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選修蘇教版唐詩宋詞的時候,我們學習了“韓柳”的詩篇,了解到柳宗元不僅是擅長吟詠山水自然景物的杰出文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柳宗元的諸多文學著作中蘊涵著豐富的教育理念,他所提出的“文以明道”“交以為師”“順天致性”“博采眾長”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主張至今都具有積極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柳宗元 教育思想 影響
一、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一)“文以明道”的教學思想
唐朝中期柳宗元和韓愈在文壇上發(fā)起并領導了一場“古文運動”。他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文學方面的主張。這場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是韓愈,韓愈主張“文以載道”的思想,強調文章的內容必須為現實服務。柳宗元十分支持韓愈所提出的“文以載道”的主張。他說“然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學者務求諸道而遺其辭,辭之傳于世者必由于書。道假辭而明,辭假書而傳。要之,之道而已耳。”此外他還指出“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茍為炳炳烺烺,務采色,夸聲音而以為能也。”在這里要強調的是寫文章的最終目的是要闡明道理和為現實服務的,不要片面追求形式、文采、音節(jié)上的完美。柳宗元所認為文章的思想內容應該重于藝術形式的,也就是他提倡的“文以明道”的思想。柳宗元這一主張同時也是他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指出從事教育一系列的活動的最終目的在于明“道”。他所提出的“道” 主要指的是他本人一直所推崇的“堯舜、孔子之道”,所以他主張用儒家經典學說去教育學生,學生只有完全領悟了儒家的經典和精華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去明“道”。這個“道”不僅僅限制在儒家經典范圍內,它還包括諸子之說,甚至還可以包括佛學方面的學說。他指出:“余觀老子、亦孔氏之異流也、不得以相抗,又況楊、墨、申、商、刑、名、縱橫之說,其迭相訾毀抵捂而不合者,可勝言耶?然皆不以佐世”?!叭逡远Y立仁義,無之則壞,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則喪。是故離禮于仁義者,不可與言佛,異律于定慧者,不可與言佛?!?。他認為只有能“當”于“生人之意”的東西才算是“道”。因此他說:“當,斯盡之矣;當也者,大中之道也”,“吾道之盡而人化矣”。[5]這里的“道”主要指的是以“生人”為對象的“救世之道”。這里的“生人”也就是指的是普天之下的民眾,要求不要忘記民眾的苦難,要做一些有益于民眾的事情,這也是柳宗元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所在。
(二)“交以為師”的師生觀
從師求學是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優(yōu)良美德之一??墒翘拼衅诔霈F以向老師學習為恥的現象,在當時那種社會風氣下人們心目中根本就沒有什么所謂老師的概念。倘若有人提及“老師”兩個字的話便會譏諷那個人,認為那個人是狂人。柳宗元說:“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绷谠獙Ξ敃r這種“恥于相師”的情形極為不滿,并且感到痛心。而他認為建立從師求學的關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從師學習就很難促使自己知識的增長和道性的完善。因此,他十分支持韓愈當時所提出的“師道論”。他說“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绷谠J為他是一個被貶官的人,他不愿意任師,但拒絕師生關系僅僅是表面現象,并不是將那些真正好學而登門請教的學生拒之門外。根據史料記載:“南方為進士者,走數千里從宗元游,經指授者,為文辭者皆有法?!彼麨榱搜陲椬约旱睦蠋熒矸?,而去主張“交以為師”的思想。他說“仆之所拒,拒為師弟子名,而不敢當其禮者也。若言道講古,窮文辭,有來問我者,吾豈嘗嗔目閉口耶?……茍去其名全其實,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為師矣。如此無世俗累而有益乎已,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盵7]可以看出他僅僅是不愿意接受形式上的師生間關系,不接受尊師之禮,假如有人和他共同探討學術方面的內容,他不會不去理會的。他認為放下老師和弟子的虛名,真正保持著師友關系,相互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在這里他的“交以為師”是以師為友,把師生關系變成朋友關系,強調以師為友,相互學習,雙方以誠相待,充分肯定在學校教育外所形成的師生關系,并強調不論用什么樣的形式的教育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中心,順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根據學生具體情況來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三)“順天致性”的育人思想
柳宗元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述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長安西鄉(xiāng)有這么一位以種樹為生的駝背老人,他叫郭橐駝,事實上他可是一位農藝專家。由于他能夠掌握樹木生長的規(guī)律,因而經過他種植或移植的樹木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長勢很好,長的又高大又茂盛,結的果實又早又多。于是有許多人偷學和模仿他的種樹方法,可是那些偷學的人怎么也比不上他種的樹好。后來有人去問他種樹有什么秘方,他說:“我沒有什么使樹木活的長久和茂盛的方法,只不過是順著樹木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使它按照自己的生長規(guī)律發(fā)展而已。樹木要讓它舒展,培土要讓它均勻。種好了以后,不要去動它,不要為它而擔心,可以走開不管??傊诜N的時候要像哺育子女一樣地小心,種好后完全可以不去理會它,那樣就能讓它順應自然生長的規(guī)律而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長了。”[8]其實,這個故事柳宗元借樹木來比喻人,蘊涵著一種育人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特別適合兒童教育,包含著對兒童教育的管理、原則、方法和對兒童教育應該以“兒童”為中心等等。因此,對于兒童教育要按照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教育,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人為的以犧牲兒童的身心健康為代價去教育。否則,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fā)展。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兒童的自身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和年齡與心理特征,按照規(guī)律去教育,即“順天致性”的育人方法。拔苗助長、“填壓”式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他的這種“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對兒童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四)“博采眾長”的學習方法
柳宗元提倡要廣泛閱讀大量的書籍,通過學習、學習、再學習,也就是進行廣泛的學習,即要“博采眾長”。他指出:“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恒,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參之《谷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以《離騷》以致其幽,參之以《太史公》以著其潔,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痹诹谠磥恚┯[群書不是沒有次序的,是講究一定的方法的,他認為首先要讀《五經》,之后再去讀《論語》及《孟子》,然后再去閱讀諸子經典和其他重要的歷史典籍。他說:“其外者當先讀五經”。在他看來這些儒家經典著作反映了儒家所宣揚的“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它是作為人必須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同時也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前提。同時學習這些內容和諸子學說,從中吸取當中的精華加以融會貫通,來完善自己的學說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柳宗元把諸子經典和百家學說來作為教育內容,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他強烈反對盲目崇拜的思想,他說:“圣人之道,不益于世用”,主張“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特有的學術思想,積極推崇韓愈的文學著作,肯定韓愈能把學習和長期學習所總結的方法結合起來。他極力要求他的學生一定要博覽群書,在學習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形成自身獨特的學習方法。
二、柳宗元教育思想的價值
我們從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可以看出,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含了教學的目的、教師職能及師生關系、育人觀、治學方法等等方面的內容。這些教育內容不僅繼承了前人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而且在此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在中國教育史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價值。
首先,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不僅僅要對學生進行書本上書面知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文化知識在此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讓學生運用這些知識去為現實服務,即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學以致用”的思想,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所以,“文以明道”的思想在當時那種追求形式主義的社會環(huán)境下提出是頗具有遠見卓識的。其次,他的“交以為師”思想,要求我們作為教師的課堂上是師生關系,課下可以作為朋友進行學習交流。作為老師如果能在課后放下老師的架子,這樣學生會更喜歡與老師學習,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這種把師生關系變成師友關系進行學習交流,這樣更能達到柳宗元所提出的“明道”效果,也就是我們今天所提倡的作為教師不僅要做良師還要做益友。在這當中也要求我們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己,更好的擔當起育人這個光榮而又神圣的職責。再次,我們在育人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順天致性”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對我們的教育管理和方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啟示。今天我們在探索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上首先要把握學生本身特點,提倡“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指導思想來培養(yǎng)學生,對他們的教育應該“因材施教”,不可操之過急。在現今社會我們有些學校為了盲目追求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對學生進行教學計劃外的補課,布置大量的課外作業(yè),學生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支配時間,這種不但不尊重學生而且還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最后,鼓勵學生多閱讀,提倡“博采眾長”,開卷必有益。我們現在可以看到許多學校經常開展“讀書月”“讀書周”等活動,通過征稿鼓勵學生去讀書,通過閱讀吸取其精華,更好地去完善自己的學習,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提倡“博采眾長”的目的所在。
必須明確的是,柳宗元的教育思想是貫穿在當時統(tǒng)治階級所宣揚的儒學正統(tǒng)觀前提下的,他也是在受這種封建思想的熏陶下而從文和從官的,他所提出的教育思想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需要的人才。因此,我們在充分肯定其教育思想積極影響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他的思想具有階級局限性的一面。
總之,柳宗元是我國古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值得當今教育界學者去重視。
參考文獻:
[1]報崔黔秀才論為文書.
[2]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3]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
[4]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
[5]斷刑論(下).
[6]新唐書·本傳.
[7]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
[8]種書郭橐駝傳.
[9]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10]與楊京兆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