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選修課作為大學英語的補充和延伸重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能力,但目前選修課開設過程中出現(xiàn)諸多問題,使得選修課教學效果打了折扣。本文討論了構建多元化考核形式對選修課的促進作用。文章認為在確定考核形式前,首先應當明確各門選修課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充分考慮評價工具的可操作性,建議采用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形式,引入多種評估手段,對大學英語選修課的教學進行及時、全面、準確的考核與反饋,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大學英語 選修課 多元化考核體系
一、大學英語選修課開設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2004 年國家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課程要求》)中,對選修課提出了指導性的建議:將選修課分為三類,即語言技能類課程、語言文化類課程和專業(yè)英語類課程。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各高校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大學英語教學逐漸形成必修加選修的模式。這些選修課程使大學英語的課程結構發(fā)生深刻變化,為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提供提高語言綜合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保證了大學英語學習四年不斷線,使不同起點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大學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因此大大提高。
同時,大學英語選修課中所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只選不學”的現(xiàn)象較為突出。部分學生認為選修課多與四、六級考試無關,忽略選修課對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提高的意義,學習積極性不高,選修課沒有收到預期教學效果。其次,選修課課程設置有待體系化。目前,大多數(shù)選修課缺乏規(guī)范的教學大綱作指導,各門課程間教學內容銜接存在不合理之處,重復、低效等問題比較突出。另外,選修課考試形式比較單一。與基礎英語相比,選修課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單純的、一次性的卷面考試很難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做出全面評估,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探索科學恰當?shù)目己诵问绞钱斚逻x修課開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本文將著重論述多元化考核形式對選修課的促進作用。
二、如何構建多元化課程考核體系
1.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
《課程要求》( 2004) 指出教學評估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至關重要(p24)。對于大學英語選修課而言,有效的評估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師生及時調整改進教學工作,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終結性評估( summative assessment)可以評價和測量學生學業(yè)成績,檢查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對未來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反撥作用。由于大學英語選修課的多數(shù)課程為獨立課程,任課教師和選課學生具有不連續(xù)性,終結性評估結果無法對某門課的授課過程給予及時指導。
形成性評估( formative assessment )可以提供動態(tài)、全面、準確的信息來描述學生的學習行為、能力發(fā)展和成績進步等方面的情況,用發(fā)展的觀點檢測教學過程所產生的問題,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大學英語選修課較之基礎必修課雖然課時少、周期短,但與大學英語基礎必修課相比,教學過程面臨更多的問題,如學生出勤率不理想、課堂投入程度欠佳、作業(yè)完成情況不好、新開課較多、教學內容更強調語言應用能力等。因此,大學英語選修課的考核有必要推行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模式,以期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對教學情況給予及時反饋,幫助教師盡快摸索對出各門課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對學生學習成績和能力做出準確評價。
2.明確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
大學英語選修課是大學英語基礎教學的拓展和補充,選修課能有效補充大學英語基礎教學、完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資源配置,同時給予學生較大的選擇空間,使學生最大程度地受益。與大學英語基礎課不同,選修課缺乏統(tǒng)一的課程要求作為指導,而教學目標的定位是“整個大學英語系統(tǒng)工程的基礎和根本”(蔡基剛,2006:133)。羅少茜( 2003) 也指出“教學不是無目標、無目的的過程,要重新設計評估方式, 我們必須確定期待學生達到的基本目標以及達到那些目標的衡量標準”( p1)。因此,在制定大學英語選修課評價體系時,必須首先為各門課確定詳細、明確的教學目標, 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指標, 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
評價標準為教師提供了評估學生行為表現(xiàn)的手段,也為學生展示了優(yōu)秀行為表現(xiàn)的范例,讓他們知道朝哪個方向努力。評估標準是否合理不僅直接影響評估的客觀性和準確性,而且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制定大學英語選修課評估標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突出語言的實用性,重點考查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評估標準應略高于基礎英語,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即使是最好的學生也需經過努力才能取得高分;評估細則需要進行實驗和修改,盡量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生,確保評估的效度和公正性。
3.采用多種評估手段,保證評估方式的可行性
不同的考核形式各有所長,且選修課的評估方式較之大學英語基礎必修課更具靈活性,沒有統(tǒng)一的大綱作為指導,多為選修課任課教師(或課程組教師們)自行組織考核。為保證考核結果的準確性、公正性,評估手段應既有學生學習過程進步記錄,又有最終成績考查;既有客觀型考試,又有非正式考核??刹杉{的方式包括閉卷考試、開卷考試、讀書報告、口試、小論文、課堂觀察、周記、學生檔案、座談等。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評估標準、教學內容選擇兩到三種考核方法,使各種評價方式互為補充、共同印證,以期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監(jiān)督其學習過程,對學生能力及成績給出準確評價。
同時,多元化考核體系的構建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教師選擇評估工具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水平、班級規(guī)模及考核目標,針對某些考核形式,如讀書報告、學生檔案等,教師需提前明示考試注意事項,避免考核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三、結語
選修課越來越成為學生拓展興趣、開闊文化視野、提高語言實踐技能、強化專業(yè)英語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對基礎英語的補充,也是對學生未來工作領域英語應用的準備。因此,選修課開課情況日益得到關注,不少一線教師甚至認為選修課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于大學基礎英語。考核形式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構建多元化課程考核體系一方面是出于解決目前選修課所面臨的一些問題所需,另一方面也是長遠提高選修課教學質量的出路之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回顧、反思和研究[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3]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本文系中央高?;究蒲许椖浚椖烤幪枺?009QW2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