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看起來有些“刻意”的消息讓本已處于漩渦中的綠城集團再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11月28日,綠城集團副董事長羅釗明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證實,綠城集團旗下的綠城房地產、綠城陽光將與中投公司旗下建銀投資以及黑石基金擬成立合資公司,四方分別出資4.8億元、1.2億元、12億元以及2億元,投資于中國房地產。各方約定在公司成立時初步出資20%,余下的80%將于合資公司成立后兩年內支付。
這個消息因中投公司十分敏感的身份而迅速成為市場的熱點。
在房地產調控進入深度博弈、價格剛剛產生松動的關鍵時刻,中投與綠城的深度接觸,究竟是“抄底個案”還是代表著“國家隊”的政策預判?
作為國家外匯投資平臺的中投,去參與國內房地產行業(yè)會帶來哪些問題?這個項目究竟是普通的合作還是中投入
主綠城的前奏?
接近綠城的人士透露,“這個項目僅是第一步,未來應該還會通過這一平臺完成更多對綠城現(xiàn)有項目的收購”,“但具體什么時候收購,最后會達到什么程度,現(xiàn)在還不能確定”。
合資緣起
12月1日凌晨,綠城董事長宋衛(wèi)平再次被傳言“逼迫”現(xiàn)身,發(fā)表千字文澄清綠城并未破產被重組,這是綠城三個月來遭遇的第四次“風波”。
在節(jié)節(jié)進逼、放松無望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面前,負債率高達163.2%的綠城先后經歷了“信托門”、“退市門”、“海航收購門”等風波,一直被認為可能成為第一家在調控中倒下的大型房企。一貫桀驁的宋衛(wèi)平亦被迫表態(tài),“做不下去就三條路:降價促進銷售、把手上的項目騰挪出去、或者干脆全面降價,然后就退出房地產不做了”。
但降價并不順暢?!熬G城拿地的時候正是樓市高點,地價也拍得非常貴。而且綠城做的是高端,拿的基本都是位置非常好的地?!币患液贾莘康禺a公司業(yè)內人士稱,“降價的話,它的成本很難覆蓋。宋衛(wèi)平是一個特別看重樓盤品質的人,不可能像小公司一樣壓低材料成本。”
綠城執(zhí)行董事韓波亦曾表示,2009年時,杭州地區(qū)拍賣地價已經占到總成本的60-70%。
根據綠城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綠城中國(3900.HK)的中報數(shù)據,“綠城集團在全國擁有超過四千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的優(yōu)質土地儲備,確保了集團未來五至七年的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
而目前對前來團購的阿里巴巴員工給出的92折,是綠城已經作出的最大打折舉動。在新開盤項目普遍下調售價的杭州,這個折扣顯然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綠城只做高端的定位也決定了它不可能通過大幅度降價來自損品牌。
騰挪項目也許是綠城的另一出路。
早在今年6月,綠城中國(03900.HK)就公告稱,綠城房地產與綠城陽光、合資伙伴甲及乙,于今年6月3日訂立協(xié)議,擬投資成立合資公司,四方股權分別為24%、6%、60%及10%。但并未透露合資方的具體身份。
在被收購的傳聞愈演愈烈之后,羅釗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證實了兩者的身份,一為中投旗下的建銀投資,一為中投參股的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黑石集團。
羅釗明介紹,合資公司成立后會成為一家投融資平臺,“主要投資一些城市建設、房地產開發(fā)項目,也會包括一些綠城的項目”。
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這家項目公司注冊資本金為20億元,相比綠城龐大的負債,這份小小的資金微不足道,并不能實質緩解綠城資金短缺的狀況。
陽光厚土房地產基金合伙人陳方勇表示,“這個公司可以看做是一個類房地產基金的公司。從資金角度來看,如果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倒手,還不如直接把項目賣給別人,那樣對緩解綠城的資金流緊張狀況更有幫助?!?/p>
但前述杭州房地產公司業(yè)內人士表示,綠城集團可以向這個公司轉讓項目,黑石和中投不乏后續(xù)資金,但具體負責項目的人可以不變,綠城可以以“代建”的形式繼續(xù)主導整個項目?!白笫洲D右手總比賣給別人好”。
綠城董事長宋衛(wèi)平在回應“被破產”時表示,“我們所能探討的,是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如何找出一條活路,穿越寒冬?!?/p>
顯然,中投成為了綠城度過寒冬的火爐。
建銀出手
綠城尋求外部合作并不令人奇怪。此前,已有消息稱,海航、融創(chuàng)中國同綠城進行接洽,亦有傳聞稱,杭州市政府正組織包括浙江鐵投集團、能源集團等與綠城有過合作關系的國企聯(lián)手注資綠城。
但最終確定的接手方還是令人大跌眼鏡。
注冊資本達到206億元的建銀投資是不折不扣的“國家隊”。官方資料顯示,它是中投公司旗下匯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中投公司的國內資本運作平臺,之前其對房地產行業(yè)的投資并不多。
建銀投資于2004年創(chuàng)立,其初始定位為承接建設銀行股改上市遺留的一部分固定資產、自辦實體、對外投資以及委托貸款等。
在對建行遺留資產進行重組、管理之外,建銀投資還承擔了一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出資人角色,注資業(yè)績不佳的券商,先后控股了近十家券商。但為了符合“一參一控”的要求,建銀投資先后撤出,最后只留下控股宏源證券及參股瑞銀證券。
同時,建銀投資還創(chuàng)立了中投租賃、中投資本等其它子公司,并以LP身份參與了綿陽產業(yè)基金、聯(lián)想弘毅基金等知名PE的募集。
2006年,建銀投資成立了建銀投資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為10億元,專門從事房地產開發(fā)、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經營。
在此平臺下,其定位一直是“進行以持有型物業(yè)為主的房地產投資”,即購買商業(yè)地產,長期持有增值,并不涉足住宅項目的開發(fā)和投資。此次跟綠城的合作,最終的主體是建銀投資還是建銀投資實業(yè),目前尚未得知。
據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與綠城的合作,可能是由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親自拍板,建銀投資只是充當了一個過道。為什么中投不直接投資?究其原因,還在于章程上的限制。
中投公司公司章程規(guī)定,“中投公司原則上不主動參股境內非金融企業(yè),但被動持股、購買境外上市公司股票,或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例外”。
此前,中投已經在國務院批準的領域內,低調投資國內房地產市場,并在深圳落實了兩個具體項目,一為參與落馬洲河套項目建設,一為與深圳市政府合作,組建中投控股公司開發(fā)前海深港開發(fā)區(qū)項目。這兩個項目皆為國務院批復的深港合作的城區(qū)開發(fā)項目,并不牽涉住宅。
但這次,中投并未動用集團層面的投資渠道,而是借用了其國內投資平臺建銀投資進行具體執(zhí)行,因而規(guī)避了相關部門的批準程序。
中投對房地產行業(yè)的熱情可見一斑。此外,中投公司在集團層面持有以房地產基金為特色的中信資本40%股份,根據2010年年報,其房地產業(yè)務在其全球資產組合總量中占比約為5%。
11月最后一周,樓繼偉分別在《人民日報》及英國《金融時報》發(fā)文,宣布看好“基礎設施投資”。而黑石基金與中投“沾親帶故”,其在中國國內的投資邏輯亦被其董事長定位為“中投的助手”。
尷尬中投
在這場交易中,中投的身份還是顯得有些尷尬。定位為國家外匯投資平臺的中投,本應布局海外,實現(xiàn)外匯資產的增值保值,投資國內房地產無論如何都算是副業(yè)。
此前,中投公司利用外匯儲備投資黑石基金,黑石基金再重新大舉進軍國內已經被人指責為假外資的返程投資,“外匯轉了個圈又回到了國內,并未起到外匯投資的本來目的”。
而且,中投公司已經面臨資金枯竭的狀況。樓繼偉在2010年年報中透露,截至2010年年末,現(xiàn)金在中投公司的總投資規(guī)模中占比已經降至了5%。其從2010年年末就開始謀求二次注資,預計將在近期初現(xiàn)眉目。
如果利用此合資公司進行后期資本運作,初期的20億資金可能遠遠不夠。事實上,業(yè)界正在流傳的另一個版本是,這家公司最終的注冊資本金將達到60億元,其中建銀投資的認購額度將是36億元。
通過中投旗下的建銀投資,外匯儲備資金曲線進入房地產領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但根據目前的規(guī)模計算,這些資金對市場影響并不大。
但一位深圳的資深投資公司人士還是表示,中投如果要使用外匯儲備進行國內投資,相當于把外匯換成人民幣,會增加國內的資金供應。但是,中投公司可能通過和國內銀行進行貨幣互換來規(guī)避這個問題,即銀行給項目公司發(fā)放貸款,中投公司用外匯還給銀行。
另一方面,在調控政策爭議不斷、房價剛剛開始松動的敏感時期,中投此舉更是被指為有“曲線救市”的信號,并且業(yè)內因此又傳出“國進民退”的聲音,一旦遭遇宏觀調控造成資金短缺,民營企業(yè)也愈來愈有意倚靠資金充裕并有政策支持的央企。
“目前看來,資金充裕的央企,有些限于主業(yè)不得投資房產的國務院令限制,有些主業(yè)為房地產的央企如果去介入,整合重組民營企業(yè)難免引起反彈?!标柟夂裢练康禺a基金合伙人陳方勇表示,“反倒是以中投為代表的金融企業(yè),可以比較放心的對房地產業(yè)進行投資?!?/p>
而民營房地產引入金融資源比較豐富的純投資公司,亦可以避免同業(yè)并購產生的日常經營管理權的變動。
據他了解,以國開金融、中國人保為代表的國有金融機構都對進軍房地產龍頭企業(yè)虎視眈眈。此次進入綠城,傳聞中新華人壽也有參與。
“如果中投與綠城的合作項目獲批,那些大型的金融央企紛紛跟上,地方投融資平臺也就有了跟進的理由。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會不會架空,還真的不好說?!鼻笆鲑Y深投資公司人士表示。
目前的國內房地產市場上有大量的中型企業(yè)資金鏈狀況非常緊,通過其它渠道融資不僅風險很大,而且成本非常高。
“如果有政府背景的金融企業(yè)進入,那是求之不得的狀況。”陳方勇說,“國投民建對于他們來說,應該是比較好的結局?!?/p>
深圳德信資本高級投資經理劉聰表示,無論是地產基金還是中投,現(xiàn)在充當?shù)亩际恰熬燃薄钡慕巧?,入主之后,原來的開發(fā)商獲得的總收入會減少。未來的房地產業(yè),投資商和開發(fā)商分開,原有的開發(fā)商退守價值鏈后端,可能將會變?yōu)槌B(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