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差不多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級里,都有老師眼中的“個別生”。言外之意,這是些或不守紀律、不服管理,或思想、作法很“特色”,不合群的特殊學生。應(yīng)該如何看待這些有點個性、有點“另類”的孩子呢?
【關(guān)鍵詞】別類;愛心;信心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手冊中,就記錄著這樣幾個名字:楊浩楠;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外出打工。周麗;母親出走,父再婚繼母從不關(guān)心她。孫亮;性格怪異,父母長期在外。其實每個班級都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從小父母離異,自小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尚未成熟的心理承受著離開親人的重負,缺少安全感。同時離開了父母的管教,行動更加自由。而“隔代親”使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言聽計從,過分溺愛。他們調(diào)皮搗蛋、惹事生非,或是孤獨自卑、心事重重。在整個班級中,行為習慣、學習成績遠遠差于正常家庭中的學生,是班級中的“另類”。正因為如此,對這群學生的教育管理就不能與其他學生一視同仁、一概而論。他們比一般學生更需要關(guān)愛、理解和鼓勵。作為一名班主任,細心地觀察、用心去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用愛溫暖學生的心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弊鳛榘嘀魅螌W生應(yīng)有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心。愛孩子,如綿綿的春雨;愛孩子,如涓涓的細流;愛孩子,如和煦的春風。用自己的愛喚起學生的愛,用自己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的心靈。
1.生活上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天氣變冷,請他們多添件衣服,在校吃飯,關(guān)心他們是否吃得飽;衣服臟了,動手幫他們洗一洗。時時刻刻設(shè)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難題,讓孩子沐浴在陽光般的愛中。
2.任何個體都有一個獨立的、豐滿的精神世界,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必然會激發(fā)他們自尊、自重的意識,促進其能動性的發(fā)揮。而隨意責備、諷刺體罰,勢必傷害學生自尊心,造成學生扭曲的人格,而善意的信任卻能改變這點。由于缺少管教,這些孩子多了些蠻橫與霸道。一次,本班的賈某拾到十元錢不想還,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告訴我。我知道后并沒有責備他,對他說:“老師相信你本來準備還,只是沒有適當?shù)臋C會,老師相信你不會有貪心?!辟Z佳亮滿懷感動離去,馬上把錢交還給了失主,我知道后又在班上及時表揚了他。受表揚時,他面孔發(fā)紅,神情很激動,我的心里也涌出一股暖流。
其實,在每個孩子心中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春風化雨,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一定能奏出動聽的音符。
二、用贊美激勵學生的信心
這些孩子,盡管生活上有爺爺奶奶的照顧,但他們在學習上缺乏信心,上課時不敢大膽發(fā)言,有了問題不敢去問老師,他們對自己的能力不敢肯定,懷疑老師不喜歡自己,更怕說錯了會受到同學們的嘲笑。針對這一點,我常常去夸獎他們,我的夸獎會讓這些“另類”學生產(chǎn)生無窮的動力,充滿必勝的信心。在情感上我親近他們。對這些學生我常常輕摸摸他們的頭,對他們微笑。課間休息時,蹲下身來,和他們在一起,讓他們覺得我不再是他們的老師,而是他們的好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你向自己的學生提出一條禁律,就應(yīng)當同時提出十條鼓勵——鼓勵他們從事積極的活動?!边@就是明確告訴我們,我們應(yīng)當對自己的學生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到親切,從而愉快地接受教育。對這些學生,我們更要慷慨使用贊美之辭。上課提出些容易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作業(yè)中多鼓勵,少批評。對他們一點點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與認可。哪怕是你覺的無所謂的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話,對他們卻起著意想不到的作用。學生戴某,學習基礎(chǔ)差,上課從不聽。任課老師提起他就頭痛。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他其實很聰明,只不過缺少了上進的信心。于是我上課經(jīng)常提問他,每當他回答出一個問題時,我都及時給予鼓勵,“你真棒!”“哇,你真聰明!”一段時間后,老師們都說他變了,上課認真聽了,喜愛回答問題了,學習更是進步了。作為教師,給孩子幫助,讓他有點滴的成功體驗,并不是多么難的事情。這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個個小小的成功中,使學生積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三、用筆和學生交朋友
這些“另類”學生,孤獨常伴隨他們,他們渴望與人交往,更需要被人理解,但和他們面對面談話這種嚴肅的說教方式,由于學生的逆反心理,往往事倍功半,而內(nèi)容豐富、語言親切的“筆談”,將自己的看法和殷切的希望傳遞給學生,教育感化他們,避免了面談的拘束不安。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更容易暴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而教師則更容易控制失控的情緒,通過冷靜的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開學初,我讓學生每星期寫一篇日記,內(nèi)容可以談學習;談生活;談困惑;談對教師的要求與看法等等。我每星期都有新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我班的沈某一次在日記中寫道:“媽媽不要我,爸爸不管我,我的學習成績又差,誰會喜歡我,和我做朋友呢?”看了他的日記我及時寫道:“一個人誰都有不如意,你雖少了父母的關(guān)愛,可你有老師、有同學呀,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日記本發(fā)下去后,他看了我的話又給我寫道:“老師,謝謝!既然你和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我會努力,不讓你失望?!睆拇艘院螅兞?,性格開朗了,我又讓幾個成績好的學生幫助他補習功課,他的成績也漸漸趕上來了。看到他的進步我真開心?!肮P談”的方式,消除了我和他們間的對立情緒,更讓這些“另類”學生產(chǎn)生一種被重視、被關(guān)心的良好心理效應(yīng)。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這些“另類”學生也是祖國未來的一份子,培養(yǎng)他們健康成長,班主任責任重大。對他們來說,班主任應(yīng)是慈母,是朋友,理解他們,引導他們,扶持他們茁壯成長,早日成材。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二小學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