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于2007年6月29日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長期以來高校后勤戰(zhàn)線上活躍一批職工,他們工作辛苦,沒有編制,收入低廉,沒有各種各樣的保險和社會福利,新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對高校后勤臨時工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由于按照新的勞動合同法,高校后勤臨時工用工成本大大增加,相比社會其他低端就業(yè)行業(yè),高校后勤臨時工沒有比較優(yōu)勢,一些高校出現用工荒,必須切實采取措施改善他們的福利待遇,促進高校后勤管理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勞動合同法;高校后勤;管理
中圖分類號:C931.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3-023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于2007年6月29日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后,江蘇H學院的(以下稱H學院)后勤公司的臨時工管理出現法制化、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
一、H學院后勤臨時工現狀分析
高校后勤公司的工種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工作,總體上來說對員工的學歷要求不高,職工從事的工作辛苦,在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他們工作辛苦,收入低廉,沒有各種各樣的保險和社會福利,H學院臨時工隊伍龐大,從大后勤的角度看包括后勤總公司、飲服總公司和保衛(wèi)處工作的臨時工,目前總人數約有200多人,21世紀,社會的競爭將最終表現為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了優(yōu)秀的人才誰就會在競爭中占有優(yōu)勢,立于不敗之地。高校后勤實體也不例外,人才的獲得將是實體成功的關鍵,重視人才、加強對人才的管理是形成高校后勤實體核心競爭力的前提。然而當前H學院后勤實體職工隊伍狀況總體不容樂觀,普遍人才匾乏,人事管理體制落后。具體表現在:
(一)員工隊伍素質決定了后勤實體應對社會化的能力較弱
在高校后勤實體,“正式工”中工人編制人員的比例基本在70%~85%,“正式工”50歲以上人員的比例在15%~30%;職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人員的比例有的高校達到75%,專業(yè)技術職稱人員的比例總體上不足10%,后勤職工隊伍處于文化層次偏低、年齡偏大、專業(yè)技術人才緊缺的狀況。長期以來高校后勤的機構重疊,因人設崗、人浮于事、職責不清、效率低下。傳統(tǒng)的高校后勤是勞動密集型服務實體,缺少科技含量,應對社會化的能力減弱,如何吸納高素質員工也是當務之急。
(二)龐大的“臨時工”隊伍成為后勤實體用人的一大難題
H學院2000年升本,全??偵鷶担òǔ山蹋?萬多人,后勤臨時工隊伍在不斷膨脹,從調查的情況分析看,從2000年到開始,H學院后勤對臨時工呈現爆發(fā)性增長,大后勤對臨時工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不規(guī)范用工在高校和后勤實體普遍存在,因工資、勞保待遇過低(相當于“正式工”1/4~1/5),限制了臨時工素質的提高。臨時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人員的比例偏高,大部分在80%~90%,有的部門達到100%,臨時工總體上以農民工為主,雇傭意識成為普遍的主流意識。同時,由于不規(guī)范用工,工資標準低等,產生的勞動糾紛比過去明顯增加。據調查,H學院后勤實體因工資標準、勞動條件、福利待遇、社會保障等原因引發(fā)的勞動糾紛在2008年一年發(fā)生幾十起,勞動爭議的處理難度加大。由于后勤負擔較重,學校又不可能給后勤增加投人用于提高臨時工的待遇,要靠后勤實體自己解決,也很困難。
(三)H學院后勤實體招聘“新人”的政策不夠明確規(guī)范
由于后勤面臨社會化改革,體制處于動蕩之中,前途未卜,進人后勤實體面臨很大的風險,所以部分高校的后勤實體在校內以及對外的招聘中處于劣勢,導致后勤“想要的人不愿來、不想要的人推不掉”的情況屢見不鮮。后勤實體處于由事業(yè)單位向企業(yè)單位轉變的過程中,受體制慣性的影響,實體的薪酬體系、獎金、分配制度不健全,出現既非事業(yè)、又非企業(yè)的尷尬局面。
二、新《勞動合同法》對H學院后勤用工制度的影響
新《勞動合同法》背景下H學院在用工管理制度上的具體安排。新從《勞動合同法》實施后H學院在用工管理方面作了如下制度安排:
(一)新《勞動合同法》在H學院的適用
H學院后勤存在著二種類別的勞動者:具有正式編制的教職工,雇傭的工勤人員,其中第一類人員又被稱為“在編人員”,后一類則稱為“編外人員”。關于這二類人員的法律適用問題,《勞動合同法》做了區(qū)別性的規(guī)定?!秳趧雍贤ā返?條第2款規(guī)定“: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zhí)行?!惫k高校作為事業(yè)單位,其與后一類人員之間成立的是普通勞動關系,完全適用《勞動合同法》。
(二)H學院積極履行勞動合同制度
在實踐中,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非法用工情況大量存在。針對這些情況,《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1)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guī)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2)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zhí)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3)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的,不視為違反勞動合同;勞動者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勞動條件,有權對用人單位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4)國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勞動者社會保險關系跨地區(qū)轉移接續(xù)制度,以保障勞動者在全國范圍內因工作變動仍能獲得社會保險的權利。H學院嚴格按照新《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規(guī)定積極履行勞動合同,受到后勤部門臨時工的普遍歡迎。
(三)H學院積極與后勤臨時工建立勞動關系制度
首先,《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了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這意味著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建立并非從簽訂勞動合同之日起,勞動合同成為勞動關系確認的法定形式而非勞動關系建立的依據。其次,規(guī)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以書面的形式記載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為了能夠實際操作,《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為此,H學院與所有后勤戰(zhàn)線的臨時工建立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勞動關系。
(四)H學院建立勞動合同的解除、終止與經濟補償制度
關于勞動合同的解除、終止情形和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情形及其標準,《勞動合同法》也作出了規(guī)定。2008年之后H學院與幾十個在保衛(wèi)部門工作的工勤職工解除勞動關系,并支付了補償費。
(五)H學院建立勞動合同的種類、必備條款、約定事項以及勞動合同的生效與無效制度
《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了勞動合同的種類、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和雙方可以約定的事項、勞動合同的生效與無效。這些規(guī)定體現了用人單位用工自主權和勞動者行使勞動權利的雙向自主選擇,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xié)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三、H學院適應新勞動合同法要求的措施
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H學院對后勤臨時工的使用及管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保障后勤臨時工權益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權益方面做了詳細的規(guī)定。H學院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要求,充分保障后勤臨時工的合法權益。第一,H學院在制定與后勤臨時工權益有關的規(guī)定時,充分聽取后勤臨時工的意見,合理確定后勤臨時工的權利與義務;第二,H學院充分保障后勤臨時工的休假時間,足額發(fā)放加班工資,減少不必要的糾紛;第三,H學院給后勤臨時工提供必要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第四,H學院將后勤臨時工吸納入高校的工會,讓臨時工能夠產生歸宿感,激勵臨時工全心全意為學校服務。
(二)依法與后勤臨時工簽訂勞動合同
在H學院前幾年發(fā)生的勞動糾紛案件中,不簽訂勞動合同成為后勤臨時工與H學院發(fā)生糾紛的一個主要起因。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加大了對用工單位惡意違法的懲罰力度,在更大程度上保護了勞動者的利益。作為用工單位,H學院從后勤臨時工的招聘到試用,從解聘到續(xù)約等,都必須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要求辦理相關手續(xù)并做好記錄,避免不必要的勞動糾紛。
(三)靈活確定用工形式
根據新“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及實踐中的經驗,H學院科學確定各崗位的職責及工作量,根據各崗位職責確定用工形式。對于一些日常性的工作,可以采用全日制的用工形式,H學院與后勤勞動者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對于那些流動性較強的崗位,采用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當然,H學院也選擇勞務派遣的用工形式。H學院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用工方式,既可以節(jié)約用工成本,也可以集中財力提高教學質量及科研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服務水平。
(四)提高后勤管理人員素質
H學院以往發(fā)生的糾紛,多數是由于H學院的臨時工管理人員不熟悉或不知道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違法解聘或處理臨時工而造成的。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高校臨時工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此形勢下高校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模式進行管理,必定會帶來更多問題,也會進一步擠占原本并不充足的辦學經費。隨著新“勞動合同法”的生效,H學院的首要任務是進一步提高臨時工管理人員的相關素質,系統(tǒng)學習勞動合同法的相關知識,以便對臨時工進行科學管理。
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更加強調對勞動者的保護,加大了對用工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懲罰力度,為構建和發(fā)展和諧穩(wěn)定的勞動關系提供了依據。H學院適應“勞動合同法”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了后勤隊伍內部的管理水平,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糾紛和經濟損失,節(jié)約了辦學成本,為構建H學院后勤和諧勞動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萬金店.“勞動合同法”背景下高校臨時工管理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教育論壇,2011(6):125-127.
[2]尤玉軍,李珂.高校后勤實體人事制度改革的困局和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7):63-65.
[3]武濤祥.《勞動合同法》對高校用工制度的影響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3).
[4]文平潮.新舊勞動法對比[J].管理人,2007,(7):26-30.
[5]吳思嫣.勞動合同法對企業(yè)用人機制的影響及應對[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07(2):72-75.