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生的語文水平怎樣,作文是一個衡量的重要尺度?!笨梢?,作文在語文中的比重之大。但在實際中,對于學生來說,寫作文始終是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一項艱巨任務。我們教師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克服作文難關呢?
首先就是要把握好學生的寫作心理,學生作文成功的第一步是教師對學生賞識性的評價。
一、賞識學生習作,滿足其自尊的心理需要
作文起步,小學生由說、寫一兩句完整的話過渡到說、寫幾句或一段完整的話,實現(xiàn)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發(fā)展的一次飛躍。賞識的前提,教師必須明確兩點要求:
一是要明確學生作文訓練的層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訓練要求。
二是“沙里淘金”,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學生習作,是一項難度較大的綜合性作業(yè),最利學生表現(xiàn)自我,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不應挫傷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更不能扼殺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教會寫作方法,讓學生擁有生花妙筆
1.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是寫作的第一步
(1)引導孩子從玩中觀察
從孩子喜歡的事物中觀察,孩子往往會瞪大一雙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
(2)逐漸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
學生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缺乏精細的辨別能力。針對學生觀察過程中的特點,采取一些手段,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是老師要做好的。比如有順序地進行觀察、觀察與聯(lián)想相結合,還要對學生進行觀察習慣的培養(yǎng)。從低年級開始,每天讓學生都從自己的生活里選擇最有趣,最有意義的事物,用六要素法寫出來。隨著年級的增高,由每天的一兩句話到寫一段話,再到寫篇,長期堅持,同學們的觀察能力會更深入更細致。
2.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
知行結合,才能威力無窮。除了在實踐中多觀察外,多讀課外書,積累語言材料也是重要途徑。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捌迫f卷”是說讀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厚積才能薄發(fā),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因此必須加快閱讀量,擴大閱讀面,積累材料,讓它成為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
除了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經常性的閱讀指導,還要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一是抄一抄,要求學生閱讀時把優(yōu)美的詞句或精彩片斷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讀書筆記中,日積月累,豐富詞匯。二是寫一寫。每讀過一本課外書后,讓學生練練筆。如寫心得體會,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語段進行仿寫等。平時我們的統(tǒng)一作業(yè)要求盡量規(guī)范,所以我想我們的讀書筆記不妨釋放學生的個性,剪貼、摘抄、編輯,甚至取名和美化,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學生的積極性會越做越高。
開展豐富多采的讀書活動。如:定期舉辦圖書跳蚤市場,交換閱讀圖書;開展“讀書匯報會”,激發(fā)說的興趣;開展“讀書專欄”,激發(fā)寫的興趣等,從而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有了好的原料,不一定就能制成美味。學生能解決作文的源頭問題,不一定就能寫出好的作文,還需要老師輔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3.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會表達
所謂表達就是用恰當的語言文字把看到、聽到或經歷的事情表現(xiàn)出來。常聽到老師和家長們抱怨:“沒少讓孩子讀書,積累句子,可這孩子怎么還是不會表達呢?”我認為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學會表達是關鍵。
(1)作文選材貼近學生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激活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喜歡作文、主動作文,使學生有話可說,掃除學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礙。記得有一次,班上的一個同學在爭著取水時不慎將飲水機弄壞,家長為此還來到學校賠償,孩子也因為犯了錯而受到責備。事情逐漸被大家淡忘,但那個同學沒有忘記,他在隨后的作文里就把這件事真實而又生動地再現(xiàn)了出來,從口渴時的迫不及待,到取水時的用力過猛,再到弄斷開關的驚慌失措,以及在班上引起的軒然大波,都寫得活靈活現(xiàn)。壞事變成了好事,這讓我們明白了有生活才能有佳作的道理,否則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2)我認為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條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為本,抓住每篇課文表達的特點,加強仿寫訓練,語文學科具有很重要的工具性。
(3)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寫作。在寫跳繩比賽的習作時,不要只關注比賽本身,前前后后的準備,相互的配合等等都可以寫,這樣指導以后,學生有的寫了訓練跳繩時的苦、累、汗,體會到了訓練很辛苦;有的寫的還是訓練中的事,可寫的是怎樣思考和練習,摸索出了跳好繩的門道;還有一個同學寫了自己被磕傷,受到同學的關心、幫助,體會到了集體的溫暖;有的則寫的是比賽的經過和最后的勝利,總結出比賽勝利的結果,明白了“磨刀不誤砍柴功”的道理。通過這種多思維、多角度的寫作,既可以使學生突破應試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維模式,又可以使學生寫出靈活多樣、內容豐富、新穎、見解獨到的好文章來。這樣就克服了學生寫作內容空洞,事例不具體的毛病。
三、注重學生自我修改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
有的學生作文寫得不少,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大大小小的作文有上百篇,但沒有幾篇拿得出手的,有的作文明明有好的選材,有真情實感,但由于存在各種各樣的毛病,充其量只能算是個半成品就放在那不管又開始寫下一篇了。以前為了應試,總想讓學生多練一些不同的作文,結果是越練水平越差,越練越失望。今年我針對這一點進行了改革,那就是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作文區(qū)別地待,有些學生的作文一次就過了,有些則要進行幾次修改加工才能通過,這樣雖然麻煩,但質量上去了,而且讓學生養(yǎng)成了精益求精的學習習慣。
總之,欣賞學生的作文,教給他們正確的寫作方法,引導他們學會不斷雕琢自己的作文,這是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努力實踐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