火熱。
可是,夏天這么熱,按道理來說冬天應(yīng)該暖和吧,它不,冬天人家該冷還是冷,并且,阿德萊德夏天熱的時候就下太陽不下雨,到了冬天的時候反而開始稀里嘩啦地下雨,所以冬天是陰冷陰冷的感覺,和中國南方一樣,房間里沒有暖氣。
阿德萊德另一個特點,就是葡萄酒,南澳省又稱葡萄酒省,連我這樣滴酒不沾的都給發(fā)展成酒徒了。另外比較大的產(chǎn)業(yè)就是鐵礦,而且大部分出口到中國。全球三大鐵礦生產(chǎn)商澳大利亞有其中的兩個,另外一個在巴西,總生產(chǎn)量為全球的80%。中國是他們最主要的鐵礦進口國,我想在國內(nèi)進口鐵礦的人一定對它們是恨得牙根癢癢,因為澳大利亞跟巴西聯(lián)合對付中國,鐵礦的價格是年年上漲,最低19%,最高75%,這是什么上漲率!但是,也有不少中國人因此跑去澳洲開始做鐵礦出口的買賣。
澳大利亞人生活節(jié)奏很慢,所以做事效率很低,不要以為發(fā)達國家速度會很快,也分情況,美國可能很快,澳大利亞不行,人都慵懶,屬于享樂主義,按小時拿工資,能磨蹭幾天是幾天。記得十二年級的時候(高中最后一年),高中要建一個小禮堂,很小很小,占地面積具體數(shù)字我不知道,但是一開始打地基的時候我還跟朋友開玩笑說,咱們學校要建一個中央廁所嗎?可見有多小,而且也不高,只有一層而已。十二年級開學的時候,校報上說,會于6月份竣工,所以十二年級的同學還是有機會使用的。當時就已經(jīng)很奇怪了,建一個那么小的一層樓,用得著半年嗎?事實證明我錯了,他們的確沒有用半年,而是用了一年的時間。而為了兌現(xiàn)會讓我們十二年級使用的諾言,十二年級最后一次年級會是在那里邊開的。
可能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澳大利亞的信息比較閉塞,人們的腦袋比較不靈光,除了吃喝享樂,不太了解這個國家以外的世界,真真正正一個世外桃源的環(huán)境。老一代還可以,因為都是從各個國家移民過來的,他們很客觀,很能干,現(xiàn)在的這一代是第三代了,我覺得較之老一代遜色不少。
不過,我的看法一貫比較“毒”到,所以其實也有很多好的方面,比方說,如果你遇到了什么困難,不知道怎么解決,或者找不到路之類的情況,你隨便進去一個地方或隨便問一位路人,都會非常友善地幫助你。如果他們也不知道,也不會不管你,會問別人;如果別人也不知道,還會想有沒有別的方法,比方說幫你去網(wǎng)上查??傊麄儠M力幫助你,就算到最后怎么都無法幫助到你,也會給你提出一個或許可以解決的建議。
另外還有一點我覺得非常不錯,可能是因為澳大利亞人太過以自我為中心了吧,反倒有一點好處是完全不會在意別人的穿著啊身材啊長相啊行為啊,你就是個200斤的女人在馬路上穿著露肚臍的緊身衣扭搭,回頭率也是零(當然排除我這號國外來的)。可能也就是因為不會有奇怪的目光和指點,所以南澳遠近聞名“肥女”巨多。
還有一個很細微的特點,就是澳大利亞的公路。我倒不是想強調(diào)他們是英聯(lián)邦國家所以左側(cè)通行,而是在澳大利亞的公路上你就是沿著馬路走上一年,只要你不是成心地站在馬路當間兒搗亂的話,保準你一聲車的鳴笛聲都聽不見??赡苁且驗榘拇罄麃喌慕煌ㄒ?guī)則定得特別詳細的原因,僅關(guān)于在路口誰讓車這一點上就分了20多種不同的情況,而且要求開車的必須都背下來,兩個都直行的哪個車讓,兩個有一個向左拐的該誰讓,要是向右拐又該怎么讓,一個直走一個拐的怎么讓,定得非常細,而且大家開車都忒遵守交通規(guī)則了,所以從來不會出現(xiàn)需要按喇叭的情況。以至于有些小朋友,為了聽到一聲車鳴喇叭,而站在路邊等著,等到有大車經(jīng)過的時候,他們就右手握拳舉起,然后胳膊上下移動,表示要求司機按一下喇叭給他們聽,大部分司機都會按一下,讓這幫小孩如愿以償,然后就見那幫小孩興奮地相互擊掌啊高呼啊,好像中了彩票似的。這幫可憐的孩兒啊,把他們接來中國大城市待幾天吧,保證他們一輩子能聽到的車笛聲一天內(nèi)就能聽全乎了,還是分不同節(jié)奏。
既然說到交通了,不得不提一下澳大利亞的公交系統(tǒng)。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呢?先說下我第一次坐車的經(jīng)歷吧。第一次是在寄宿家庭往市里去的方向,我站在車牌那里等105路車,遠遠地看到車來了,我手持零錢面帶微笑迎接它停在我面前時,那輛車嗖的一下從我面前開過去了。郁悶,敢情澳大利亞也有這路司機?可是等到下一輛來的時候又嗖的一下過去了。非常郁悶,難道是跟澳洲人比我個子太矮了看不到我?不能啊。后來有一位老婆婆開車經(jīng)過停在了我旁邊,下車問我去哪里,用不用載一程。我婉拒了,說我在等公交車,可是公車來了都不停的。那老太太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得伸手攔著,你不伸手,司機會認為你在等其他路的公交車,所以是不會停的。很好,我很欣賞,這是相當高效了,后來上了車還發(fā)現(xiàn)每個座位前方還有個紅色按鈕,到哪一站下車,必須在上一站到站之后和這一站到站之前按鈴,不然公交車即便到站了也是不會停的。時間長了習慣后,我回國頭幾天上公交車的第一個反應(yīng)都是滿車找鈴。
除此之外,阿德萊德公交車每一班都是有時間表的,而且這個時間表你必須要有,因為公交車會嚴格按照這個時間表開,有些公交車大概半個小時才一班,所以如果沒有時間表是非常浪費時間的。初看這個時間表會覺得很神奇,因為它會把這一天的每一班車到每一個站的精確時間都標記清楚,而且都是精確到比如幾點23分,幾點49分到哪個哪個站。公交車司機也會有這個表,如果到某個站的時間晚了就算了,如若是早了司機還會停下來等,等到了這49分后再出發(fā)去下一站。所以澳大利亞的公車司機基本上每天還都帶著茶壺、雜志、報紙啥的。享受,絕對是要分秒必爭。
(摘自春風文藝出版社《澳洲留學的那些事兒》 作者: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