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你下班回家后打開電視機,發(fā)現(xiàn)電視機上出現(xiàn)母女或母子兩人,緩緩漫步在草坪上,走著走著鏡頭一切,就變成了孩子倒在媽媽大腿上傾訴心事,又或者是隨時隨地抱著媽媽說:“媽咪,我愛你?!蹦銜粫X得自己此刻在看韓???而現(xiàn)實的情況可能是,你親愛的媽咪,或者你作為一位親愛的媽咪,一邊在廚房燒菜一邊扯著嗓子喊:“快點來給我?guī)兔?,在電視機面前杵起干啥子!”然后你,或者你的孩子忙不迭地跑進廚房,一邊拿碗筷,一邊給一身油煙味的媽說:“媽,你看那個節(jié)目好喜劇哦!”
這檔“好喜劇”的節(jié)目,叫做《那是我媽媽》,號稱中國第一檔代際溝通倫理道德節(jié)目,主要通過母子(女)之間的互動,呼吁大家了解媽媽,把對媽媽的愛說出口。參與方式很簡單,依靠孩子對媽媽的了解程度,在8個不露真身的選手媽媽中,找到自己的親媽,贏得感恩獎金。
對媽媽表達出愛意是個好事情,愛要及時表現(xiàn)也沒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是誰也不愿體驗到的感受。但節(jié)目從開播到現(xiàn)在,慘淡的收視率再一次證明,觀眾對于這樣煽情說教到令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的節(jié)目并不買賬。
對于普羅大眾來說,我們更相信愛是來自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隨時對媽媽表白“我愛你”基本不可能,成年之后沒事就抱著媽媽的脖子撒嬌也不太現(xiàn)實,更不用說導(dǎo)播每次在介紹一對母子(女)前,非把人家拉到草地上散步、奔跑、擁抱的鏡頭了。不信你問問,誰家父母和孩子相處得這么矯情?這樣的生活,距離現(xiàn)實太遙遠,所以《那是我媽媽》更像是一部粗制濫造的韓劇,而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如果想和媽媽好好溝通,關(guān)心媽媽,可以通過做一頓好菜給她吃,陪她逛街,在節(jié)假日給她包個紅包,哪怕只是笑著聊聊天,這樣的生活,也比在舞臺上過五關(guān)斬六將拼了命地煽情好得多。還是金星老師說得對:“誰家沒爹沒媽,沒個生病的,沒個爭吵的?該干嘛干嘛,別沒事老煽情,這打動不了我?!?/p>
所以事不宜遲,趕快拿起遙控器,換一檔能和媽媽一起看的溫情電視劇,那才是最真切實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