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際交往的日趨頻繁,對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如何在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商務英語教育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分析了目前商務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商務英語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2-0319-02
引言
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jīng)濟一體化的浪潮使各國人民間的往來日益頻繁。中國經(jīng)濟開放程度的提高、在世界經(jīng)濟中所起作用的增大以及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都使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商務往來日趨頻繁。為了有效地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進行商務交往,中國急需提高商務領域人才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旨在為社會輸送高水平復合型人才的高等學校商務英語教育而言,如何在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概述
跨文化交際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近年來受到外語教育領域的重視。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2000年修訂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第4條教學原則中就明確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除了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準確性,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從而適應日益廣泛的國際交流需要?!洞髮W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也規(guī)定:“大學英語教學還應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加深對世界的了解,借鑒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華,提高文化素養(yǎng)”。由此可見,不論是英語專業(yè)教學還是大學英語教學,除了傳授學生語言知識,更重要的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這一工具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文化無所不包、無處不在。交際作為一個語言和非語言的使用過程涉及個人的生理和心理,認知和感知以及社會文化環(huán)境??缥幕浑H簡單來說就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相互交流。由于文化和交際本身就是兩個內(nèi)容豐富的概念,所以跨文化交際研究的內(nèi)容也十分廣泛,包括語言、文化和交際的關系、文化分析的層面、跨文化交際過程、不同文化的對比研究、非言語交際和跨文化調(diào)適等。其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既是跨文化交際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時也是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目的。
跨文化交際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Hymes提出,他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語言運用能力(linguistic performance)。交際能力有四個重要參數(shù),即語法性、適合性、得體性及實際操作性,其中適合性和得體性的實質(zhì)是語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處于核心地位。
Ruben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具備某一環(huán)境中的個體為了實現(xiàn)某性格,目標及期望所應具備的同樣的獨特活動方式的能力。美國社會語言學家Rogers提出了“三大交際原則”:學會從對方的角度看待事物;學會從對方的角度感受事物;學會從對方的角度了解世界。這三大交際原則的實質(zhì)反映在商務交流中就是語言使用者的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包括:信息獲取的技能與策略;處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際關系的能力;具備跨文化交際者應具備的自我素質(zhì)調(diào)節(jié),對文化差異高度敏感,對商務規(guī)則運用自如;語言得體性的正確選擇,對非語言行為有高度的意識性;對交際文化取向、價值觀念、世界觀、生活方式等相關知識有所了解。
二、目前商務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上存在的問題
為了滿足國家對復合型商務人才的需求,全國多所院校都開設了商務英語課程,旨在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送既具備豐富的商務知識又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進行商務交際的人才。但是由于商務英語教育在中國發(fā)展的時間較短,因此在培養(yǎng)模式、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上都存在不足,阻礙了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
1.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由于商務英語方向課程開設的時間較短,所以在課程設置上,商務英語還需繼續(xù)完善。目前的商務英語課程設置受傳統(tǒng)的“英語+商務知識”培養(yǎng)模式的影響,主要以商務理論和語言知識類的課程為主,文化方面的課程較少,影響了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學中過度重視語言和商務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文化滲透。當前的商務英語教學中,文化知識與英語和商務知識并沒有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忽視了文化教學對學生掌握語言和商務知識的重要促進作用。大量的商務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詞匯不僅使學生將主要精力用在消化吸收它們上,也極易導致教師的教學重點向?qū)I(yè)知識偏移。教師在課堂上只教授與課本中某些篇章或詞匯相關的淺顯的文化知識作為背景知識的補充,完全忽略了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3.教學手段較單一,相關課外活動較少。目前的商務英語教學仍采取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討論為輔的方法。供學生參與、切身感受、理解文化差異、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課堂和課外活動較少,導致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差。
三、商務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對學生文化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中國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商務英語作為實踐性強的專門用途英語,在教學中除了語言、商務和文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士進行有效交際的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結(jié)合培養(yǎng)目標,完善課程設置。商務英語課程中除了商務語言和商務知識類的課程,還應適當增加中外文化類課程作為選修課,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要從對比的角度讓學生了解各國的文化差異,特別是這些差異對國際商業(yè)文化和商務行為的影響,為學生今后的跨文化實踐打下文化知識基礎。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商務英語教師應做到精通“雙語言”、“雙文化”,熟悉兩種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到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去參加相關的講座、培訓等進修項目,深入了解英美人的風俗習慣和行為方式,進行比較研究。
3.改進教學方法。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上,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具體來說,可以利用反映商務文化沖突的典型案例,使學生通過討論了解并歸納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差異;通過角色扮演創(chuàng)造文化氣氛,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通過主題演講、影音材料、邀請國外專家講座等方法對外國商務文化進行介紹。
4.完善實踐教學體系。Larry Samovar、Richard Porter和Lisa Stefani主張在跨文化交際中要學以致用,認為學習者應該學習那些能幫助他們應付各種場合、各類人際關系的技能。實踐不僅對培養(yǎng)學生的商務技能至關重要,也有利于學生親身體驗文化差異對商務溝通的影響??缥幕浑H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zhì),包涵多種因素,除了語言能力,文化知識,跨文化交際的理論和實踐,還有一些適用于任何不同的文化之間交際的習慣和技巧。在課堂教學之外,還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組織安排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跨文化交際的活動,如各類國際交易會、國際博覽會、國際展銷會、國際研討會及其他涉外活動,與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接觸,親身觀察和體驗文化差異,提高文化敏感性,學習和運用跨文化交際的技巧,增強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5.創(chuàng)建科學教學評價體系。改變傳統(tǒng)考試制度,創(chuàng)建考核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科學教學評價體系,將學生學習的重點從死記硬背語言知識和商務理論及文化知識以通過筆試考試轉(zhuǎn)移到在各種課堂和課后活動中提高自己實際跨文化交際能力上來。
結(jié)束語
就業(yè)市場對人才國際化要求的不斷更新使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從世界各國企業(yè)的國際經(jīng)營實踐來看,注重文化差異,合理解決文化沖突是企業(yè)跨國經(jīng)營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缥幕虅战浑H的成功,除了要求商務工作者具備必備的商務技能外,還應該有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并具有在不同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處理商務的綜合能力。當前的商務英語教學不但要注重英語語言的培訓,更要注重導入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這既是商務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方向,也是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 Hymes,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G]//In Pride,J.B. J.Holmes (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269-293.
[2] Richards,J.C. T.S.Rodgers.1986.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Ruben,B.D.1976.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y for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Group Organization Studies,1,334-354.
[4] Samovar,L.A.,Porter,R.E. Stefani,L.A.2000.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
search Press.
[5]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選讀[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6]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7]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